第二十四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标要求: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 弘扬民族精神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科学精神:运用辩证思维能力,深度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公共参与: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努力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思维导图核心考点一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1)文化的内涵广义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狭义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提醒] 区分意识形态的文化与非意识形态的文化,主要是看它是否带有阶级性质意识形态性质的文化带有阶级性,非意识形态的文化没有阶级性2)特点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①不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了不同时代的文化②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文化与文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①区别:文明与野蛮相对立,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
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②联系:文化与文明都是实践的产物,其创造主体都是人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文化通过载体呈现出来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2.文化的功能引领风尚文化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教育人民文化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社会文化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推动发展文化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民族复兴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醒] 文化有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之分先进文化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起推动作用,落后文化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考向一 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典例1 (2021·湖南高考)2020年11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中外参观者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展示的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等赞不绝口;来自意大利的55个世界文化遗产被浓缩成5个主题,通过五面氛围大屏展示,给观众带来一场全方位的意式审美体验。
中外文化遗产在进博会上的展示说明( )①不同文化凝结着各自民族的智慧②文化的价值在于不同文化的交流③文化与经济的交融增进了文明互鉴④文化的内涵因现代科技而不断丰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价值任何时候都是为人服务的,文化价值在于其发挥作用,但其价值不在于交流,②说法不科学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其内涵应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科技仅仅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仅仅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变革,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变式1 北宋著名画家王希孟的鸿篇杰作《千里江山图》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和浩渺的江河湖水,于山岭、坡岸、水际中点缀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水磨长桥及捕鱼、驶船、行旅、飞鸟等,描绘精细,意态生动,以艺术的形式充分展现了我国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千里江山图》是画家社会实践的产物②群山冈峦、江河湖水也是一种文化③《千里江山图》体现了独特的民族文化④文化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答案 A解析 群山冈峦、江河湖水是自然风光,不是文化,②错误。
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④错误考向二 文化的功能典例2 (2021·浙江6月选考)春节档电影回归大银幕、博物馆展览持续上新、剧院舞台好戏不断……各地异彩纷呈的文化活动驱散了就地过年的万千游子内心的寂寞与焦躁,让他们体会到了“此心安处是吾乡”由此可见,文化( )①具有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②具有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③能让人产生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④能转变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优秀文化能够推动经济发展,故②不选材料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深远持久,未体现文化转变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故④不选变式2 为了在党史教育中更好地学习“沂蒙精神”,山东临沂市按照“小学讲故事,初中讲历史,高中讲精神”弘扬沂蒙精神的思路,全学段、一体化设计党史教育地方课程将党史教育与弘扬沂蒙精神紧密结合,推动党史教育进教材,构建党史教育临沂新模式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①该举措有利于充分发挥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的育人功能②教育是影响革命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③革命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④革命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②错误,教育是影响革命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性因素;④错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易错点一 混淆文化与文明训练1 在学习“文化的本质与功能”内容时,张同学认为文化与文明是一回事下列观点能够反驳该同学观点的是( )①文化与文明的创造主体都是人②文明与野蛮相对立,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③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④文明都是积极向上的,文化则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文化与文明的区别,而①③强调的是二者的联系,不符合题意;②④强调了二者的区别,符合题意易错点二 误认为文化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提醒 文化的反作用具有双重性: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训练2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基于( )①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文化强民族强②文化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③它能够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支撑④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和强大的智力支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②错误,文化有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之分,应为优秀文化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④错误,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核心考点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1)中华文化的形成创造主体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形成过程内部因素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共同组成,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外部因素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其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核心思想理念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中华传统美德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中华人文精神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拓展] 比较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区别角度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纵向)的角度来说的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丰富、厚重(横向)的角度来说的侧重侧重从动态上,即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侧重从静态上,即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联系两者是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区别的特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是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原因表现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革故鼎新、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恵民利民等思想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平发展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醒]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考向一 内容和特点典例1 (2021·山东高考)据考古研究,从史前文明开始,中国文化发展的区域分布逐渐呈现一种分层次的向心结构,就像一个“重瓣花朵”:中原文化区是花心,其周围的甘青、山东、燕辽、长江中游和江浙文化区是第一层花瓣,再外围的文化区是第二层花瓣,花心辐射花瓣,花瓣保持自己的活力,花心花瓣不能分离由此可见( )①创新是中华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②文化上的凝聚力是中华文明绵延至今的密码③中华文化的统一性是地域文化多样性的基础④和而不同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原因之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 材料并未体现“创新”与“中华文化生命力”的关系,①说法不符合题意。
文化繁荣是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也是文化多样性的基础地域文化多样性的基础应该是地域文化的繁荣,③说法错误源远流长侧重从动态上,即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侧重从静态上,即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变式1 (2020·山东高考)透过下图可以看出( )①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②文物是中华文化文脉赓续、博大精深的重要物证③作为“活”着的历史,文物对研究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④文物在博物馆的展出丰富和拓展了中华文化的内涵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C解析 ①不符合题意,图片展示的是不同时期的文物,没有体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④说法错误,文物在博物馆展出能够使人们感受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不能丰富和拓展中华文化的内涵考向二 当代价值典例2 我国古代儒家思想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主张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这种“和合”理念同“上海精神”有很多相通之处与“上海精神”相通的“和合”理念正在成为中华民族为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这告诉我们( )A.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B.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传承和发展的根本C.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D.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构建和谐世界答案 D变式2 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甲骨文书法和甲骨文实物走出象牙之塔,使学者的研究成果走近大众、走向世界,在普及传播中坚定了人们的文化自信,在中外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