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南省岳阳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评估模拟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像这样驱遣(qiǎn)着想象来看,这一副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 B.不作刻板的记载(zǎi),而作想象的按排。 C.它们苟(gǒu)安,怕事,只想躲辟暴风雨。 D.文字是--道桥梁。这边的桥堍(tù)站着读者,那的桥堍站着作者。 2、下列句子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又好笑,又不奈烦,懒懒的答他道:“谁要你教,不是草头底下一个来回的回字么?” B.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C.掌柜说,样子太傻,怕侍侯不了长衫主顾,就在外面做点事罢。 D.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篷篷的花白的胡子。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电影《流浪地球》融合顶尖的特效和具有中国亲情特色的叙事手法,令人叹为观止。 B.这群游客在见到了“奇峰三千,秀水八百”的张家界美景后,激动得语无伦次。 C.当代作家毕淑敏的小说《一厘米》的结尾别出心裁。 D.张家界电视台的编导精心策划,把几个旅游类节目办得绘声绘色,深受好评。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要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展现其永久魅力。 B.这部电影之所以广受欢迎的原因是融入了特有的爱国情怀。 C.通过不断的努力,使他的模拟考试成绩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D.在激烈的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是勇气不足和谋略不当。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2)会当凌绝顶,_________。 (3)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4)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5)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运用典故,表现出渴望报效国家,为国立功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6)人们常常引用诸葛亮《出师表》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临危受命,极力效忠之意。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问题。 (一)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 赵普独相凡十年,刚毅果断,以天下事为己任。尝欲除①某人为某官,帝②不用;明日,复奏之,又不用;明日,更奏之。帝怒,裂其奏投诸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帝悟卒可③其奏,后果以称职闻。又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④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卷七》) 【注】:①除:封授。②帝;指宋太祖赵匡胤。③可:同意。④素:向来。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忌不自信/小信未孚 B.而复问其妾/不复出焉 C.于是入朝见威王/朝晖夕阴 D.由此观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3)邹忌的劝谏成功,都有哪些重要因素?分别从邹忌和齐王的角度进行概括。 (4)语段(一)和语段(二)都写了君王在面对大臣的劝谏时的言行与应对,其作用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飘逝的风筝 徐国平 三月的暖风一吹,鹞爷就一大早儿拿起那只风筝,迈出了家门。 那是一只“年年有余”的风筝。鹞爷有个习惯,扎风筝从不重复,每年都要出新一个花样。若在过去,扎糊这种风筝,再简单不过,用不了一天工夫。如今却不行了,整整折腾了半月。不是技不如前,是自己老了,两眼发花,双手也发抖。 此刻,整个村庄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声犬吠鸡鸣都听不到。鹞爷一边走着,一边四下观望着。若在以往,身后总会尾随着一群欢天喜地的孩子,一个个抢夺着他手中的风筝。 唉,娃们一个个都去哪儿了?鹞爷心里猜想着,整个人就显得失魂落魄,无精打采。是啊,一个人放风筝,还有啥意思啊? 一路上,那些残墙断壁、破砖瓦砾、树林和那些废弃的打麦场,被风吹过,尘土飞扬,凌乱不堪。