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五常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自我评估试卷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撬开(qiào)             拮据(jù)            皱纹(zhòu)             赚钱(zhuàn) B.于勒(lè)                 变更(gèng)       糟蹋(tà)                  流氓(máng) C.煞白(shà)               罪恶(è)            拖累(lèi)                 牡蛎(lì) D.别墅(shù)               无赖(1ài)          手帕(pà)               嘟囔(na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萧索(xiāo)       与日具增       恣睢(jū)          莫名其妙 B.嬉闹(xī)          为期不远       鄙夷(bǐ)          一干二净 C.手帕(pà)          迟疑不决       栈桥(zhàn)       置之不理 D.褴褛(lǚ)          无忧无虑       掺杂(chān)       浩浩荡荡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从文章风格看,《庄子》奇幻,《孟子》雄辩,《荀子》浑厚,实在是各有千秋。 B.搞学术研究若方向不明确,时而东时而西,就会歧路亡羊,很难取得成果。 C.读书,不仅需要宵衣旰食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D.“免费开放”的新政策,让全国各地许多博物馆从人气冷清的休眠状态变得门庭若市,甚至要提前预约才能获得参观机会。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理论再好,只有被我们掌握、接受和理解,才能成为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B.首届“读书之星”颁奖典礼,是设在学校礼堂举行的,当场告诉了获奖名单。 C.二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 D.李老师学识水平很高,文章写得洋洋洒洒,江河日下,同学们对他趋之若鹜。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经典诗文默写。 ⑴____________,边秋一雁声。 (杜甫《月夜忆舍弟》) ⑵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⑶___________,夕贬潮州路八千。(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⑷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 (杜甫《月夜忆舍弟》) ⑸寂寂江山摇落处,__________。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⑹梅须逊雪三分白,___________。(卢梅坡《雪梅》) ⑺___________,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⑻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________(穆旦《我看》) ⑼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________。(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⑽后来啊,________________。(余光中《乡愁》)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空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己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名之者谁(          )   (2) 云归而岩穴暝(         )   (3)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2.把文中画线的句了翻译成现代汉语。 (1)峰同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写琅琊山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等画面,均围绕“乐”字展开,充分表现了当时滁州政治清明的的局面。 B.作者在文中描绘了太守在遭到贬谪的处境中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情景,其实与陶渊明描绘的桃花源一样,都只是表达作者的政治理想而已。 C.文章的最后一段写日暮醉归的情景,以“众鸟乐”烘托“人之乐”,再以“人之乐”烘托“太守乐”,将描写、叙事、抒情和议论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突出了全文的主旨。 D.文章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又富有变化,尤其是“也”和“而”字的灵活运用,使本文的语言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美,与本文所要表现的内容相得益彰。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只要略有知觉的人就都知道;这回学生的请愿,是因为日本占据了辽吉,南京政府束手无策,单会去哀求国联,而国联却正和日本是一伙。读书呀,读书呀,不错,学生是应该读书的,但一面也要大人老爷们不至于葬送土地,这才能够安心读书。报上不是说过,东北大学逃散,冯庸大学逃散,日本兵看见学生模样的就枪毙吗?放下书包来请愿,真是已经可怜之至。不道国民党政府却在十二月十八日通电各地军政当局文里,又加上他们“捣毁机关,阻断交通,殴伤中委,拦劫汽车,攒击路人及公务人员,私逮刑讯,社会秩序,悉被破坏”的罪名,而且指出结果,说是“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 ②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人民,他们不惊诧。中国国民党统治下的连年内战,空前水灾,卖儿救穷,砍头示众,秘密杀戮,电刑逼供,他们也不惊诧。在学生的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 ③好个国民党政府的“友邦人士”!是些什么东西! ④即使所举的罪状是真的罢,但这些事情,是无论那一个“友邦”也都有的,他们的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盗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摆什么“惊诧”的臭脸孔呢? ⑤可是“友邦人士”一惊诧,我们的国府就怕了,“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好象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象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象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象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⑥几句电文,说得明白极了:怎样的党国,怎样的“友邦”。“友邦”要我们人民身受宰割,寂然无声,略有“越轨”,便加屠戮;党国是要我们遵从这“友邦人士”的希望,否则,他就要“通电各地军政当局”,“即予紧急处置,不得于事后借口无法劝阻,敷衍塞责”了! ⑦因为“友邦人士”是知道的:日兵“无法劝阻”,学生们怎会“无法劝阻”?每月一千八百万的军费,四百万的政费,作什么用的呀,“军政当局”呀? ⑧写此文后刚一天,就见二十一日《申报》登载南京专电云: “考试院部员张以宽,盛传前日为学生架去重伤。兹据张自述,当时因车夫误会,为群众引至中大,旋出校回寓,并无受伤之事。至行政院某秘书被拉到中大,亦当时出来,更无失踪之事。”而“教育消息”栏内,又记本埠一小部分学校赴南京请愿学生死伤的确数,则云:“中公死二人,伤三十人,复旦伤二人,复旦附中伤十人,东亚失踪一人(系女性),上中失踪一人,伤三人,文生氏死一人,伤五人……”可见学生并未如国府通电所说,将“社会秩序,破坏无余”,而国府则不但依然能够镇压,而且依然能够诬陷,杀戮。“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1.在第①段中找出敌论点和论据写在下面。 (1)敌论点: (2)敌论据: 2.阅读②③④段,这几段文字是针对“国府”通电中___ _        __的谬论来批驳的,第⑤段则是针对通电中      _________ _____的谬论来批驳的。 3.第②段剥“友邦人士”的画皮,用了三个“不惊诧”和一个“惊诧”形成鲜明对比,说明“友邦人士”是           _的同伙,___________后台,___________死敌。 4.第⑤段中“好像……一样”用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批驳敌论,一连串的推论一个比一个有力地显出敌论的荒谬,从驳论方法看,这是________法。 5.依次写出“国将不国”“永远‘国’下去”中三个“国”字的意思。 6.第⑧段说“写此文后”表明这篇文章已经写完,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加上这一段?有这个必要吗?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酬①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②。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释】①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以诗歌赠答。②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经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亡故。 1.诗歌首联通过回忆,叙述了诗人_______的遭遇。颔联采用_______的写法,表现了诗人归来后看到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2.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与洒脱,与《秋词》一样,同为刘禹锡在被贬谪期间所作。请你结合划线诗句,试作简要赏析。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大家期待已久的“秋之风”古诗朗诵会即将开始。请你为主持人拟写段开场白,100字左右。 七、作文(共40分) 推开门,我们呼吸到了清新的空气,但也可能遭受到沙尘的袭击;推开门,我们拥有了沟通的快乐,但也可能丢失掉内心的宁静……不管怎样,我们都需要去推开那扇门,了解一个新的世界。 请以《推开那扇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