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辽宁省凌海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自我评估考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画线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海南是弛名中外的国际旅游岛,是镶嵌在中国浩瀚南海上的一颗璀璨(càn)明珠。2018年,海南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自贸区(港),万众瞩(zhǔ)目。 B.西湖龙井茶的历史可以追朔到我国唐代,在“茶圣”陆羽撰(zuàn)写的《茶经》中,就有杭州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zǎi)。 C.2018年3月14日,巨星陨(yǔn)落。霍金的一生,铨释了人类生存的终极意义:既使身体受限,思想却不会。 D.袅袅(niǎo)烟云在我身边飘浮,而你那充满生机的树梢,却刚够得着我脚尖。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时晨       翘首远望       踌躇满志 B.蹲坑       心事重重       喃喃自语 C.算褂       津津有味       喜出望外 D.拉勾       垂头丧气       囫囵吞枣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 B.为了迎接首届文化艺术节,小龙和小钱逢场作戏,精心编排了一出话剧。 C.杨绛在散文集《我们仨》中,回顾了一幕幕一家三口尽享天伦之乐的温馨场景。 D.这是一部值得一看再看的电影,因为其中的内容如此丰富,浮光掠影的浏览根本无法完全体会。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身份证、学生证、银行卡等容易丢失和被盗。 B.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得好决定着灾害发生时损失的大小。 C.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的祖先馈赠给我们的珍贵礼物,在农业生产上有重要的意义。 D.班长明智而远见的发言让台下的同学倍受鼓舞。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古诗文默写。 (1)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_。(崔颢《黄鹤楼》) (2)海内存知己,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认为“_______,_______”是西汉兴隆的原因。 (5)成都杜甫草堂有副对联:“诗歌百姓,常泪湿单衣,杜老永难老;已住草堂,愿民栖广厦,甫心乃赤心。”其下联中所蕴含的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6)李白《行路难(其一)》中 “_______,_______”这两句运用姜太公、伊尹的典故来表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两则文字,完成小题。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出师表(节选)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根据语境,为下列加点字选择词义或用法准确的一项是(     ) (1)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以光先帝遗德   (3)夙夜忧叹 A.(1)看见   (2)因为   (3)通“肃”,肃敬 B.(1)知道,理解   (2)表示并列,有“并且”的意思   (3)向来,往日 C.(1)遇见 (2)用在状语与动词之间,表示修饰   (3)早,早晨 D.(1)知道,理解   (2)表示目的,可译为“来”“用来”   (3)早,早晨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翻译:您如今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吴地的那个吕蒙了。 理解:通过鲁肃对吕蒙如今才干和谋略的赞叹,直接展现吕蒙学习取得的成效。 B.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翻译: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们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候啊。 理解:从关系国家存亡的角度谈当时的严峻形势,与其后的有利条件一道为后文提建议作准备。 C.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翻译:我希望竭尽自己低下的才能,去消除蜀汉朝中那些奸邪凶恶的小人,复兴汉朝王室,迁回原来的都城。 理解:“庶竭”“攘除”“兴复”“还”这一系列词语,表明了诸葛亮决心完成先帝未完成的事业,体现了他的耿耿忠心。 3.根据目的,说话人需要根据听话对象、场合讲究说话的策略方式方法。结合上面两则材料和下文,说说孙权、诸葛亮和烛之武三人的语言智慧。 晋侯、秦伯①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②于楚也。晋军③函陵,秦军汜南④。