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灵宝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高分通关提分卷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的确(dí)       解剖(pōu)        不逊(xùn)     邮差(chāi) B.泄漏(xiè)     订正(dìng)        捕获(bǔ)       教诲(huì) C.绯红(fēi)     芋梗(gěng)        发髻(jì)        系住(jì) D.匿名(nì)       霉菌(jūn)          畸形(qí)        诘责(jié)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拯救   折皱   沐浴   钹声   扒崛 B.隐蔽   迟缓   车辙   坚韧   摔伤 C.跳蚤   摇荡   玄挂   庞大   轧扁 D.镇静   翘起   脆弱   泥桨   遗弃 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   ) A.校展览会惟妙惟肖地展示了19套校服,勾起了许多人的回忆。 B.中国足球队首次征战世界杯,许多媒体随声附和,竟相报道。 C.电影《战狼2》以抑扬顿挫的情节和宏伟壮观的场面掀起了全民观影热潮。 D.尽管霍金被疾病困在轮椅上,但他仍锲而不舍,创作了一系列科学著作。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孩子无不希望得到父母的褒奖,这对其自尊心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B.今年判阅语文微写作的老师要求必须读过《红楼梦》《老人与海》等原著。 C.南方科技大学校园开放日16日举行,来自多个省市的近千名考生和家长冒雨前来。 D.英国的莎士比亚、狄更斯等世界级文豪对中国文坛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直接性默写填空。《愚公移山》 (1)惩山北之塞,__________________。 (2)吾与汝毕力平险,__________________,可乎? (3)以君之力,__________________,如太行、王屋何? (4)叩石垦壤,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而山不加增,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汉之阴,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毕敬毕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乙】 王汾滨言:其乡有养八哥者,教以语言,甚狎,出游必与之俱,相将数年矣。一日,将过绛州,去家尚远,而资斧已罄。其人愁苦无策。鸟云:“何不售我?送我王邸,当得善价,不愁归路无资也。”其人云:“我安忍!”鸟言:“不妨主人得价疾行待我城西二十里大树下。”其人从之。携至城,相问答,观者渐众。有中贵见之,闻诸王。王召入,欲买之。其人曰:“小人相依为命,不愿卖。”王问鸟:“汝愿住否?”答言:“愿住。”王喜。鸟又言:“给价十金,勿多予。”王益喜,立畀十金。其人故作懊恨状而去。王与鸟言,应对便捷。呼肉啖之。食已,鸟曰:“臣要浴。”王命金盆贮水,开笼令浴。浴已,飞檐间,梳翎抖羽,尚与王喋喋不休。顷之,羽燥,翩跹而起,操晋声曰:“臣去呀!”顾盼已失所在。王及内侍仰面咨嗟。急觅其人,则已渺矣。后有往秦中者,见其人携鸟在西安市上。毕载积先生记。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鸲鹆》) 1.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意思相同的一项(     ) A.一怒而诸侯惧                            出游必与之俱 B.安居而天下熄                            我安忍 C.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王命金盆贮水 D.得志,与民由之                         当得善价 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不 妨 主 人 得 价 疾 行 待 我 城 西 二 十 里 大 树 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选出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 A.主人将八哥“携至诚,相问答”,是想制造奇观引人注意。 B.八哥对王言“给价十金,勿多予”,有助于取得王的信任。 C.主人“故作懊恨状”,目的是为了让八哥相信他万分不舍。 D.八哥“尚与王喋喋不休”,制造与王亲密假象,以便逃走。 5.乙文八哥利用智慧为主人筹得归路之资,八哥此举符合甲文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吗?请简述理由。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回忆我的母亲》选段 ①但是灾难不因为中国农民的和平就不降临到他们身上。庚子年(1900)前后,四川连年旱灾,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地去“吃大户”。我亲眼见到,六七百穿得破破烂烂的农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所谓官兵一阵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在这样的年月里,我家也遭受更多的困难,仅仅吃些小菜叶、高粱,通年没吃过白米。特别是乙未(1895)那一年,地主欺压佃户,要在租种的地上加租子,因为办不到,就趁大年除夕,威胁着我家要退佃,逼着我们搬家。在悲惨的情况下,我们一家人哭泣着连夜分散。从此我家被迫分两处住下。人手少了,又遇天灾,庄稼没收成,这是我家最悲惨的一次遭遇。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②我不久就离开母亲,因为我读书了。我是一个佃农家庭的子弟,本来是没有钱读书的。那时乡间豪绅地主的欺压,衙门差役的横蛮,逼得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我念过私塾,光绪三十一年(1905)考了科举,以后又到更远的顺庆和成都去读书。这个时候的学费都是东挪西借来的,总共用了二百多块钱,直到我后来当护国军旅长时才还清。 ③光绪三十四年(1908)我从成都回来,在仪陇县办高等小学,一年回家两三次去看母亲。那时新旧思想冲突得很厉害。我们抱了科学民主的思想,想在家乡做点事情,守旧的豪绅们便出来反对我们。我决心瞒着母亲离开家乡,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④从宣统元年(1909)到现在,我再没有回过一次家,只在民国八年(1919)我曾经把父亲和母亲接出来。但是他俩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所以还是回了家。父亲就在回家途中死了。母亲回家继续劳动,一直到最后。 ⑤中国革命继续向前发展,我的思想也继续向前发展。当我发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时,我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了,我和家庭完全隔绝了。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抗战以后,我才能和家里通信。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七年中间,我曾寄回几百元钱和几张自己的照片给母亲。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去年收到侄儿的来信说:“祖母今年已有八十五岁,精神不如昨年之健康,饮食起居亦不如前,甚望见你一面,聊叙别后情景。”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 ⑥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⑦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     (强壮、强健、健康)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⑧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鼓励、勉励、激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     (贵重、宝贵、珍贵)的财产。 ⑨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     ( 平凡、普通、平常)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⑩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1.依据课文,在括号里选一个最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处。 2.结合选文,概述母亲对我产生的影响。 3.结合加点字,赏析选文第一段划线句。 我亲眼见到,六七百穿得破破烂烂的农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所谓官兵一阵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 4.“母亲是一个     ( 平凡、普通、平常)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5.“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里“创造了”和“创造着”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野望 唐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首联“望”字点题,“东皋”交代_______,“薄暮”交代_______,“徙倚”表现诗人___________的心情。 2.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画面。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江小琪为《红星照耀中国》和《昆虫记》拟写了两个亮眼的副标题,请仿照示例再拟两个副标题。 示例一:《红星照耀中国:平面镜里透视红色中国》 《昆虫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二:《昆虫记:一个“动物控''眼里的昆虫人生》 《红星照耀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共40分) 自然山水,或清幽,或雄奇,或秀丽,均显造化之妙。请你选择一处景物或者一种景物,以“那一处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补全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