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沙塘中学高三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湖南省娄底市沙塘中学高三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2002年瑞典科学家发现,某些高温油炸食品中含有一定量的(丙烯酰胺)。食品中过量的丙烯酰胺可能引起令人不安的食品安全问题。关于丙烯酰胺有下列叙述: ①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②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③只有4种同分异构体,       ④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 D   本题主要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在分子中含有C=C,故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可发生与H2的加成反应及自身的加聚反应;从其分子中各原子可能的连接方式分析可知,丙烯酸胺的同分异构体多于4种,故本题答案为D。 2. 莱克多巴胺是一种可使猪“长出瘦肉”的饲料添加剂,在生猪饲养中被禁止使用,其结构如下,有关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属于芳香烃  B. 化学式为C17H23NO3 C.能发生酯化反应  D.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参考答案: C 略 3. X、Y、Z、W、M均为短周期元素,X、Y同主族,X的氢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反应生成一种离子化合物,其水溶液显酸性;Z、W、M是第3周期连续的三种元素,其中只有一种是非金属,且原子半径Z>W>M。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Z是海水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W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X、M两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X<M C.X和W的氧化物均可做耐高温材料,M的氧化物可做太阳能电池 D.X、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间反应生成一种可净水的化合物 参考答案: D 略 4. 现取m g镁铝合金在一定浓度的稀硝酸中恰好完全溶解(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NO),向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滴加bmol/LNaOH溶液,当滴加到VmL时,得到沉淀质量恰好为最大值n g,则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沉淀中OH﹣的质量为(n﹣m)g ②恰好溶解后溶液中的NO3﹣的物质的量为mol ③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为mol ④标准状况下生成NO的体积为L ⑤与合金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mol. A.5项            B.4项 C.3项            D.2项 参考答案: A 解:①沉淀为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沉淀质量等于铝镁合金质量与氢氧根质量之和,所以沉淀中氢氧根的质量为(n﹣m)克,故①正确; ②恰好溶解后溶液中的NO3﹣离子的物质的量等于沉淀质量最大溶液中NO3﹣离子的物质的量,当沉淀量最大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硝酸钠(NaNO3),硝酸根离子与钠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n(NO3﹣)=n(Na+)=n(NaOH)=mol,故②正确; ③至沉淀量最大,生成的n克沉淀为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其中镁、铝元素的质量等于m克合金的质量,所以沉淀中氢氧根的质量为(n﹣m)克,在沉淀中,氢氧根的物质的量等于Mg2+、Al3+所带电荷的物质的量,也等于合金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即为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n(e﹣)=n(OH﹣)=mol,故③正确; ④根据电子守恒原理,生成NO时,HNO3中+5价的N原子得3个电子,因此生成NO的物质的量应该是转移电子的三分之一,即mol×=mol,其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L,故④正确; ⑤参加反应的硝酸有两种作用,起酸和氧化剂作用,作为酸的硝酸(生成硝酸盐)的物质的量等于硝酸钠的物质的量为mol,作氧化剂的硝酸的物质的量等于NO的物质的量为mol,所以与合金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mol,故⑤正确. 故选:A. 5. 1-丁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通过酯化反应制得乙酸丁酯,反应温度为115~125℃,反应装置如右图。下列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不能用水浴加热 B.长玻璃管起冷凝回流作用 C.提纯乙酸丁酯需要经过水、氢氧化钠溶液洗涤 D.加入过量乙酸可以提高1-丁醇的转化率 参考答案: C 解析:该酯化反应需要的温度为115~125℃,水浴的最高温度为100℃,A项正确。长导管可以起到冷凝回流酸和醇的作用,B项正确。乙酸丁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容易发生水解,C项错。在可逆反应中,增加一种反应物浓度可以提高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D项正确。 6.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足量的铜片与含4 mol HNO3的浓硝酸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氮的分子数为2NA B.14g链烃(分子通式为CnH2n)中含有的C=C的数目一定为 C.若某醋酸钠溶液中含有1mol CH3COO-,则Na+数目等于NA D.O2和N2的混合气体22.4L中一定含有2NA个原子 参考答案: B7. 参考答案: D 8. 三氟化氮是微电子工业中优良的等离子刻蚀气体,它在潮湿的环境中能发生如下反应:。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还原剂 B.非极性分子,在潮湿空气中泄漏会看到红棕色气体 C.每消耗0.2mol氧化剂,可收集到5.418L气体 D.若生成1mol 个电子 参考答案: D 9. 分子式为C4H10的有机物,其一氯代物共有  A. 2种             B. 4种               C. 7种            D. 8种 参考答案: B 略 10. 