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东海实验中学高三化学测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浙江省宁波市东海实验中学高三化学测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各项操作中,发生“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又溶解”现象的是   (    ) ① 向Ca(C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② 向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氨水 ③ 向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氨水     ④ 向Na2SiO3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盐酸 A. 只有③         B. 只有①③        C. 只有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B 略 2. 下列实验可行的是(    ) A.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中含有的CO2 B.用BaCl2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SO4 C.用KSCN溶液检验溶液中含有的Fe2+ D.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CaCl2和NaCl固体混合物 参考答案: A B项混入NaCl,C项中Fe2+与KSCN溶液不显血红色,D项中CuCl2、NaCl都易溶于水,不能过滤分开。 3. 已知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晶体,其晶胞如图所示,则下面表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正确的 A.ZXY3               B.ZX2Y6           C.ZX4Y8                 D.ZX8Y12 参考答案: A 略 4.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3.4gNH3中含有电子数为0.2NA (相对原子质量:N-14、H-1) B.标准状况下,22.4L Cl2参加所有化学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一定都是2NA C.标准状况下,0.5NA个SO3分子所占的体积约为11.2L D.500mL 1mol/L氯化铁溶液中的Fe3+数小于0.5NA 参考答案: D 略 5. 中学化学常见物质甲、乙、丙、丁之间存在转化关系:甲十乙丙十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甲为钠单质,丁为氢气,则乙一定是水   B.若甲为铝单质,丁为铁单质,则乙一定是氧化铁   C.若甲为铜单质,丁为氯化亚铁溶液,则乙一定是氯化铁溶液   D.若甲、乙、丙、丁均为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 参考答案: C 略 6. 自来水是用氯气杀菌消毒的,不法商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销售,为辨别纯净水真伪,可用下列哪种试剂鉴别                               (    ) A.酚酞试液     B.氯化铁溶液    C.硝酸银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参考答案: C 略 7. 某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①油脂的硬化属于化学变化;②沼气和水煤气都是可再生能源;③明矾、石膏、冰醋酸都是电解质;④氨气、二氧化碳、蔗糖、乙醇都是非电解质;⑤盐酸、漂白粉、水玻璃、水银都是混合物;⑥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⑦甘油不是油,纯碱不是碱,干冰不是冰。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C.③⑤⑥⑦    D.①③④⑦ 参考答案: D 8. 用右图装置不能达到有关实验目的是     (    )                 A.用甲图装置证明ρ(煤油)<ρ(钠)<ρ(水) B.用乙图装置制备Fe(OH)2 C.用丙图装置制取金属锰 D.用丁图装置比较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 参考答案: D 略 9.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碳酸氢钙溶液跟稀硝酸反应:HCO3-+H+====H2O+CO2↑ B.向氯化铝溶液中通入氨气至过量:4NH3+Al3++2H2O====AlO2-+4NH4+ C.向Ca(ClO)2溶液中通入适量SO2: Ca2++ 2ClO-+ SO2 + H2O = CaSO3↓+ 2HClO D.向FeI2溶液中加少量氯水:  2Fe2+ + Cl2 = 2Fe3+ + 2Cl- 参考答案: A 略 10. pH=2的A、B两种酸溶液各1 mL,分别加水稀释到1 000 mL,其溶液的pH与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K3-17-4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K3-17-4   A.若A、B都是弱酸,则5>a>2 B.A为二元酸,B为一元酸 C.a=5时,A是强酸,B是弱酸 D.若A、B是两种弱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参考答案: AC 略 11. 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参考答案: D 略 12. 将 M 摩的Cu2S 跟足量稀 HNO3反应,生成Cu(NO3)2、H2SO4、NO、H2O,则参加反应的硝酸中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 A.4M mol B.10M mol C.10 M/3 mol D.2 M/3 mol 参考答案: C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该反应中Cu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2价、S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6价、N元素化合价由+5价变为+2价,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电子相等计算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 解答:解:根据题意知,Cu2S与足量的稀硝酸反应生成Cu(NO3)2、H2SO4、NO和H2O, 反应中Cu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2价,S元素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6价,则nmolCu2S共失去Mmol×=10Mmol, N元素化合价由+5价降低到+2价,则参加反应的硝酸中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mol=Mmol,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明确元素化合价变化是解本题关键,侧重考查基本理论、计算能力,根据转移电子守恒解答即可 13. 