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评估试卷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锦幛(zhàng)   荇藻(xìng)       喷薄(bé)          驱逐(qū) B.迷惘(wǎng)     簇新(cù)          熏黑(xūn)        胚芽(péi) C.干瘪(biě)       勒进(lēi)        蜗行(wō)          隧洞(suí) D.嘶哑(sī)        黝黑(yǒu)        颤抖(chàn)       虔信(qián)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天怒人怨             形影不离       垂头丧气       脖然大怒 B.礼贤下士             眉开眼笑       枯躁乏味       崇山峻岭 C.天伦之乐             断壁残垣       勾魂索命       莺啼燕啭 D.云山雾罩             言谈举指       腰缠万贯       识文断字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越是一知半解的人,往往越是喜欢高谈阔论。 B.他才思敏捷,写文章时,没有丝毫寻章摘句的痕迹。 C.李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中常常吹毛求疵。 D.名著隽永耐读,如果读法得当,你就会感到开卷有益。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许多名人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与失败不是上天赋予的,而是个人努力的结果。 B.崀山的知名度在不断提高,具有湘西南特色的旅游项目日益受到众多外地游客。 C.通过观看电影《摔跤吧,爸爸》,使我重新认识了“虎爸狼妈”的必要性。 D.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用课文原句填空 ⑴右手秉遗穗,______。 (白居易《观刈麦》) ⑵池上碧苔三四点,______。 (晏殊《破阵子》) ⑶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⑷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 (温庭筠《望江南》) ⑸______,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⑹______,北斗阑干南斗斜。 (刘方平《月夜》) ⑺______,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⑻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⑼亲小人,远贤臣,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 ⑽酒在古诗词中很常见,如:“浊酒一杯家万里”、“酒酣胸胆尚开张”、“醉里挑灯看剑”等,请你再写出与“酒”有关的一句古诗词:______ 。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几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鱼我所欲也》选段)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骈死于槽枥之间(bìng) B.食之不能尽其材(shí) C.死亦我所恶(wù) D.故患有所不辟也(pì)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才美不外见 _______________        (2)策之不以其道 _______________ (3)鱼,我所欲也 _______________     (4)故患有所不辟也 _______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4.两篇文章都是议论性的文体,【甲】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句回答);【乙】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句回答)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老臣的《拱桥》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拱桥是一个人,不是一座桥。 听这名字,你就可以想到他的形象,比如角弓或者青虾,还有课本上的赵州桥。 我认识他时,他的腰已经很弯,人也很老。那时,他已在村庄东边一座老旧的石屋里当了许多年的校长。其实,校长、老师也就是他一个人。 他的脸上有许多褶皱,一说话就满脸开花。胡茬子布满两腮和下巴,尤其是下巴,总是硬扎扎的。哪位男生犯了纪律,他从不打手板,而是低沉着嗓音说:“把手伸出来吧,手背儿。”他的大手便把你的小手抓牢,将下巴挨近那颤抖着的小小面积的手背儿,来回蹭那么几下,让你觉得刮了刺猬一般的痒痛。