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阿拉尔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模考提分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晕眩(xuàn)   殉职(xún)   狭隘(ài)   热忱(chén) B.凌乱(líng)     鲜嫩(nèn)     鄙薄(bǐ)   干涸(hé) C.坍塌(dān)     酬劳(chóu)   薄荷(bò)   派遣(qiǎn) D.纯粹(suì)     呼啸(xiào)     水渠(qú)   废墟(xū)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御聘            瞟缈            愚蠢            孤苦伶仃 B.贮立            赠送            倏地            迫不及待 C.斑蝥            灌溉            臃肿            见异思迁 D.流淌            狭溢            长喙            一尘不染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在《黄河颂》中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壮之美。 B.鲁迅在小说《阿长与<山海经>》中回忆了阿长为“我”买《山海经》的经过,抒发了“我”对阿长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C.每次放假回家,妈妈总是和我说:“自己一个人在外边,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啊!”——句子中加点的“每次”“总是”是副词,“和”是连词,“在”是介词,“啊”是叹词。 D.他们一家人感情非常融洽,丈夫尊重妻子,妻子也一直低眉顺眼地照顾着全家人。——加点成语运用正确。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冬天的百草园和春天的百草园相比,显得很无味。 B.从美女蛇的故事中,使我得到教训: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千万不可答应他。 C.三味书屋的先生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D.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1)某同学学习时只知道死记硬背,却不爱动脑思考,你可以用《〈论语)十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来劝诫他,让他明白学与思的关系。 (2)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对照别人的短处改正自身缺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①,不待远离膝下②,千里从师。……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③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使伎俩④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 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⑤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节选自朱熹《朱子文集》) 【注释】①义理:言论或文章的内容道理。②膝下:父母跟前。③汩:埋没。④俩:指不务正业。⑤忝:有愧于。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恐 汝 在 家 汩 于 俗 务 不 得 专 意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3.同为写给儿子的家书,诸葛亮的《诫子书》意在劝勉儿子___________;本文朱熹意在教育儿子__________。殷殷教诲中都表现出父亲的良苦用心。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大青衣 胡玲 ①原本宁静的村庄突然热闹了,乡亲们雀跃着欢呼着,纷纷奔走相告:今晚李大户家请柳月如来唱戏。 ②说起柳月如,在当地可谓声名赫赫,她是县剧团的名角,能听她唱戏,一睹她的风采,是很多人的梦想。 ③日落黄昏,乡亲们潮水般涌向李大户家,青莲好奇地跟在人群后。李大户家院里,灯火通明,高高的戏台前挤满了人,他们昂着头,瞪着眼,屏住呼吸,焦急地等待柳月如出场。青莲猫起身子,铆着劲儿朝前钻,像一尾滑溜的小鱼儿,钻到了人群最前面。 ④锣鼓铿锵,乐声四起,柳月如一袭飘逸的青色长裙,款款从幕布后走出来,身姿婀娜,莲步轻移,宛如踩在云端的仙女。喧闹的人群瞬间寂静。柳月如眼波流转,一跷兰花指,一抖水袖,行云流水,灵动自如。柳月如轻启朱唇,黄鹂一样清脆婉转的声音脱口而出。人们看呆了,听痴了,像木头人立在当地。