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__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_____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喧哗(xuān) 融化(lóng) 目眩神迷(xuàn)B.驿道(yì) 犹豫(yù) 五彩斑斓(lán)C.矗立(chù) 远眺(tiào) 徘徊不前(huí)D.蘸水(zhàn) 硕大(shuò) 无病呻吟(yǐn)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漂移 陆地 缓慢 豪无疑问B.汇聚 流逝 碰撞 两栖动物C.恐龙 灭绝 悲惨 天衣无缝D.覆盖 措施 膨胀 冰天雪地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铮铮誓言中,我们读懂了他们治病救人的神圣使命。
②当前,疫情是命令,病房如战场③翻开中华民族的医学史,“医者仁心”“医道无私”的理念世代相传④广大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生动彰显出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不懈追求,在最危险的地方展现出最崇高的精神品质⑤面对疫情,多少医护人员“最美逆行”,多少白衣战士“请战出征”A.①④⑤③②B.②③①④⑤C.⑤①③②④D.③②⑤①④4、(荆州中考)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书籍是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B.诗书传家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液里的文化基因C.阅读是穿越时空的隧道,我们通过它与古人对话,与未来交流D.如果全民都沉浸在书籍的海洋中,整个民族的性格就会得到润物无声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_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2)芳草鲜美,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3)________ ,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4)持节云中,________?(苏轼《江城子》)(5)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文天祥《______________》)(6)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7)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论语八则》)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古诗文阅读[甲]蜡日陶渊明风雪送馀运,无妨时已和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我唱尔言得,酒中适何多!未能明多少,章山有奇歌[注释]诗人写作此诗时,生活贫困,靠朋友周济或借贷度日[乙]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丙]《陶渊明集》序(节选)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①者也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②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③志与道污隆④孰能如此乎![注释]:①迹:心迹,内心的真实情况。
②莫之与京:没有人能超过他③笃:坚定④污隆:沉浮污,下降隆,上升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 (2)仿佛若有光( )(3)语时事则指而可想( ) (4)不以躬耕为耻(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断两处)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3.翻译下列句子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不以无财为病4.清代学者温汝能认为“一条有佳花”中的“一条”用得好你如何理解?5.[丙]文说“吾观其意不在酒”,那么选文[甲]诗中陶渊明写酒之意在何处?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人生三病张培锋①明代陈继儒的《小窗幽记》是一本很值得阅读的书,其中很多话,包含着丰富的人生感悟和哲理,深长思之,可以启迪心智比方说“讳贫者死于贫,胜心使之也;讳病者死于病,畏心蔽之也;讳愚者死于愚,痴心覆之也”这句话,愈琢磨愈觉得其理深刻或许,这就是古代经典永久的魅力所在:典雅、通透,言简意赅却意蕴深刻②胜心、畏心、痴心可以说是人生的三病,陈继儒分别将其对应于贫、病、愚这三种人们最忌讳的东西,用“使之”“蔽之”“覆之”三个词语将其连贯起来,可以说探到了病根。
换句话说,表层的病状是贫、病、愚,而深层的病因则是胜、畏、痴意思是说:要想除掉前者,必须从后者入手,也就是从心底下功夫③所谓从心底下功夫,就要分析一下胜心、畏心和痴心这三种心了胜心也就是争强好胜之心看别人开了辆名车,我也非得买一辆不可,并且一定要胜他一筹从某种意义上看,正是这种心促使人们不懈追求,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进步有时也会有进步的代价,譬如,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但随之就出现了追求品牌等盲目攀比现象过犹不及,如果一味争强好胜,并任其泛滥,那么这种“进步”带给人们的就未必是幸福,因为物质层面的东西,往往需要人们用心感受才有意义物欲横流,心灵迷失,由此也就有了“穷得只剩下钱了”之说应该说,物质富足只是精神富足的前提,却未必一定带来精神上的富足,而后者才是根本④畏心,就是讳疾忌医之心,表现之一是怕别人知道有病而不敢或不肯就医,究其根本是怕病、怕死但怕就不得病、不会死了吗?殊不知这种怕本身就是致病的根源啊!有些人不是病死的,而是被吓死的其实,即使得了病,也应该以豁达之心对待,生老病死乃人生常态,任他多么高贵、富有,在死亡面前却是一律平等的如此想开了,有病求医问药,病可能就好了讳病还有另一种表现,就是偏信养生。
养生本身没有错,但如果把它看得太重,疑神疑鬼,那么养生就可能变成“害生”真正的养生,应该心胸开阔,豁达大度,如此,可能反而不会得病,甚至活得更好些,这其中的辩证关系是值得深思的⑤痴心则是愚蠢的根源有些人怕别人说自己无知,总是装出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懂的样子,殊不知这本身就是无知、愚蠢的表现孔子说得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自己不知道,那才是智慧何以故?天下之事,我们知道的总是少数,不知道的总是多数,故而求知的过程是无止境的知道自己无知,才可能开启智慧之门,忌讳说自己无知,恰恰证明自己的无知、愚蠢⑥较之古人,以上“三病”,现在不少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实,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更应该平心静气,用平常心看待得失,用理性的态度审视生老病死,直面真实的自己,这样才会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有位哲人说:有些人活着是为了吃饭,有些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如何“活着”,才是人生之大事啊!(选文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窗幽记》之所以值得人们阅读,是因为这本书语言典雅、感悟丰富、意蕴深刻,启迪心智,魅力无穷B.物质的富足并不一定能带来精神的富足,开着高级轿车斗富、吃着山珍海味比阔的现象,就是精神贫穷的表现。
C.作者在剖析人生“三病”时,从现象入手,深入分析产生这三种心理偏差的原因,揭示出问题的实质,发人深思D.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①②段引出论题,③④⑤段分析说理,结尾提出要提升人生的境界,活出精彩2.下列与本文所说的“胜心”“畏心”和“痴心”含义不相符的一项是( )A.某人在吃菱角时连壳也一起吃,还说是为了清热解毒别人问他家乡有没有菱角,他得意地说前山后山到处都是B.曾国藩平生有“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他为官处事常怀敬畏之心,待人接物周全得体,深得时人敬佩C.秦始皇在位期间,派人遍访名山大川,千方百计寻找灵丹妙药传说他曾派徐福等人到海上求仙,以期长生不老D.《西游记》中,孙悟空和唐僧夜宿观音院,金池长老炫耀其袈裟,悟空拿出唐僧的袈裟一比高下,结果引来一场灾祸3.结合选文,谈谈如何才能摆脱人生“三病”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卜算子①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②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注]①此词为公元1083年(神宗元丰六年),作者“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时所作②漏断:即指深夜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
1)“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为全词营造了一个____、____的氛围2)这首词与《记承天寺夜游》创作时间基本相同,但情感却不尽相同,请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语言表达(共10分)仿照例句的句式,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相关的内容例:如果我是一滴水,我将历经所有的磨难,经过丽江①如果我是清风,我将________②如果我是春雨,我将________七、作文(共4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节日是人们用来庆祝、纪念或祭祀的日子过节的时候,有的人呼朋唤友,欢聚一堂;有的人回馈亲友,感恩师长;也有的人追溯过往,展望未来……而在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有些特别的日子也常常被视作节日,例如孩子出生的那一天是属于一个家庭的节日,一本书出版的那一天是属于一个作家的节日,一个品牌上市的那一天是属于一个创业者的节日……你是否曾有过一些难忘的节日?你又是怎样看待生命中那些令人有所领悟有所成长的日子的?阅读以上材料,自选角度,按要求完成作文要求:(1)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2)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