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辽宁省凤城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自我评估测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渺茫(miăo)       省悟(shĕng)       玄虚(xuán)       求神拜佛(fó) B.麻醉(zuì)          笼罩(lóng)        譬如(pì)          腐草为萤(yíng) C.诓骗(guàng)       脂粉(zhī)        脊梁(jĭ)            自暴自弃(bào) D.墨守(mò)          压榨(zhà)        灌溉(gài)          根深蒂固(dì) 2、下列对《行路难》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一首乐府古题,李白在诗中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 B.诗的开头两句用夸张的笔法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被赏识的愉悦心情。 C.“闲来'两句运用典故,诗人期望有朝一日得到明君重用,宏伟的抱负得以施展。 D.这首诗是以浪漫的笔法来书写作者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的。 3、下列各项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惟余莽莽   不二法门     鸠占鹊巢     波澜不惊 解说:这四个短语分别是动宾短语、偏正短语、并列短语、主谓短语。 B.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 解说:这个句子的主干是“芦荡如万重大山”。 C.不是亚洲金融危机多么严重,就是世界经济增速减缓,都无法阻挡中国前进的脚步。 解说: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D.得知自己已然中举,范进内心狂喜,随即晕倒在地,不省人事。 解说:这句话中的成语使用正确。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畅销读物能否成为经典作品,关键在于它具备能经受时间考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B.为了提高大家阅读的兴趣,我校文学社开展了一系列的名著阅读和主题诗歌朗诵。 C.十三行博物馆举办非遗体验活动,旨在让人们领略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D.广州市正在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处理、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垃圾处理系统。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____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4)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默写完整。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醉翁亭记》节选 欧阳修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杂然而前陈者   陈:______       ②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3.文中“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有钱就幸福吗? 钱,是为许多人所向往的东西。在有的人眼里只要有了钱,就会有电视机,录音机和高级家具,就会有一切,因此,也就必然会有幸福。 真的有钱就一定会幸福吗?未必如此。 当然,有了钱就可以有许多东西,就能建立一个在物质上比较富裕的家庭,也就能过较为舒适的物质生活。但是,人们的生活绝不是只要拥有电视机之类的物品就一切美满了,因为幸福的生活除了物质享受之外,精神上的愉快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人即使缺少钱,但他是为了某种高尚的理想而活着,那么他是幸福的。例如马克思,他没有钱财,有时甚至身无分文,但是,他为了谋求人类的幸福而工作,因此,他是幸福的。列宁也没有巨额家产。在他的一生中,有一段时间几乎是在贫困中度过的。即使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他也在为工人、农民和一切贫苦大众谋取幸福,所以,他也是幸福的。居里夫妇、舒伯特、巴尔扎克这些人,他们都曾在贫困中生活过,但他们都是为了人类的进步与文明而活着,并为人类的文明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因而他们都是幸福的。我国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有些革命青年甘愿放弃城市的优裕生活,到延安去睡土炕,吃小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许多原先侨居海外的科学家,舍弃洋房、汽车,回国住集体宿舍,骑自行车。他们的薪金少了,物质生活水平降低了,然而他们却感到更幸福了。 反之,一个人即使有许多钱,如果他的精神世界是空虚的,或者生活并不自由,那就绝不会幸福,有时甚至是痛苦的。《红楼梦》里的贾宝玉生长在一个门第显赫、极为富有的封建官僚家庭里,他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奢侈生活。按“理”说,他是幸福的,但事实并非如此。他被封建礼教禁锢着,没有丝毫的自由,因此,他还是不幸福,最后,只得离家出走了事。古罗马帝国皇帝尼禄可以说是富贵甲天下了,但他是否幸福呢?他的富有、尊贵只使得他兽性大发,弑母戮师,甚至荒唐到火烧罗马城,最后众叛亲离,自戕殒命。这说明了金钱多并不等于幸福。 “在人剥削人的社会里,钱有时还会招来杀身之祸。西晋的石崇,可谓富贵至极了,银子多得铸成三千斤的大球、用蜡烛烧火,外出游玩,五十里之内用锦缎做屏障……但是,“多行不义必自毙”,石崇不但激起了人民的憎恨,也引起当时最高统治者的不满,最后因财多被杀了头。这难道是幸福吗?又如,日本有一个店员拾到了一笔巨款。结果恐吓信一封连着一封,威胁的电话一个接着一个,使他惶惶不可终日这难道可以说是“有钱就幸福”吗? 当然,这并不是说,有钱都是不幸福的。一般来说,钱多了,就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舒适些,丰富些,但是幸福绝不能单纯地建筑在金钱的基础上。没有充实、高尚的精神生活,仅仅由金钱支撑起来的幸福不是真正的幸福。我们这一代青年人应该追求真正的幸福,应该用崇高的理想和美好的情操作为幸福的支柱,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幸福者。 1.本文要驳的是对方的什么错误观点?是驳论点还是驳论据? 2.驳倒对方的错误观点后,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 3.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闲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全诗从“弃置身”到“长精神”,体现出由_____到_____的情感变化。 (2)颈联为什么能成为千古警语?请从诗句蕴含的人生态度和哲理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从下面的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用简明的文字表述出来。 据说,梁启超先生对于所读之书是不愿轻易相信的。他作《王荆公》,为搞清楚王安石新政的真相,不仅反复研读《王临川全集》,还参阅宋人文集笔记凡数十种。所以,当与《宋史》互相参证时,他始发现其中的一些以讹传讹抑或故意诋毁、污蔑的谬误,然后,他“一一详辩之”,以还原历史真相。 七、作文(共40分) 从下边的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1)题目:人生路上风景美 作文(2)阅读下边材料,选择你感悟最深的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片善可嘉,朝闻甘于夕死”,这是唐代诗人骆宾壬对待听取别人善言的态度。现实生活中,别人的琐言片语,往往会给我们以教益或启迪。学会倾听,你会感恩老师的谆谆教导,你会明白家长的良苦用心,你会懂得朋友的善意提醒……学会倾听,在人生的道路上你会辩明方向,在生活的舞台上你将绽放如莲。 请以“学会倾听”为话题作文。 作文要求:① 要有自由、有创意地,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② 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在记叙中可插入适当的描写和抒情;④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⑤不少于550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