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科技职业技术学校高三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福建省莆田市科技职业技术学校高三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某溶液既能溶解Al(OH)3,又能溶解H2SiO3,在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离子组是                    (      )     A . K+、Na+、HCO3-、NO3-         B.  Na+、SO42-、Cl-、ClO-     C.  H+、Mg2+、SO42-、NO3-        D.  Ag+、K+、NO3-、Na+ 参考答案: B 略 2. 已知相同浓度的碳酸中c(CO32-)比偏铝酸中的c(AlO2—)大得多,则下列推论中正确的是() A.通入少量CO2于AlO2-溶液中,有CO32-生成 B.含CO32-的溶液容易使Al(OH)3溶解变成AlO2- C.HCO3-只能Al3+反应而不能和A1O2—反应 D.在水溶液中HCO3-不能与A1O2—大量共存  参考答案: 答案:AD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 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C. 乙烯和聚乙烯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 等物质的量的甲烷与氯气反应的产物是CH3Cl 参考答案: A 【详解】A、油脂分为油和脂肪,油是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脂肪是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植物油是含有碳碳不饱和键的油脂,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A说法正确; B、淀粉和纤维素的分子式均为(C6H10O5)n,但n值不同,因此两者不互为同分异构体,故B说法错误; C、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聚乙烯中不含碳碳双键,聚乙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C说法错误; D、等物质的量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3Cl、CH2Cl2、CHCl3、CCl4、HCl,故D说法错误; 答案选A。 4. 已知:2CO(g)+O2(g)=2CO2(g)              ΔH=-566 kJ/mol Na2O2(s)+CO2(g)=Na2CO3(s)+            ΔH=-226 kJ/mol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的燃烧热为283 kJ B.右图可表示由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 C.2Na2O2(s)+2CO2(s)=2Na2CO3(s)+O2(g)       ΔH>-452 kJ/mol D.CO(g)与Na2O2(s)反应放出509 kJ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6.02×1023 参考答案: C 【解析】A项,燃烧热的单位出错,应为Kj/mol,错;图中的量标明错误,应标为2molCO和2molCO2,故错。CO2气体的能量大于固体的能量,故C项中放出的能量应小于452KJ,而?H用负值表示时,则大于-452Kj/mol,正确;将下式乘以2,然后与上式相加,再除以2,即得CO与Na2O2的反应热,所得热量为57KJ,故D项错。   5. (2000·京皖卷)13.萘环上的碳原子的编号如(Ⅰ)式,根据系统命名法,(Ⅱ)式可称为2-硝基萘,则化合物(Ⅲ)的名称应是(    )                         A.2,6-二甲基萘                      B.1,4-二甲基萘 C.4,7-二甲基萘                      D.1,6-二甲基萘 参考答案: D 略 6. 1mol X跟a mol Y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a Y(g) b Z(g)  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X的转化率为50%。而且,在同温同压下还测得反应前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反应后混合气体密度的3/4,则a和b的数值可能是:(   ) A.a=1,b=1     B.a=2,b=1     C.a=2,b=3    D.a=3,b=3 参考答案: A 【Ks5u解析】   X(g)+a Y(g)b Z(g). 起始量(mol)    1      a           0 变化量(mol)   0.5    0.5a       0.5b 平衡量(mol)   0.5    0.5a       0.5b  依据在同温同压下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密度之比和气体体积成反比即和气体物质的量成反得到,在同温同压下测得反应前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反应后混合气体密度的3/4,即反应后气体物质的量是反应前气体物质的量3/4,则得到(0.5+0.5a+0.5b)/(1+a)=3/4;计算得到:2b=a+1; 依据选项中的取值分析判断:a=1,b=1,符合计算关系,选A。 7. 下列试剂中,标签上应标注和 的是 A.C2H5OH         B.HNO3         C.NaOH          D.HCl 参考答案: B 8. 生产和生话中常常涉及化学知识,下列有关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A.氯气和二氧化硫均可做为漂白剂,若同时使用它们去漂白某一湿润的有色物质,漂白效果会明显增强  B.为了消除碘缺乏病,卫生部规定食盐中加碘,这里的碘是指单质碘  C.苯酚有杀菌和止痛作用,所以常用苯酚溶液进行环境消毒,在药皂掺入少量苯酚,此外也可以直接涂抹苯酚在皮肤上进行消毒  D.工业酒精不能加水当饮料饮用,原因是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虽然具有酒香味,但饮后会导致中毒失明,甚至死亡 参考答案: 答案:D 9. 一定量的锌粉和3mol/L的过量盐酸反应,当向其中加入少量的下列物质时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不影响产生H2总量的是 ①铁粉 ②银粉 ③石墨粉 ④稀硝酸 ⑤CaCO3 ⑥浓盐酸 A. ②④⑥    B. ①②⑤⑥    C. ②③⑥    D. ②③④⑥ 参考答案: C 10. 