青莲尚小,看不懂剧情,听不懂戏文,可柳月如仿佛带着一股子魔力,深深诱惑着青莲,让青莲的目光无法从她身上移走。她哭,青莲跟着哭;她笑,青莲也笑。 ⑤戏散,柳月如谢幕退下,乡亲们依依不舍地离去。青莲不走,她悄悄来到后台。 ⑥柳月如对镜卸妆,从镜子里看到了身后的青莲。小丫头,怎么还不回家?青莲紧盯柳月如,紧闭双唇不语。柳月如回头,上上下下打量着青莲,见青莲面容清秀,身形纤细,眼神里有股子坚毅倔强劲儿,说,真是个唱青衣的好坯子。可不管柳月如说什么,青莲就是不说话。最后,柳月如问,愿意跟我学戏吗?青莲终于开口,愿意,我要唱戏,像你一样。 ⑦青莲跟着柳月如学戏,大家都说青莲家祖坟冒青烟了,要知道,柳月如不轻易收徒的。柳月如对青莲很严,唱念做打,手把手教青莲,青莲学得稍有不佳,必然受罚。名师出高徒,十年勤学苦练,青莲成了剧团最出色的青衣。她扮相清丽端庄,音色清澈圆润,表演细腻庄重,秦香莲、白素贞、王宝钏,所有青衣角色被她演绎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⑧不知从何时起,看戏的人少了。台上,青莲卖力表演;台下,看客寥寥无几。青莲的满腔激情,在日积月累中慢慢消散。 ⑨一天,一个打扮时尚的男人来剧团找青莲。青莲小姐,我们公司正在包装歌星,以你的形象和唱功,绝对能够火,你可有兴趣?青莲想也没想,说,我没兴趣!男人说,传统戏在本地已经没市场了,现在还有谁看戏?说着,男人把一张名片放在桌上。青莲小姐,走阳关大道,还是在一棵歪脖树上吊死,由你自己决定。说完,男人离开了。 ⑩那天,男人的话不断在青莲脑子里回荡,令她坐立难安。她去找柳月如。师傅,有人说我可以做歌星。柳月如说,咱们是唱戏之人,并非戏子。青莲说,没人爱看戏了,我想另寻出路。柳月如说,即使台下只有一个观众,我们也要唱下去。青莲脱下戏服,说,不,我再也不唱独角戏了。柳月如说,你出了剧团,咱们的师徒缘分也就尽了。青莲含着泪,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剧团的大门。 ⑪青莲果然火了,唱歌、商演,她春风得意。热闹精彩的生活,使她早就淡忘了剧团。走穴、和柳月如。 ⑫五年后的一天,青莲和老板在咖啡厅商谈演出事宜,点了杯咖啡喝起来。青莲去得早,不远处,有几个年轻人望着她窃窃私语。作为明星,她早已习惯了人们对她的关注和议论。看,那不是歌星青莲吗?她唱歌挺好听的。听说她以前是唱青衣的。她的唱功、动作、神态都有传统戏的影子。原来她以前是唱戏的啊,怪不得她唱歌有种与众不同的味道。他们的话飘进青莲耳朵里。有个问题我一直想问你。 ⑬老板来了。青莲说,你当初为什么觉得我能唱出来?老板一笑,因为你有戏剧底子,唱得有特色,要不然,你怎么会红?要知道,现在会唱歌的人一抓一大把。青莲内心如同被投进一块大石头,波涛汹涌。 ⑭晚上,青莲做了一个梦。梦里,柳月如和青莲唱。白蛇传。,柳月如演白蛇,青莲反串法海,两人对打起来,青莲一剑刺穿了柳月如的胸膛,柳月如倒在戏台上,鲜血染红了她的白衣。青莲从梦中惊醒。 ⑮第二天,青莲取消所有活动,赶到县剧团,却发现大门紧闭,向周围人打听,才知道,剧团生意冷清,半年前已经倒闭了。 ⑯青莲找到柳月如家里,看到的是柳月如的灵位。守灵的老太太说,我是月如的表姑,你是青莲吧?青莲一惊,你怎么知道?老太太说,月如说过,你迟早会来的。青莲问,师傅怎么走了?老太太说道:月如是个戏痴啊,爱戏的人越来越少,懂戏的人越来越少,她整日郁郁寡欢,剧团倒闭后,她大病一场。昨晚,她走了。临终前,她叮嘱我把一样东西交给你。说着,老太太拿出一个盒子递给青莲。青莲打开,是一套青衣的戏服,正是她初次看师傅唱戏时穿的那套。 ⑰师傅!青莲怆然泪下,跪倒在柳月如灵前。 ⑱没多久,县剧团重新开张。剧团的老板不是别人,正是青莲。锣鼓铿锵,乐声四起,青莲一袭飘逸的青色长裙,款款从幕布后走出来。 1.小说围绕青莲写了哪几件事? 2.简析第④段和第⑯段画线句子在塑造柳月如形象中的作用。 3.赏析第⑬段画线句子。 4.简述小说最后一段的作用。 5.小说以“大青衣”为题好在哪里? 6.在戏曲文化进校园的今天,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何感想?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因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下面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中“九日”指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重阳登高、饮酒、赏菊的风俗。 B.首句“登高”紧扣题目中的“九日”,“强”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境况。 C.“无人送酒来”化用有关陶渊明的典故,表达诗人渴望像陶渊明一样赏菊畅饮。 D.“应傍战场开”用叙述语言,朴实无华,但是寓巧于朴,余味深长,耐人咀嚼。 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指出下面句了所用的修辞方法。 (1)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     )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 七、作文(共40分) 写一则与狼有关的寓言或故事。(可虚构,200字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