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西省大同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自测测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抹杀(mǒ)     腐朽(xiǎo)   脊梁(jǐ)        模式(mó) B.遁词(dùn)   省悟(xǐng)   慨叹(kài)       譬如(pì) C.鲁钝(dùn)   汲取(jí)       玄虚(xuán)     滞留(zhì) D.诓骗(kuāng)   诬蔑(wū)   创意(chuàn)   豢养(huà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亵读   骈进   敬业乐群   不二法门 B.杜绝   趣味   言不及意   无所用心 C.羡慕   浪荡   强聒不舍   无业游民 D.秘决   妄想   乐以忘忧   淘神费力 3、下面加着重号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端午节包粽子、插艾叶、赛龙舟等传统习俗,已在我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B.小王同学在学校辩论会上引经据典、断章取义,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C.阅读是源头活水,课堂是半亩方塘,只有把活水引入方塘,语文教学才能清澈如许,这是不言而喻的。 D.在这里,自然与人的创造融为一体,相得益彰,自然的美,伦理的美综合为美的极致。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 A.观众听完张惠妹美妙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都被深深地折服了。 B.100年前爆发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进步的闸门。 C.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D.许老师常为班里的贫困学生买一些日常用品:衣服球鞋、手帕衬衫拖鞋等。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默写。 (1)城阙辅三秦,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3)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4)____________,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5)崔颢在《黄鹤楼》中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出登楼所见的明丽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送东阳马生序》中写自己求学艰难,但不羡慕他人并苦中有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诗文佳作传千古,先贤古人抒己怀。请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岳阳楼记(节选)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请给下列加点字标注读音。 (1)金樽        (2)汀兰 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春和景明 __________        (2)把酒临风__________ (2)微斯人     __________        (4)直万钱   __________ 3.请翻译下列句子。 (1)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这时登上这座楼啊,_________,__________,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为外界环境的好坏或喜或忧,____________。 4.逆商,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面对逆境,李白和范仲淹均有乐观面对的智慧,请结合文本分析,谈谈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敬业与乐业(节选)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 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了?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来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自豪感:“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力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亡想杜绝了,省却无限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1.解释下列词语。 层累: 骈进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选自(              ),意思是: 3.选出下列复句中不同的一项(       ) A.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B.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 C.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样,因竞胜而得快炙。 D.人生能从自己职业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4.本段论述的主要内容是 _______,作者列举了四件事例驳斥了做工苦的呼声,然后列举了两等苦人,再从 ________个方面证实了__________。 5.“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这句话在本段起(      )的作用。 五、诗歌鉴赏(共5分) 下列对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首联道出白乐天被贬“二十三年”时间之久,饱含“弃置身”的无奈和艰辛。 B.颔联运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作者对故友的无限怀念和回乡后恍如隔世的感慨。 C.颈联对仗工整,蕴含哲理,尽显慷慨激昂的气概,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警语。 D.尾联回应首联,扣住诗题,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暗含了与友人的共勉之意。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①冬日离去,暖春中一觉醒来,你会(          )发现大自然已开始分配工作了【        】②小草,就交给细密的春雨去染绿吧;繁花,就交给殷勤的蜜蜂去细数吧;群星,就交给淘气的萤火虫去点亮吧;             ,            。 (1)填入第①处括号里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竟然     B、突然     C、虽然     D、果然 (2)请第①句的【     】内填上正确的标点。【_______】 (3)“繁花,就交给殷勤的蜜蜂去细数吧”这句话有语病,请改正。______________。 (4)请在第②句横线处续写一句话,使之与前面的句式句意相同。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共40分) 请以“这里风景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2)字数600字以上;(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