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夜缒⑤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⑥以鄙⑦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⑧邻……夫晋,何厌⑨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⑩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左传·僖公三十年》) 注:①晋侯:指晋文公。秦伯:指秦穆公。郑伯:指郑文公。佚之狐、烛之武皆为郑国大夫,杞子、逢孙、杨孙三人为秦国大夫。②贰:有二心。③军:屯兵。④汜(fán)南:汜水之南。⑤缒(zhuì):用绳子缚住身体从城墙上送下。⑥越国:越过晋国。⑦鄙:此处指相对于秦,因为中间隔着晋,故郑属于边远之地。⑧陪:通“倍”,增益。⑨厌:满足。⑩阙:损害。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 ①无边丝雨,飘飘洒洒,连绵山脉笼罩在雨雾中,那天,是我来这所偏远山区小学支教的第一天。 ②来之前我曾想,作为大学一年级学生,我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或许能激发出孩子们探索外界的信心,甚至改变孩子们的命运。 ③不过在一展抱负之前,我得先面对自己的生活问题。下雨导致了停电,小学里没有现成的床,幸亏我准备了睡袋。厨房里生锈的地锅满是污垢,第二天光刷锅我仿佛就刷了一个世纪。更令人头疼的是没有自来水,只有一个盛水的桶,桶里的水仅够洗漱、要是想做饭、洗澡,就得去校外打井水。 ④每天放学后,送孩子们回家的时候,我会顺便家访。没想到,孩子们的上学之路道阻且艰,尽管政府已经把山路修得很平整,但很多孩子更愿意走林间小路,因为可以节省不少时间。和孩子们一起穿行在树丛中的羊肠小路上,我明显跟不上他们的步伐。 ⑤孩子们会时不时给我讲一些奇特的事情,比如山林的深处有野鹿、银狐,比如曾经有孩子上学途中从高高的山坡上滚下去,居然没有受伤……那些离奇的传说赋予了这片天地中的人们充满灵性和浪漫的生命元素。 ⑥这种浪漫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只是昙花一现。当我亲眼看孩子们闷着头大口吃着缺油少荤的单调午餐时,我意识到这里的孩子们过早体会了生活的艰辛与无奈,也明白了为什么一开始孩子们对我播放的有些纪录片提不起兴致。的确,面对这些小小年纪就艰辛生活着的孩子,我没有资格要求他们去关心遥不可及的远方和素不相识的人们。但我能做些什么? ⑦支教的最后一天,为了给我送行,孩子们早早来到学校画黑板画、贴气球、布置教室。他们的欢笑声像高原洁净的空气一般清新怡人,节目是孩子们提前好几天排练的,每表演完一个,我都拼命鼓掌。 ⑧欢送会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孩子们悄悄出去了。起初我没有在意,后来发现教室里人越来越少,门外响起呜呜哭声——整个走廊里都是蹲在地上哭的孩子。我手足无措,不知道先去安慰哪一个。我不忍心面对他们,转身回到教室,然而黑板上的字又一次刺痛了我,我疯狂地擦着满满一黑板孩子们写给我的话——“别走!留下来!”“留下来!别走!”任凭泪水恣意流淌。我真的太为难了! ⑨傍晚,坐在回程的高铁上,一位妈妈在给孩子指着远处美丽的红霞,孩子笑着;旁边坐着的是被山区孩子触动了的我,远方生活着的是通过我看到了大千世界的山区的孩子们。 ⑩流年笑掷,未来可期。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1.下面对第①段环境描写,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点明“我”前去支教的时节是春季。 B.交代“我”去支教的地点是偏远山区。 C.为文章第③段停电情况的出现做了铺垫。 D.烘托了“我”对支教工作的恐惧心理。 2.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第④—⑥,完成下面的填空。 山区孩子的生活状态: 艰辛: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浪漫:孩子们讲述流传在山间的奇特故事。 这种生活状态造就了孩子们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 4.第⑧段中说“我真的太为难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全文,分析文章结尾句“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含义。 五、诗歌鉴赏(共5分) 古诗阅读。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下列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这两句化静为动,用了比喻修辞,写出了群山连绵起伏、波涛汹涌澎湃,把潼关险要的地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B.“望西都,意踌躇”写出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 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没有直接提到战争,但改朝换代的战争惨烈图景跃然纸上。 D.最后两句为全曲点睛之笔,是作者对以往的历史所做的概括与批判。 2.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这句话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小明书写潦草,常常因此被老师批评。而小明却认为:当今有了电脑输入,汉字书写并不重要。对小明的说法,你是如何看待的?并请说明理由.(要求:观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