把100 g某NaOH溶液(密度为1.22 g/cm3),蒸发浓缩至50 mL时物质的量浓度为8 mol/L,则原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160 g/L        B.3.28 mol/L       C.4.88 mol/L      D.16% 参考答案: C 略 11. 实验桌上放有托盘天平、研钵、三脚架、泥三角、蒸发皿、坩埚、干燥器、酒精灯、火柴、烧杯、量筒100 mL、容量瓶、药匙、玻璃棒、石棉网、胶头滴管、坩埚钳。从缺乏仪器和用具的角度来看,不能进行的实验项目是( ) A. 配制0.1 mol / L 100 mL的CuSO4溶液          B. 蒸发 C. 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的含量               D. 萃取 分液 参考答案: 答案:D 12. 某CuSO4、Fe2(SO4)3、H2SO4的混合溶液100 mL,已知溶液中阳离子的浓度相同(不考虑水解),且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6 mol/L,则此溶液最多可溶解铁粉的质量为 A.5.6 g              B.11.2 g              C.22.4 g         D.33.6 g 参考答案: C 略 13. KHSO4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都能存在的离子是 A.K+         B.H+         C.HSO4-   D.SO42- 参考答案: A 略 14. 下列关于果醋制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制作过程中需要通入氧气 B.温度一般要控制在50℃左右 C.醋酸菌能将果酒变成果醋 D.当氧气、糖充足时,醋酸菌可将果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参考答案: 略 1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玻璃可用作木材防火剂 B.硅是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 C.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常用材料 D.硅是构成一些岩石和矿物的基本元素 参考答案: 【知识点】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D1 【答案解析】B   解析:A、水玻璃不能燃烧可用作木材防火剂,故A正确;B、二氧化硅是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故B错误;根据硅的用途C、D正确。 故答案选B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记住二氧化硅是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削过皮的苹果过一段时间后颜色就会由白色变为褐色,食品科学上称为“褐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有关资料,发现不同文献解释不同。 I、《化学教学》:苹果中Fe2+被空气中的O2氧化成Fe3+而变色。 II、《中学化学教学参考》:苹果中的酚类物质在苹果中的氧化酶催化下被空气中的O2氧化而生成有色物质。 已知酚类物质遇FeCl3溶液常发生颜色反应而呈现一定颜色。如苯酚显紫色,对苯二酚显绿色,甲基苯酚显蓝色。 (1) 为探究苹果“褐变”是否为I的原因,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①刚削皮的苹果立刻滴上2~3滴A溶液,继而再滴上几滴氯水。②在“褐变”后的苹果滴上2~3滴A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A溶液是    溶液(填化学式)。若I的解释正确,写出①中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 实验①②的实验现象应为:①                。 ②             。经实验,①②均无明显现象。说明观点I的解释是错误的。 (2)为探究苹果“褐变”是否为II的原因,小组又设计了如下实验。在表中填写实验①②探究目的和结论。 序号 实验步骤 现象 探究目的和结论 ① 将刚削皮的苹果立刻放入隔绝空气的环境中 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无明显变化   ② 将刚削皮的苹果立刻放入90℃~95℃的水中2min,再放在空气中。 再将另一块刚削皮的苹果立刻放入稀盐酸中浸泡2min后取出洗净,再放在空气中。将盐酸改为酒精、醋酸铅溶液进行相同实验。 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均无明显变化   ③ 在刚削皮的苹果上滴加FeCl3溶液。 苹果由白色变为绿色 探究目的:探究苹果中是否含有酚类物质。结论:苹果中含有酚类物质。 参考答案: (1) KSCN  2Fe2++Cl2=2Fe3++2Cl― Fe3++3SCN―=Fe(SCN)3  ①滴加A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再滴加几滴氯水,变红色。 ②变红色 (2) ①探究目的:探究空气中的O2对苹果“褐变”的影响。 结论:“褐变”是苹果中的某些物质与空气中的O2发生反应,生成有色物质。(或没有空气O2的参与,苹果不发生“褐变”。) ②探究目的:探究氧化酶对苹果“褐变”的影响。 结论:经加热或稀盐酸浸泡,酶变性而失去催化能力,没有氧化酶的催化,苹果不发生“褐变”。(或苹果发生“褐变”,必须在氧化酶的催化下才能发生。)   略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转化关系如右图.已知甲是一种导致钢铁生锈及许多还原性物质变质的单质,化合物乙、丙、丁均含有第三周期一种相同元素R. (1)钢铁因甲而生锈时的正极反应式为           . (2)若乙是难溶于水的酸性氧化物.则 ①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②乙的一种重要用途是               . (3)若丙是离子化合物,且阴离子含金属元素R. ①工业上由乙制取R的单质伴随的能量主要转化形式是:    能转化为      能. ②R的单质与M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染料工业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毒的NO2ˉ,可以在碱性条件下加入R的单质除去(加热处理后的废水,会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除去NO2ˉ(有丙的阴离子生成)的离子方程式为                         . 参考答案: (1)2H2O+4e﹣+O2=4OH﹣; (2);制造光导纤维或生产玻璃等; (3)电;化学; ②4Al+3MnO22Al2O3+3Mn; ③2Al+OH﹣+NO2﹣+2H2O=2AlO2﹣+NH3.H2O. 考点:无机物的推断. 专题:推断题. 分析:甲是一种导致钢铁生锈及许多还原性物质变质的单质,则甲为O2,化合物乙、丙、丁均含有第三周期一种相同元素R. (1)钢铁因甲而生锈时,正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