两台从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鹞爷瞧着心痛,就像被抽筋剥皮一般难受。很快,自家那三间旧屋也难逃一劫了,只是满屋子的风筝,又将栖身何处? 鹞爷忧心忡忡,步履沉缓,一直走出村外,老半天也没碰上一个人,甚至连一只鸡和狗都没撞见。只有一些像是找不着窝栖落的麻雀,唧唧喳喳在他四周焦躁不安地飞过。 村外的那大片麦地,整整荒废了一个冬天,听说要建飞机场。倒是一些不敢寂寞的春草早早破土,钻出一棵棵嫩芽。鹞爷站在地头,先舒展开双臂,又抻了一下脖颈。沉重了一个冬天的身子,都有些迈不动脚步了。 这时,一阵春风拂来,那只风筝有些急不可待地拽紧了他的手。鹞爷浑身上下顿然觉得轻飘飘的,如同要离开地面飞起来一样。 若在过去,鹞爷早就手脚利落地将风筝放飞起来,心也随着风筝,飞到天上去了。如今,鹞爷却攥紧风筝,迟迟不肯撒手。 鹞爷又想到过去。他自幼就跟师傅扎风筝。这辈子,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扎了多少只风筝。每只风筝经过他的手,都活灵活现。一到阳春,方圆百里的天空,都会飘曳着他扎的风筝,千姿百态,五花八门。那些走在归途上的人老远瞅着,就觉得离家近了,浑身的疲惫便飞到九霄云外。 后来,鹞爷成了民间艺人,还上过电视报纸,甚至大洋彼岸的一些老外都来参观他的手艺。只是,他手艺慢慢失传了,现在的年轻人谁还学这些费事的玩意。而且,大都跑到城里,一走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心也收不回来了。 最初,儿子大龙还跟他学扎风筝。可刚刚学了个皮毛,便被一帮记者吹捧成风筝世家的传人。大龙心高气燥,觉得小村子施展不开,跑到城里开了一家风筝作坊。好几次,大龙苦口婆心劝他也搬到城里去赚大钱,鹞爷却一口回绝了,他知道儿子无非让他去做招牌,糊弄人。 唉,不想这么多了,趁着天暖风轻,还是放风筝吧。 很快,天上飞起一只风筝。风儿似乎有些飘忽不定,那只风筝像只失群的孤雁,在空中东一头西一头地上下乱窜。鹞爷仰着脖梗,望着蔚蓝的天空,正专心致志地操弄着风筝,突然,一声嫩生生的童音传来,老爷爷,放风筝好玩吗? 鹞爷低头一看,不知何时,身边多了一个男孩,正一脸好奇地望着他。终见有人陪了,鹞爷的心情豁然开朗起来。他连忙将手中的风筝线递给男孩,有些蛊惑地说“你玩一下,就知道了。” 男孩怯生生地接过风筝线,有些不知所措。鹞爷在一旁吆喝着,拽紧线,快跑起来啊! 男孩立马牵着那只风筝在麦地里奔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鹞爷远远地望着,眼前一会儿闪过儿子的影子,一会儿又闪过孙子的影子。 突然,男孩像是被脚下的什么东西给绊倒了,风筝线随之撒手松开。男孩爬起来,紧追了几步,却没有拽住随风筝渐渐升起的风筝线,只好哭着跑回鹞爷跟前。鹞爷没有责备,一脸温和地劝慰着男孩,没关系,风筝早晚要飞走的。 男孩用手抹了一下眼角的泪,问,风筝还能飞回来吗?鹞爷望着那只风筝摇了摇头,没有吱声。 男孩撅着小嘴,有些难过。许久,鹞爷才开口问男孩,你家在哪里,怎么一个人跑出来了?男孩晃了晃脑壳说,他的家在很远的城里,学校放假,父亲开车带他回来寻根祭祖的。说着,男孩伸手指了指麦地远处。果真,有一辆轿车,停在一块老坟地前,几个人正在里面烧香焚纸。 鹞爷心一动,随口问,告诉爷爷,根是啥? 男孩一脸迷茫,摇头不知。 鹞爷就仰头指了指天上的风筝说,根是啥?根就是你手中的那根风筝线,人就是天上的风筝。有根线扯着还能落回来,如果那根线断了,就四处漂泊,永远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此刻,就见那只摆脱了束缚的风筝有些飘摇不定地朝下沉落了一会儿,最后猛然折了一个方向,有些留恋地渐渐飞高了,飞远了,最终淡出了鹞爷的视线。 (选自《时代文学》2017年第11期,有删改) 1.阅读全文,完成了下面的填空。 这篇小小说以________为线索,以一位民间艺人——鹞爷为主人公,以________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故事。 2.文中写到“鹞爷又想到过去”,鹞爷想到了哪些事情?小说写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请概括并分析。 3.下面的语句耐人寻味,请结合加点的词语进行品析。 整个村庄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声犬吠鸡鸣都听不到。 4.陈之藩在《失根的兰花》中写道,“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文中鹞爷所说的“根”又有哪些内涵? 5.小说借塑造“鹞爷”这一人物,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是辛弃疾写给志同道合的朋友陈同甫的,“壮词”即豪放之词。 B.这首词上下两片共十句,节奏紧凑写声绘色,形象生动。 C.上片实写军旅生活。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 D.下片一、二句写马快弦急,战斗激烈,从侧面衬托了人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从气氛上向人们预示着战事的胜利。 2.这首词中“可怜白发生”与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将军白发征夫泪”都出现了“白发”的意象,请你说说这两首词的作者借“白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