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北省宜都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高分预测测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找出各组中注音有错的一项,将选项填在括号内(     )。 A.陋室(lòu) B.德馨(xīng) C.调素琴(tiáo)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忏悔       咄嗦       萋萋       轰轰烈烈 B.服侍       幼稚       颤抖       垂垂暮老 C.瞬息       幽寂       退尽       祸不单行 D.缈小       孱头       灼灼       忍俊不禁 3、下列画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他自小家庭破裂,早早辍学,浪迹四方,以偷窃为生,练就了一手扒窃的本事,成了当之无愧的“神偷手”。 B.袁隆平院士潜心贯注地研究高产杂交水稻品种,为解决全世界人民的温饱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 C.学校邀请战斗英雄王爷爷为我们讲述马革裹尸的战争年代里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D.看到黄河一泻万丈,气势磅礴,我们的心胸变得更加开阔。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并倾听着大桥建设者的英雄事迹。 B.通过学习《卖油翁》一文,使我懂得了熟能生巧的深刻道理。 C.为了防止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相关部门采取了各种应对措施。 D.对于那些遭遇不幸的人,我们尽管要时刻关注他们,还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默写填空。 (1)《木兰诗》中描写为作战准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兰诗》中概括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描写边塞极其寒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描写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5)《木兰诗》中成语:“扑朔迷离”出处的原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晒室,推吾德攀。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胜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流,雨泽下注:每移震,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耳,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曲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术于庭旧时程精“杰追增胜。借书满架,但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归有光《项脊轩志》) 注释:①垣墙周庭:在院子四周砌上围墙。②当:同“挡”,遮挡。③楯shǔn:栏杆。④三五之夜:农历每月十五日。 1.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日过午已昏                    ②转转不已 B.①室始洞然                       ②康肃忿然日 C.①吾日三省吾身                 ②不能得日 D.①室仅方丈                      ②方欲行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解释。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4.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中都对居室环境做了描写,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市青”“杂榷兰桂竹木”“庭阶寂寂”等语句绘陋室之曲雅。 B.甲文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目的都在于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这也就为下文“何陋之有”的结论提供了事实依据。 C.“志”即“记”,是古代一种叙事、抒情的文体。文中“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既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极具文采,于景可爱,于情则可喜。 D.甲、乙两文都借助景物来表情达意。甲文通过简陋的居室,表现了作者不葛荣利、安贫乐道的高尚节操:乙文则通过记述旧时项脊轩的小、旧、漏雨、昏暗,表达了作者的悠悠哀怨。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六月葵花向阳开 刘风美 ①六月天晴朗的早晨,一轮红日从东方地平线升起,盛开的葵花盘儿迎着太阳慢慢开始向西转动,直到日薄西山,葵花才停止了转动,在夜间又悄悄地把脸儿摆回东方。 ②这种葵花朵朵向太阳的自然属性,被世人比喻为向往光明、矢志不渝的美好品格。读宋人刘克庄的“可曾沾雨露,不改向阳心”,我感受到葵花向阳的恬淡从容,其中描绘出来的原生态画面,让我想到葵花的向阳之心正如许多张笑脸弥漫的生命神往,那是人们精神坚守中透露出来的温暖和渴望。 ③记得年少时,我不仅在阳光下躲进葵花田里看太阳,晚上也藏了进去,想透过花枝的缝隙找月亮。那时喜欢向日葵,并不知道凡·高,可是向日葵的金黄色彩依然让我感动,多年后感知凡·高笔下勾勒出来的向日葵,让我想到孩子们的一张张笑脸,灿烂、舒展而充满热情,那种明亮的艺术色彩与感恩的艺术境界,充满了精神海拔的向心力,弥漫着文化气息的冲击波。我终于顿悟,自然中的向日葵与艺术中的向日葵,某种意义上是默契的,它们不改的向阳之心,让我想起童年看过的电影《向阳院里的故事》,那绽放笑脸的老爷爷在孩子们的心灵里是多么亲切而生动。 ④宋人梅尧臣的《葵花》:“此心生不背朝阳,肯信众草能翳之!真似节旌思属国,向来零落谁能持?”汉朝苏武使臣,手持节鞭牧羊于北疆草原,他誓不变节,爱国之心像葵花高洁的向阳之心,傲然风骨中表现民族和人性的精神力量,以及人类崇尚的生命气节。 ⑤“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有一位女友对我说,她一遍遍教女儿唱“葵花朵朵向太阳”。她说,女儿是葵花的后代,她应该保持一颗“向阳心”,因为葵花是皇天后土之上心灵的太阳,它的每一朵花瓣上,都闪耀着人类的光荣与梦想。她还说,葵花朵朵向阳的品格,象征着忠诚、健康和活力,那是一种青春与阳光的美妙情趣,也充满“葵花宝典”一样的扑朔迷离。她还告诉我,少女时代的她躲在葵花地边的窝棚里,期待六月天背井离乡远行出走的父母归来,那时父母是她心中的太阳,她是一朵向日葵在渴望某种期待中的结局。多年后她终于明白,那种期待捧着一颗童稚的心灵,带着半根野草的清香和一轮美丽夕阳的深深眷念。 1.作者写六月葵花,主要写了葵花的什么特征?人们赋予这种特性什么品格? 2.凡·高笔下的向日葵让“我”有一种怎样的感悟? 3.选文第④段引用梅尧臣的诗句和列举苏武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4.选文第⑤段中,朋友一遍遍教女儿唱“葵花朵朵向太阳”的原因是什么?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延迟开学期间,我区开展了“25天抄诗训练营”活动,每天发布一首古诗词供同学们抄录、欣赏。请你参与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第7天发布的诗歌,【赏析】横线处是有待斟酌的内容,请你将其补充完整。 2.第15天提供的诗歌是《春望》,诗后的【探究】中提出了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此问题的想法。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作者赞扬简陋居室的目的是什么? 七、作文(共40分) 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记叙文。 题目1:那一刻,我们                     题目2:这件事我做对了 要求:(1)如果选题目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2)不少于500字(3)有真情实感,力求创新,不得套写抄袭(4)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