用氨水、盐酸、氢氧化钠中的任何一种溶液能鉴别的溶液组是 ①  ② ③  ④ A、只有①    B、只有④    C、①和④都能     D、全部都能 参考答案: C 11.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A 12. PbO2受热分解为+4和+2价的Pb的混合氧化物, +4价的Pb能氧化浓盐酸生成Cl2 ,现将1molPbO2加热分解得到O2 ,再向残余固体中加入过量的浓盐酸得到Cl2 , O2和Cl2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残余固体的组成及物质的量之比可能是 A.2:1混合的Pb3O4、PbO                         B.1:4:1混合的PbO2、Pb3O4、PbO C.1:2混合的PbO2、Pb3O4                       D.1:1:4混合的PbO2、Pb3O4、PbO 参考答案: D 略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5 ℃时NH4Cl溶液的KW大于100 ℃时NaCl溶液的KW B.SO2通入碘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I2+2H2O===SO+2I-+4H+ C.加入铝粉能产生H2的溶液中,可能存在大量的Na+、Ba2+、AlO、NO D.100 ℃时,将pH=2的盐酸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显中性 参考答案: C 略 14. Q、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X的焰色反应呈黄色。Q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W、Z最外层电子数相同,Z的核电荷数是W的2倍。元素Y的合金是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X>rY> rW >rQ B.X、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不能发生反应 C.元素Q和Z能形成QZ2型的共价化合物 D.Z元素的氢化物稳定性大于W元素的氢化物稳定性 参考答案: C 1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2.4g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 B.1molHCl气体中的粒子数与0.5 mo1/L盐酸中溶质粒子数相等 C.在标准状况下,22.4LCH4与18gH2O所含有的电子数均为10 NA D.CO和N2为等电子体,22.4L的CO气体与lmol N2所含的电子数相等 参考答案: C  解析:A中镁为0.1mol,失去的电子数为0.2 NA;B中盐酸无体积,不能计算出粒子数;D选项中使用气体摩尔体积不是在标准状况下。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10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图示实验装置Ⅰ(图中省略了夹持仪器)来测定某铁碳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试填空。   (1)往铁碳合金中加入浓硫酸,未点燃酒精灯前,A、B均无明显现象,其原因是: ① 常温下碳与浓硫酸不反应;②             ▲               。 (2)写出加热时A中碳与浓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3)B中的现象是:      ▲        ;C的作用是:          ▲          。 (4)甲同学认为利用装置Ⅰ测得铁的质量分数偏大,请你写出可能的原因:                           ▲                                。 (5)乙同学认为用装置Ⅰ操作较繁杂,于是他设计了图示装置Ⅱ,若再使用其它仪器可测得如下数据: ① 反应前后干燥管质量差a g   ② 反应前后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之差b g ③ 用排水法得H2的体积V L    ④ 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残渣质量c g 试选用上述数据,以简便和精确地测算铁的质量分数,其代数式为    ▲    。 参考答案: (10分) △   (1)②常温下Fe遇浓硫酸发生钝化(2分:“常温下”1分,“钝化”1分) (2)C + 2H2SO4(浓) = CO2↑ + 2SO2↑ + 2H2O(2分,“条件”或“↑”未标扣1分) (3)品红溶液褪色(1分,或“颜色变浅”)   除尽反应产物中的SO2气体(1分) (4)装置内的CO2难以赶尽,导致E质量增重偏小(2分) (5)(m-c)/m(2分) 略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的原子核外层数之和为10;B的化合物种类繁多,数目庞大;C、D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D、E两单质可以生成两种不同的离子化合物。 (1)写出E的单质与A、D两元素形成其常见化合物反应的离子方程_________________。 (2)由A、C、D三元素所形成的常见盐溶液呈_________性(填“酸”、“中”、“碱”),其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氢化物的燃烧热为890.3kJ·mol-1,写出其燃烧时的热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X是含有A、C两元素的化合物,在工业上用X和空气(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0.2)为原料生产盐Z的过程如下: (a)步骤②中发生了两个反应,将这两个化学方程式合并为一个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若不考虑副反应且各步反应均完全,为使生产盐Z的过程中不再补充空气,则原料气中X的体积分数最大值为多少?(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2Na+2H2O=2Na++2OH-+H2↑(2分)   (2)酸(1分)NH4++H2ONH3·H2O+H+(2分)   (3)CH4(g)+2O2(g)=CO2(g)+2H2O(l);ΔH=-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