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通关提分卷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陛下(bì)        臧否(zāng fǒu) B.恢弘(hóng)     菲薄(fěi bó) C.庶(shù)          弩钝(nú dùn) D.崩殂(cú)        裨补(bì) 2、下列句子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堵气贯滇西的那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 B.首领眼睛细成一道缝,先望望天,满脸冷光一闪,又俯身看峡,腮上绷出筋来。 C.那索似有千均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仿佛再有锱铢之力加在上面,不是山倾,就是索崩。 D.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洒泄,飞得多高,又纷纷扬扬,星散坠下峡去。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剧本根本不好,你就是哗众取宠,也不能把它变成一出成功的好戏。 B.我要看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前赴后继的咆哮,我要漂流到那没有阴谋…… C.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我们没有拖泥带水的雨! D.郭沫若借屈原的悲剧,展示了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的尖锐、激烈的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各大运营商正在努力将短信息发送系统升级为多媒体发送系统,这样发送的信息将不仅是图片,还可以是文字,甚至是简单动画。 B.金秋十月,常德市有关部门针对广大橘农柑橘销售难的现象采取了减免市场设施占用费、扩大柑橘宣传力度、组织客源、减少申报环节等帮助橘农们打开销路。 C.有人认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听写的字词古怪生僻,有故意刁难人的嫌疑;但更多的人则认为这种比赛有助于拯救汉字危机,弘扬中华文化。 D.进入新年,塔里木河两岸出现了雾淞奇景,胡杨、红柳等沙漠植物披上了洁白的冬衣,在阳光照射下,晶莹多姿,十分壮观。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②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④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⑤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⑥身向云山那畔行,________________,深秋远塞若为情!(纳兰性德《浣溪沙》)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钱塘湖春行》中,表现黄莺充满活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②《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写太学生读书环境优越,与自己“行深山巨谷中”去求学相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夭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计日以还   通计一舟   不计其数   斤斤计较 B.稍降辞色   义不容辞   不辞而别   义正辞严 C.援疑质理   文质彬彬   天生丽质   质疑问难 D.持汤沃灌   固若金汤   赴汤蹈火   浩浩汤汤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翻译:有时遇到前辈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股勤,不敢多说一句辩解的话。 理解:“乡之先达”的倨傲粗暴,与作者的谦卑恭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作者一心向学、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 B.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翻译:寄居在旅店,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理解:本句写作者求学的“勤且艰”,“日再食”突出废寝忘食,学习刻苦,“无鲜肥滋味之享”突出物质条件的匮乏。 C.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翻译:我却穿着破棉袄和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人。 理解:作者的“缊袍敝衣”与“同舍生”的豪华装束形成对比,更见出作者苦寒之状,而“略无慕艳意”,突出作者内心的充实和强大。 3.无论劝学还是劝谏,都需要采用恰当的方式。阅读上文和下面材料,简要说明宋濂、颍考叔、晏子分别是如何“劝”的。 