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青海省格尔木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评估考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地壳(ké)     惬意(qiè)     剔透(tì) B.污垢(gòu)   怅惘(mǎng)   淙淙(zōng) C.褒贬(bǎo)   嶙峋(lín)     精髓(suì) D.拾级(shè)   古刹(chà)     圩子(wéi)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幅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B.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 C.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接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 D.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忘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美国总统特朗普一意孤行,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损人害己。 B.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等西方大国再也不能随心所欲地欺辱我们了! C.这个小偷虽然能随机应变,但也难以逃脱“天网”的追踪。 D.有教养的同学,在学业上取得了一点进步,决不会自吹自擂。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 B.由于革命潮流的冲击和进步思想的影响,使他形成了初步的民主年主义思想。 C.我们只要领会了书中的精华,才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D.杜小康找到了那十几只鸭,但在芦荡里迷路了。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1)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2)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3)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鸡声茅店月,__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5)__________,怜君何事到天涯!(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6)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7)《使至塞上》中,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 (8)现在人们常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来表达对好友的深情厚谊。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 [乙]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 1.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行者休于树                                 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 B.便舍船                                          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C.复行数十步                                 不敢出一言复(《送东阳马生序》) D.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辍耕之陇上(《陈涉世家》)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而”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 B.学而时习之                                 (《〈论语〉十二章》) C.盗窃乱贼而不作                         (《大道之行也》) D.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狼》) 3.下列对[甲]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B.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C.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D.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B.[乙]文章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又富有变化,尤其是“也”和“而”字的灵活运用,使得语言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C.[甲]文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两句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乙]文章在写法上的最大特点是由景生情,情景交融,写景与抒情有机结合。 D.[甲][乙]两文的内容都是虚构的,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美好社会生活的向往。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人贵立志。立志是事业的起点,也是事业成功的基石。古往今来,能成就大事业者莫不先怀雄心壮志,并且矢志不渝。宋代学者程颢曾说:“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明代学者王阳明也说:“夫学,莫先于立志。”由此可见,立志对于一个人的事业发展来说,既是指引又是动力,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②何谓立志、如何立志?答案见仁见智、人言人殊。一些人立志只注重个人利益,或者纯凭个人志趣,这显然过于狭隘和短视,不宜提倡;更多的人在立志时首先考虑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在这个大前提下寻找个人的兴趣点,然后确定志向。这样的立志,既有利于社会进步,又可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与特长,值得大力倡导。 ③在我国历史上,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人,大多立有大志。比如,被林则徐誉为“绝世奇才”的左宗棠,很早就怀有“身无半亩,心忧天下”之志。尽管他三次赴京会考皆名落孙山,直到40岁还是一介布衣,但救世济民之心毫不动摇,潜心研究中外舆地军略,后来被人誉为“天才军事领袖”。在抵抗外国侵略方面,他先是抱病、带着棺材前赴西北指挥,在新疆战胜了英国支持的阿古柏军队后,又挫败了沙皇对中国西北的侵略阴谋,捍卫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后来,他在中法战争中坚决抵抗法国侵略,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④关于立志问题,毛泽东同志在1917年的《致黎锦熙信》中有过深刻论述:“今人所谓立志,如有志为军事家,有志为教育家,乃见前辈之行事及近人之施为,羡其成功,盲从以为己志,乃出于一种模仿性。真欲立志,不能如是容易,必先研究哲学、伦理学,以其所得真理,奉以为己身言动之准,立之为前途之鹄,再择其合于此鹄之事,尽力为之,以为达到之方,始谓之有志也。如此之志,方为真志,而非盲从之志。”这就是说,只有把立志建立在深明哲理的基础上,而不是简单盲从,才能使志向更加高远而切实。 ⑤毛泽东同志不但对如何立志提出了深刻见解,而且为我们如何实现高远志向做出了光辉榜样。他在求学时代,即立志救国救民,“身无半文,心忧天下。”为了救国救民,他在学习上废寝忘食,寻找救国救民真理,最后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为了救国救民,他还利用一切机会开展社会调查。在1917年暑假,他带着一把雨伞、一双草鞋,步行900多里,历时一个多月,走访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县农村,访贫问苦,倾听村民的呼声。同年寒假,又赴浏阳进行调查。1918年至1920年间,为组织留法勤工俭学,他利用去北京和上海之便,相继深入河北长辛店、山东泰山和曲阜等地进行社会考查。此外,他还先后多次去萍乡安源煤矿了解工人疾苦,向工人宣传马列主义。这些社会调查为他后来形成依靠工农、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无疑起到了重大作用。通过社会调查,他更加坚定了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的意志。因此,在此后的革命征途中,不管遇到任何艰难险阻,毛泽东同志都矢志不渝,最终成为一代伟人。 ⑥在这个共筑中国梦的时代,我们要想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首先必须确立高远的志向,为了自己的志向不懈奋斗。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三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四段与第五段不能调换的原因是什么? 4.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古代学者程颢和王阳明告诉我们:无论治天下还是学习都要先立志。 B.仅注重个人利益,或者纯凭个人志趣来树立志向是不宜提倡的。 C.一个人,只要能立下大志,就一定能为国家民族做出重要贡献。 D.左宗棠心忧天下,面对外国侵略,赴西北指挥,捍卫了国家的领土主权。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①。 溪②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③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④莫问当年事⑤,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释:①汀洲:水中的小洲。②溪:这里指咸阳城南的磻溪。下文的“阁”指城西的慈福寺。③芜:丛生的杂草。④行人:这里指作者自己。⑤当年事:指秦、汉灭亡的往事。 1.颔联中使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诗歌萧条苍凉的意境? 2.诗歌抒发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请结合颈联说说诗人是如何表达这一情感的。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太阳”是《艾青诗选》的中心意象之一,请结合具体诗歌,说说太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追求? 七、作文(共4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诚信,自古就是一种美德。欺诈、造假等不讲诚信的现象历来为人们所深恶痛绝。 请以“谈诚信”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4)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