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高分提分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塞外(sài)   千嶂(zhàng)   麾下炙(huī) B.羌管(qiāng)   的卢(dí)   燕然未勒(yān) C.不寐(mèi)   弦惊(xuán)   锦帽貂裘(qiú) D.了却(liǎo)   擎苍(qíng)   俗子胸襟(jīn)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天怒人怨             形影不离       垂头丧气       脖然大怒 B.礼贤下士             眉开眼笑       枯躁乏味       崇山峻岭 C.天伦之乐             断壁残垣       勾魂索命       莺啼燕啭 D.云山雾罩             言谈举指       腰缠万贯       识文断字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正是清风送爽之时,那乐声穿林渡水而来,自然使人心旷神怡。 B.他的回答很简单,既不夸大,也非故意轻描淡写。 C.一场春雨过后,校园里的柳树冒出一片新绿,栩栩如生,让人不觉而生盎然之感。 D.每一个信手拈来的从容,莫不来自厚积薄发的沉淀。 4、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打车软件“嘀嘀打车”通过微信支付车费优惠额度的增加,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撒钱”大战再次升级,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微信支付系统暂时瘫痪。 B.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实质上就是这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深重灾难,也绝不放弃文化的传承与融合,从而促进自我发展的精神升华历程。 C.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措施,因为好经也要提防被念歪。 D.由于自贸区致力于营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使更多金融、物流和IT等专业人才有机会不出国门,就能拿到远超同行水平的“国际工资”。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默写。 (1)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 (2)《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________”一致。 (3)在前一段时间,你们班上课纪律很乱,学习成绩很差,你被临时任命为一班之长。对于新上任的你,用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的话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 (4)在《出师表》中,诸葛亮用历史经验告诉后人只有“________,________”,国家才能政治清明、兴旺发达。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宋人既成列②,楚人未既③济。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⑥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⑦伤,不禽二毛⑧。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⑨,不鼓不成列。” (选自《子鱼论战》) [注释] 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②成列:指摆好阵势。③既:尽,全部。④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⑤陈:通“阵”,指摆好阵势。⑥门官:国君的卫士。⑦重(chóng):重复,再次。⑧二毛:头发斑白的人。⑨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肉食者鄙(目光短浅) B.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C.楚人未既济(渡过) D.公伤股(屁股)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战于长勺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B.公将驰之                 请击之 C.何以战                    不以阻隘也 D.一鼓作气,再而衰   既济而未成列 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曹刿“请见”的原因是“十年春,齐师伐我”,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乙】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及其未既济。 C.【甲】长勺之战鲁庄公取信于民且善于听取曹刿的建议,战争中善于抓住战机,因此取胜。 D.【乙】泓水之战宋公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固执己见,不能抓住战机,因此失败。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彼众和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议论文阅读 淡泊之心自高远 覃光林 ①“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南北朝人慧能的这首偈子世世代代被人们所传颂、高僧淡泊名利的思想,以一种“世间万物皆空”的意念去面对尘世间的事物,以一种心中静若水,处事波澜不惊的心境去面对外界的诱感,受到了后人的敬佩和称赞。 ②“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这个词,在字典里的意思是:不追求,不热衷,“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朗如日月,清如水镜。 ③淡泊之心,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尘世繁杂,谁又能真正静心于其中,哭过、笑过、恨过、痛过,不过是一场蹉跎;每个人的背后都有故事,每个人都有不公、难过、恨的时候,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处理方式.要经历一些事情,才真正看清人情世故,才真正体会人走茶凉的苦楚,也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人生的价值。常怀淡泊之心,才能让尘世的种种规划为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④真正的淡泊,不是力不能及的无奈,不是心满意足的自赏,更不是碌碌无为者的虚伪的自嘲,淡泊,是一种功名利禄,繁华于我如浮云的心境,是一种坚守人生之道的气节。淡泊,抑或是仕道受阻后的醒悟,繁华过后的心归,但无论如何,淡泊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心永远纯净,目光永远辽远,思维永远清晰,信念永远坚毅。 ⑤漫漫人生路,看风起云卷,花开花落,蓦然回首浅浅一笑。守一颗淡泊之心,拥一份淡然之美。一切随心而为,嬉笑怒骂皆自由才是生活的本意,亮化自我心灵,放眼悠悠天地,淡泊之心自然高远,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⑥在人的生命历程中,轰轰烈烈是暂时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平淡中度过,只要怀有淡泊的心境和一生一世永不放弃的追求,就一定能获得生活馈赠的那份幸福和快乐,成功赋于的那份慰藉和乐趣。用一颗淡泊的心,怀着感恩的信念,对父母,对朋友,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天,豁达地面对人生的得失,保持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我们所看到的世界,被我们浸染了内心的色彩,如果我们先把内心描绘得五彩缤纷,色彩斑斓,世界就是光明和美好的。 ⑦人贵有淡泊之心。有了淡泊之心,面对失败才能不灰心丧气,面对成功才会不骄傲自满,始终保持一种平和淡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有了淡泊之心,才能用一种超然的心态去对待眼前的一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做世间功名利禄的奴隶,也不为凡尘中各种烦恼左右,使自己的人生不断升华;有了淡泊之心,我们才能挑开一切名利的束缚让人性回归本真状态,从而获得心灵的充实、丰富、自由、纯净。 ⑧学会淡泊,你就获得了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拥有淡泊,才能体会超然的人生。 1.文章开篇引用高僧慧能的一首偈子,其作用是什么?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到真正的淡泊。 3.试分析文章第五段划线句子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4.请围绕文章“淡泊之心自高远”这一中心,仿照示例,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示例:陶渊明因为有了淡泊之心,主动远离官场,才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自得。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中国诗人擅长炼字,可谓一字传神。请结合“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谈谈你的理解。 2.朗诵诗词要关注重音。你认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一句中,哪个词语可以重读,为什么?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结合初中学习的文学作品,补全下联。 上联:学《孟子》知舍生取义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共40分) 作文。 “了不起”的意思是:①不平凡;(优点)突出。②重大;严重。 根据你对这个词语的理解,请以“了不起”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30行);⑤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