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陕西省榆林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自我评估考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褴褛(lŏu)       撬开(qiào)        芦荡(dàng)       觅食(mì) B.掺杂(chān)     玄虚(xuán)       麻醉(zuì)          墨守(mò) C.涵养(hán)       箴言(zhēn)       豢养(quàn)       怨怅(chàng) D.恪守(kè)        恁地(nèn)        拙病(chū)        赃物(zā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幅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B.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 C.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接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 D.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忘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 3、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钟爱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风景 ②我喜欢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观 ③呓语中吟唱着那一首首欢乐的歌谣 ④在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夜里,我的梦中飘舞着漫天的雪花 ⑤欣赏那“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壮美 ⑥北方的雪总是那么的朴实无华、落落大方 A.①⑥②④③⑤ B.⑥②⑤①④③ C.⑤②①⑥③④ D.④②①⑤③⑥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带一路”这个战略构想,举世瞩目,影响深远,实现它是中华民族兴衰的关键。 B.通过交流借鉴和创造性发展,它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C.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大约有2 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 D.《红楼梦》高居“死活读不下去”的名著排行榜榜首的主要原因是学界对《红楼梦》汗牛充栋的研究和曲折探索太多了造成的。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用课文原句填空。 ⑴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八则) ⑵只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韩愈《马说》) ⑶但愿人长久,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⑷_______,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⑸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将羁旅漂泊的游子的悲痛表现得淋漓尽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⑹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以洞庭湖为描写对象,写出因早晚时间不同而景物变化无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各题。 【甲】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岳阳楼记(节选) 范仲淹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低绮户                                岸芷汀兰 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何事长向别时圆     何事 :                 (2) 春和景明       景 : (3)而或长烟一空            一 :            (4)微斯人,吾谁与归     微 :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翻译:(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__________,__________,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4.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之为“古仁人”?你觉得苏轼可以称得上“古仁人”吗?请结合【甲】[乙】两文简要作答。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故乡》中节选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 母亲和宏儿下楼来了,他们大约也听到了声音。 “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实在喜欢的不得了,知道老爷回来……”闰土说。 “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母亲高兴的说。 “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着,又叫水 生上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 “他就是水生?第五个?都是生人,怕生也难怪的;还是宏儿和他去走走。”母亲说。 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 母亲叫闰土坐,他迟疑了一回,终于就了坐,将长烟管靠在桌旁,递过纸包来,说: “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 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规定……收成又坏。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母亲问他,知道他的家里事务忙,明天便得回去;又没有吃过午饭,便叫他自己到厨下炒饭吃去。 他出去了;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沉: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母亲对我说,凡是不必搬走的东西,尽可以送他,可以听他自己去拣择。 1.选文中没有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 A.肖像描写 B.侧面描写 C.神态描写 D.语言描写 2.下列对选文中画线段落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非常难”指孩子多,因此“吃不够”。 B.“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表明战乱频繁,兵匪骚扰,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灾难。 C.“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表明苛税繁多,百姓苦不堪言。 D.“不去卖,又只能掉……”表明生活困苦,又找不到别的出路。 3.闻土见了“我”恭恭敬敬地称老爷,而少年时代称“我”为迅哥儿,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中年时的闰土生活经历多了,变得很世故。 B.少年时的闰土是一个孩子,不大明白事理,长大后自然知道尊敬人了。 C.受封建等级观念影响,再加上生活的折磨,中年时的闰土精神麻木、逆来顺受。 D.二十年前闰土家境还可以维持,现在却很困难,觉得低人一等。 4.下列对选文中句子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旧社会的落后,贫穷在下层人民之间轮回。 B.“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闰土生活的劳碌与命运的艰辛。 C.“可悲的厚障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封建等级观念使“我”与闻土之间产生了隔膜 D.“脸上虽然刻着许多镀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生活磨难使闰土变得麻木了。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古诗文,回答题目。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请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做赏析。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孩子”表现出来的是“纯真的声音”,许多文学作品常常借助“孩子”的形象来表达作者对真理和理想的追求。请仿照示例,说说你对下题中这一类形象的理解。 【示例】鲁迅《故乡》中的水生和宏儿:这两个孩子的形象代表新生的一代,他们之间没有“我”和闰土之间的隔膜。作者塑造这两个孩子的形象,是希望从他们这一代起,打破中国旧思想和旧社会关系的恶性循环,从而走上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开始一种新的生活。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我”(若瑟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共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沿途的风景,经历了才觉得美丽。有时会遇到层峦叠嶂的大山,有时会遇到芳草萋萋的平原;也许要经过姹紫嫣红的花园,也许要穿越渺无人烟的沙漠……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就会看到美其实就在路上。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美在路上”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④书写要工整、规范、美观。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