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5篇

举报
资源描述
小学二班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5篇 小学二班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小学二班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欢迎阅读与保藏。 小学二班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爱好。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信息资料:生字卡片、相关图片、音乐磁带、学生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挖掘积累。由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爱好。 2、图片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观察到的内容。 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昂扬。今日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板书课题) 先来学习《草》。 二、自学 1、自读古诗《草》,留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相互检查读诗情况,老师订正字音“荣”“烧”。 三、感悟 1、自由读古诗,思考: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 2、小组内相互沟通讨论不懂的地方(如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全班沟通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老师适时引导点拨。 (1)“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繁茂。 (2)“岁”可问学生几岁了 ,随学生回答告知学生从诞生到现在几年就是 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3)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时候是“荣”? (4)“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自主品读的基础上沟通学习所得和所惑,充分敬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育了合作意识。 四、朗读 1、自由读: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 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配乐读——竞赛读。 在充分地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五、背诵 1、情境背诵:老师创设把《草》背给家人听的情境,引导学生背诵。 (如“离离原上草”我怎么听不懂呢?怎么不写花,只写草呢?……) 2师生共同扮演妈妈、哥哥、爷爷等角色进行表演背诵。 根据低班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表演背诵,既训练了形义较难的字,又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利于培育语感,积累语言。 六、练习 1、填空。 离离 ,一岁一 。野火 ,春风 。 篱落疏疏一径深, 。 。飞入无处寻 2、按要求分类。 未 追 店 枯 徐 烧 荣 菜 宿 3、独体字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七、书写 1、学习书写“枯、荣、烧”三个字。重点指导: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2、学生练习书写,老师巡视指导,评议展现。 第二课时 一、回顾 背诵古诗〈草〉。 二、自学 根据以前的学习步骤自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1、读: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顺。 2、想: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读懂了?哪里还不懂? 3、说:在学习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沟通 1、学生先在组内说说自己读懂和不懂的地方,老师相机介绍诗人杨万里的资料。 2、班级沟通,弄懂全诗的大致意思。 四、朗读 1、自由读:你对暮春季节的景色有什么新的发现? 2、指导读:孩子在捉蝴蝶时是什么心情?(高兴、喜悦)找不到时又是什么心情?(绝望)。 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展开联想,丰富语言积累,进一步体会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 3、竞赛读:小组内竞赛,推举一名同学参加班级竞赛。 4、评价读:谁读得好?好在哪里?有需要提醒大家留意的地方吗? 诗歌语言凝练,富于韵律感。多种形式的朗读,利于学生体会诗人情感,培育语感。 五、背诵 同桌互背、指名背、挑战背、齐背。 六、拓展 1、把这首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 2、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给学生提供“二度创作”的题材,不仅拓展延长了文本,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培育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3、和同学沟通自己搜集到的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描写的关于春天的古诗。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里的一棵奇葩,老师要激发学生背诵的爱好,培育课外积累的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七、写字 学习其它几个生字,重点指导: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伸展。 宿——宝盖不宜太宽。 八、评价 1、学生练习书写,自我评价:在自认为写得满意的字上做标记。 2、小组内展现沟通,相互评价:根据组内建议把不满意的字再写几个。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评、互评,使学生学会评价 ,在相互学习、借鉴、欣赏中共同进步。 教学反思: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上完这节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和同事的评价作了回顾、反思,感慨颇多,现小结如下: 一、多法并用,感受诗境 1、抓重点词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我抓住重点词语“篱落疏疏”、“一径深”、“未成阴”等,采纳图文对比读、回忆旧知想一想、出谋划策画一画等多种方式,把古诗意境通过学生学习体验活动变成详细的图景,从而让学生体会菜园的美丽、舒适,感受花丛追蝶的快乐。同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古诗解读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爱好。 2、以读为本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我引导学生先看图,说说图意,感受美。 然后让学生自读自悟,联系看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从图悟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与此同时,我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在一次一次地朗读中,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 二、创设情景,升华感情 从一班级到现在,我班学生已经积累了40多首古诗,孩子很希望有个展现的机会。时值春天大好时机,我想,何不收集几张图片来让学生看看美妙的春光,说说此时此刻想到的诗句,况且也能促进本课情感目标的达成。果真,孩子们的情绪很高,不仅能对着图片恰如其分地说出诗句,还能发出由衷的赞叹:“春天真美啊!我爱春天!”“春天真是个魔术师,把大地装扮得这么美丽。”“这真是‘春色满园关不住’!”我知道我成功了,由于孩子的灵性在闪耀了,孩子的情感在喷发了。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 1、预设欠充分 课堂具有动态生成的特点,并且这种生成并不是无法捉摸的。只要预设充分,精彩菜会涌现。如:在设计教案时,我意识到“篱落疏疏”是个教学难点,打算用图片、板画、扩词来解决。在两次试教中,学生都能一点就通,难点突破不再是个难题了。但在这次教学中,情况出人意料,学生竟理解为“篱笆很密”。我想假如开头能收集一张“密不行钻的篱笆”图片比较一下,诗意就显而易见了。 2、方法欠巩固 在理解诗意之前,我让学生回顾了以前理解诗意的方法,接着就让学生学习今日的“边看插图边读诗”的方法来理解这首诗,最后就不了了之了。我想假如能把新旧方法并用,也许难点就会迎刃而解了;假如能在理解诗意中,强化新方法,也许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提高更快;假如能在拓展说诗中,引导学生感悟图文相通的妙处,也许学生的感悟理解就会更深刻。 小学二班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2 教材简说 在阳光的照耀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似乎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速地直往下泻,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多么壮丽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宏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杜甫的《绝句》,则别有一番景象,另有一种情怀。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梢上欢快地唱歌,一行白鹭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飞翔。透过窗户看得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外江面上停靠着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鸣叫的黄鹂、飞翔的白鹭、高山的积雪、待发的船只,构成了一幅完善的图画。“黄、翠、白、青”描绘出明丽的颜色,“千秋雪”表现出时间的永恒,而“万里船”又让人联想起广阔的空间。这首小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为我们展现了杜甫草堂四周多姿多彩、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观。同时,诗人愉悦的心情也蕴含于写景之中。 教学目标 1、采纳随文识字的方法,熟悉生字,学写生字 2、通过学生反复吟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人情感,体会诗中意境 3、初步了解李白杜甫两位唐代大诗人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 体会古诗意境。 教具打算 生字卡片,搜集李白杜甫的资料、庐山图片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日,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1、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生字:庐(lú)、瀑(pù)。 2、简介,沟通收集李白的资料。 3、解诗题 (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 (2)“庐山”是个山名。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示图指出: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 三、学生初读诗句,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遥、尺、疑”3个生字的音。 2、通过读、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理解诗意,想象画面,小组沟通 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老师点拨) 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殊好! (生)它活生生地画出了看炉峰上烟雾渐渐向上升腾的情景。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川”、“挂” 3、读三、四行诗句。 理解:飞流直下:水流的飞泻。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种夸张,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么样?(想象)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行诗的意思。 你能把诗人心里想的话说一说吗?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