因此,我们对他宽宽的下巴充满畏惧。 我那时读三年级,很捣蛋的,有次挨了扎,便对同班的二青说:“校长的下巴要是脚后跟儿多好,咱就不怕他了。”脚后跟儿同校长的下巴比起来,的确有本质的不同,光溜溜的,没有钢针一样的胡茬,手背拂上去很平展的。二青听了,先是嘎嘎笑了两声,然后就当了叛徒,把我出卖给校长。校长便把我找去,用浑浊的老眼定定地望着我,说道:“你真的怕我的下巴?” 我望着他宽阔的脸,敬畏地点点头。 他用手掌刮刮下巴,发出“嚓嚓”的响,说:“怕就别捣乱了,小子。” 除了用下巴刮手背儿,他对我们很好,比如,下雨天,他的弯背就成了座真的拱桥。 山里人家,稀稀落落的,校舍三面倚山,一面临沟。我和其他十来个学生,上学放学是要过沟的。那条四五丈宽的沟,冬天干涸,雨天却气势汹汹,浊流滚滚。沟上没有桥,水虽仅齐校长的膝盖,但对十来岁的孩子可是难以逾越的鸿沟了。 我攀“拱桥”只一次,是在怨校长下巴不是脚后跟儿不久。 洪水把我们隔在这岸,校长便从那岸过来,在水中蹚来蹚去。没人能替他,一个学校三个年级一个老师,校长是最年长的,我和二青则是第二、第三年长的。我是不好意思让他背的,一是觉着着有关脚后跟儿的比喻对不起他,二是觉着自己大了不能让人背,尤其是让一个老人背。八个同学给背过对岸,只剩下我了,再没办法去解。校长已垂着弯背,哗啦哗啦蹚水过来了。他浑身透湿,喘气的声音像是在拉风箱。 “来吧。”他蹲下来,袒给我一面弓形的脊背。 “不!”我拒绝,说,“我敢过。”但这是吹牛,水浑浑的,浪头一个撵着一个,看着都让人晕眩,何况那水要淹没我的肚脐眼儿呢? “来吧,孩子。”他又说说。拱形的脊背一动不动,静等我伏在上面。 我急得要哭了,我该怎么办呢? “别不好意思,爷爷背孙子嘛。该上课了,快来。咱爷儿俩得赶紧过去,同学们在等呢。”他不容拒绝地说道。 我闭上眼睛,趴上了那座“拱桥”。身体被浮载起来,晃晃悠悠,迈下水去。浪声灌满双耳,我却趴得紧紧的,与那面脊背紧紧箍在一起。 临上岸时,校长趔趄一下,但我并没有掉下拱桥,因他宽大的手紧紧板着我。“这不过来了吗?”他说。是的,过来了,我从桥上滑下,落在坚实的大地上,站着。 校长却没有站着,而是瘫坐在地,大张着缺牙的嘴倒气,苦笑着脸,说:“老了,老了,我背你们爹妈时,可不是这副模样。”他的模样,真像一座坍塌的拱桥。 喘吁了一会儿,他站起来,我们拥着他走向老旧的教室。二青靠近我,说:“校长背你过河,不是走的,是爬。”“爬”用来说人是贬义,我讨厌他说校长“爬”,便狠踹了他一脚。 那年秋天,我转学了,校长也走了,他实在再也教不动书了。小学校便黄了数年,直到盖起希望小学。已当了乡长的二青说:“盖座拱桥吧!”于是,通往学校的沟上就有了座石桥…… 许多年过去,我过的桥比小时走的路还多,但我忘不了那座拱桥。那座宽厚、踏实、温热的血肉拱桥,让我一生都走不到头。 (有删改) 1.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写出“拱桥”在文中蕴含的三层含义。 2.校长怎样惩罚犯错的男生?为什么要这样惩罚? 3.文章用了多种描写方法写校长的“老”,试举两例简要说明。 4.从叙事安排角度来看,文章划线句中“爬”这个动作,是否显得突兀?为什么? 5.这座“拱桥”具有怎样的特点?如何理解这座桥“让我一生都走不到头”?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上曲二首·其二 (唐)戴叔伦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这两首诗皆在结尾表明诗人心志,但引出途径有差异。《塞上曲二首·其二》由“①______”的场面描写引出诗人的壮志豪情;《过零丁洋》前三联将个人和国家联系在一起,表达了诗人②______之情,最后以磅礴的气势收束全篇。 2.有位已经在抗击新冠疫情前线奋战了几个月的医护人员,在别人劝他申请调回休息时,引用了《塞上曲二首·其二》中的“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两句诗来回应。他选用这两句诗是否合适?请简要说明理由。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阅读下面材料,提取关键信息,给“5G”下定义。 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指的是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第五代,也是4G之后的延伸。这一新的通信技术名为Nomadic   Local   Area   Wireless   Access,简称NoLA。据悉,手机在利用该技术后,无线下载速度可以达到每秒3.6G甚至更快,使用该技术下载一部DVD标准格式的电影只需要几秒钟的时间。按欧盟此前的计划,5G网络将于2020年推出。对于这一时间,业界多数企业持相同的看法。届时移动宽带用户峰值速率将超过10Gbps,是当前4G网络速度是100倍。欧盟预计5G数据流量高峰将在2040年左右出现。 七、作文(共40分) (1) 也许,你在家里,父亲一个欣赏的眼神,母亲一声关切的叮咛,慈爱的阳光就会充满你的心房;也许,你在老师的办公室里,满怀困惑,倾听着老师的柔柔絮语,关爱的阳光就会驱散你心灵的迷茫;也许,你倚在教室窗旁,捧着书本,读着名著,吟诵唐诗宋词,文学的阳光就会照亮你成长的方向;也许…… 请以“我心中的那一道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