【材料一】 (郑庄公)遂置姜氏①于城颖,而誓之曰:“不及黄泉②,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③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④。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⑤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⑥地及泉,隧⑦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遂为母子如初。 (取材于《左传·隐公元年》) 【材料二】 景公饮酒,七日七夜不止。弦章⑧谏曰:“君饮酒七日七夜,章愿君废酒⑨也。不然,章赐死⑩。”晏子入见,公曰:“章谏吾曰:'愿君之废酒也。不然,章赐死。如是而听之,则臣为制⑪也;不听,又爱⑫其死。”晏子曰:“幸矣,章遇君也!令章遇桀、纣者,章死久矣。”于是公遂废酒。 (取材于《晏子春秋》) 注:①姜氏:即郑庄公之母亲,曾多次为难庄公。②黄泉:地下深处,也指人死后埋葬的地穴。“及黄泉”指死亡。③颍考叔:郑国大夫。④公:郑庄公。⑤繄(yī):语气助词。⑥阙(jué):挖据。⑦隧:挖随道。⑧弦章:齐国大夫。⑨废酒;戒酒。⑩章赐死;即将弦章赐死。⑪臣为制:即“制于臣”,受臣子控制。⑫爱:吝惜,舍不得。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黄河一掬 余光中 ①厢型车终于在大坝上停定,大家陆续跳下车来。还未及 看清河水的流势,脸上忽感微微刺麻,风沙早已刷过来了。没 遮没拦的长风挟着细沙,像一阵小规模的沙尘暴,在华北大平 原上卷地刮来,不冷,但是挺欺负人,使胸臆发紧。我存和幼 珊都把自己裹得密密实实,火红的风衣牵动了荒旷的河景。我 也戴着扁呢帽,把绒杖的拉链直拉到嘴核。一行八九个人,跟 着永波、建辉、周晖,向大坝下面的河岸走去。 ②天高地迥,河景完全敞开,触目空廓而寂寥,几乎什么 也没有。河面不算很阔,最多五百米吧,可是两岸的沙地都很 宽坦,平面就延伸得倍加旷远,似乎再也勾不到边。昊天和洪 水的接缝处,一线苍苍像是麦田,后面像是新造的白杨树林。 此外,除了漠漠的天穹,下面是无边无际无可奈何的低调土黄, 河水是土黄里带一点褚,调得不很匀称。 ③我回头对建辉说:“这里离河水还是太远,再走近些好 吗?我想摸一下河水。” ④于是永波和建辉领路,沿着一大片麦苗田,带着众人在 泥泞的窄埂上,一脚高一脚低,向最低的近水处走去。终于够 低了,也够近了。但沙泥也更湿软,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 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 终于半伸进黄河。 ⑤一刹那,我的热血触到了黄河的体温,凉凉的,令人兴 奋。古老的黄河,从史前的洪荒里已经失踪的星宿海里四千六 百里,绕河套、撞龙门、过英雄进进出出的潼关一路朝山东奔 来,从李白的乐府里日夜流来,你饮过多少英雄的血难民的泪,改过多少次道啊,发过多少次泛涝,二十四史,哪一页没有你 浊浪的回声?几曾见天下太平啊,让河水终于澄清?流到我手 边你已经奔波了几亿年了,那么长的生命我不过触到你一息的 脉搏。无论我握得有多紧你都会从我的拳里挣脱。就算如此吧, 这一瞬我已经等了七十几年了,绝对值得。不到黄河心不死, 到了黄河又如"f可?又如何呢,至少我指隙曾流过黄河。 ⑥至少我已经拜过了黄河,黄河也终于亲认过我。在诗里 文里我高呼低唤他不知多少遍,在山大演讲时我朗诵那首《民 歌》,等到第二遍五百听众就齐声来和我: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 /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从青海到黄海/风/也听见/沙/也听 见„我高呼一声“风”,五百张口的肺活量忽然爆发,合力应一 声“也听见”。我再呼“沙”,五百管喉再合应一声“也听见”。 全场就在热血的呼应中结束。 ⑦华夏子孙对黄河的感情,正如胎记一般的不可磨灭。流 沙河写信告诉我,他坐火.车过黄河读我的《黄河》一诗,十分 感动,奇怪我没见过黄河怎么写得出来。其实这是胎里带来的, 从《诗经》到刘鹗,哪一句不是黄河奶出来的?黄河断流,就 等于中国断奶。山大副校长徐显明在席间痛陈国情,说他每次 过黄河大桥都不禁要流泪。这话简直有《世说新语》的慷慨, 我完全懂得。龚自珍《己亥杂诗》不也说过么:亦是今生未曾 有,满襟清泪渡黄河。他的情人灵箫怕龚自珍耽于儿女情长, 甚至用黄河来激励须眉:为恐刘郎英气尽,卷帘杭洗望黄河。 ⑧想到这里,我从衣袋里掏出一张自己的名片,对着滚滚东去的黄河低头默祷了一阵,右手一扬,雪白的名片一番飘舞, 就被起伏的浪头接去了。大家齐望着我,似乎不觉得这僭妄的 一投有何不妥,反而纵容地赞许笑呼。我存和幼珊也相继来水 边探求黄河的浸礼。看到女儿认真地伸手入河,想起她那么大 了做爸爸的才有机会带她来认河,想当年做爸爸的告别这一片 后土只有她今曰一半的年纪,我的眼睛就湿了。 ⑨回到车上,大家忙着拭去鞋底的湿泥。我默默,只觉得 不忍。翌晨山大的友人去机场送别,我就穿着泥鞋登机。回到 高雄,我才把干土刮尽,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从此每到深夜, 书房里就传出隐隐的水声。 1.速读文章,文中“我”的行踪是: 2.概括⑤⑥⑦段的内容。 3.品读文章第⑤段,谈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4.读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请你说说为什么“华夏子孙对黄 河的感情,正如胎记一般的不可磨灭”。 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