钢铁表面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发生吸氧腐蚀时,铁是  极,电极反应式为      ,杂质碳是  极,电极反应式为                    . 参考答案: 负;Fe﹣2e﹣=Fe2+;正;O2+2H2O+4e﹣=4OH﹣. 考点: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专题:电化学专题. 分析:钢铁中含有Fe、C,C、Fe和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Fe易失电子作负极,C为正极,负极上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亚铁离子,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钢铁中含有Fe、C,C、Fe和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Fe易失电子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C为正极,正极上氧气 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故答案为:负;Fe﹣2e﹣=Fe2+;正;O2+2H2O+4e﹣=4OH﹣. 点评:本题考查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明确原电池原理即可解答,知道正负极的判断、正负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会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知道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区别. 14.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是三种常见的化学电源       B.分馏、裂化、裂解是利用化学变化来炼制加工石油的三种重要方法       C.人造丝、人造棉、铜氨纤维的主要成分均为纤维素       D.钢化玻璃、有色玻璃、光学玻璃是适用于不同场合的特种玻璃 参考答案: B 略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H3-CH=CH2分子中所有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 B.若烃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它们必定是同系物[来源:学科网ZXXK]         C.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甲苯、乙醇和四氯化碳 D.某烷烃的命名为3,4,4-三甲基 己烷 参考答案: C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7分)某钠盐溶液可能含有阴离子CO32-、SO32-、SO42-、Cl-、Br-、I 一。为鉴定这些离子,分别取少量溶液进行以下实验:(填写下表空格) 实验操作与预期现象 实验结论 判断理由 步骤一 用pH计测得混合液的pH=9.82 ① 因为它们水解显碱性 步骤二 加 HCl 后,生成无色无味气体。 该气体能使饱和石灰水溶液变浑浊; ② ③ 步骤三 在步骤二反应后溶液中加 CCl4, 滴加少量氯水,振荡后, CCl4层未变色; 肯定不存在Br-、I- ④ 步骤四 ⑤ 肯定存在SO42- 因为BaSO4不溶于盐酸。 步骤五 在步骤四反应后溶液中加 HNO3 酸化后,再加过量 AgNO3,溶液中析出白色沉淀。 不能确定Cl-是否存在 ⑥     参考答案: ①CO32-和SO32-可能存在(1分) ②肯定存在CO32-离子,不存在SO32-。(1分) ③因为:CO32-+2H+=CO2↑(无色无味)+H2O Ca(OH)2+CO2==CaCO3↓+H2O (SO2具有刺激性气味)(1分) ④因为加氯水后,CCl4层没有溴和碘的颜色出现(1分) ⑤在步骤三反应后溶液中加 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分离,在沉淀中加人足量盐酸,沉淀不能完全溶解;(2分) ⑥因为在前面实验中加入盐酸和氯水(1分)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碳和氮的化合物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在一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Ni (s)+4CO(g)Ni(CO)4(g),ΔH<0。 利用该反应可以将粗镍转化为纯度达99.9%的高纯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编号)。 A.增加Ni的量可提高CO的转化率,Ni的转化率降低      B.缩小容器容积,平衡右移,ΔH减小 C.反应达到平衡后,充入CO再次达到平衡时, CO的体积分数降低    D.当4v正[Ni(CO)4]= v正(CO)时或容器中混合气体密度不变时,都可说明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           (2)CO与镍反应会造成含镍催化剂的中毒。为防止镍催化剂中毒,工业上常用SO2将CO氧化,二氧化硫转化为单质硫。 已知:CO (g)+O2(g)=CO2(g)  ΔH=-Q1 kJ·mol-1 S(s)+O2(g)=SO2(g)        ΔH=-Q2 kJ·mol-1 则SO2(g)+2CO (g)=S(s)+2CO2(g)    ΔH=                      。 (3)对于反应:2NO(g)+O22NO2(g),向某容器中充入10mol的NO和10mol的O2,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分别测得NO的平衡转化率在不同压强(P1、P2)下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 ①比较P1、P2的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___。 ②700℃时,在压强为P2时,假设容器为1L,则在该条件平衡常数的数值为_____(最简分数形式) (4)NO2、O2和熔融NaNO3可制作燃料电池,其原理如图所示。该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石墨I电极上生成氧化物Y,其电极反应式为                              。若该燃料电池使用一段时间后,共收集到20mol Y,则理论上需要消耗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          L。 参考答案: (1)C  (2)(Q2-2Q1) kJ·mol-1 (3)P2>P1 ;1/144  (4)NO2+NO3--e-=N2O5 ;  224 解析:(1)A、Ni是固体,浓度为常数,改变用量对平衡无影响,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变,错误;B、一定温度下给定的化学方程式的△H不会随着平衡移动而改变,只与方程式的书写有关,错误;C、因外界条件为恒温恒容、Ni是固体且正反应为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所以反应达到平衡后充入CO,相当于在恒温恒压条件下达平衡后又加压,平衡右移,CO的转化率提高,平衡后其体积分数降低,正确;D、速率关系未说明正、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