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县第一中学高三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河南省新乡市县第一中学高三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一定都是化合物 B.我们把微粒大小在1nm~100nm的粒子称为胶体 C.量筒的“0”刻度在下,而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 D.试管、坩埚、蒸发皿均是可以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 参考答案: A 略 2. .用下列装置进行的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装置甲:吸收尾气HCl               B.装置乙:制取金属锰 C.装置丙:洗气除去CO2中的SO2        D.装置丁:实验室制取NH3 参考答案: D 3. 往含0.2mol NaOH和0.1mol Ca(OH)2的溶液中持续稳定地通入CO2气体,当通入气体的体积为6.72L(标准状况下)时立即停止,则在这一过程中,溶液中离子数目和通入CO2气体的体积关系正确的图象是(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      )               A                B                  C                 D 参考答案: B 略 4. 以下关于锂、钠、钾、铷、铯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氢氧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CsOH    ②单质熔点最高的是铯③它们都是热和电的良导体                   ④它们的密度依次增大,均要保存在煤油中 ⑤它们的还原性依次增强        ⑥它们对应离子的氧化性也依次增强 A.①③                 B.②⑤              C.②④⑥               D.①③⑤ 参考答案: C 略 5.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g)+3B(g)2C(g),有关下列图像说法的不正确的是 A.依据图a可判断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在图b中,虚线可表示使用了催化剂 C.若正反应的△H<0,图c可表示升高温度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由图d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可推知正反应的△H>0 参考答案: D 6.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人造刚玉熔点很高,可用作高级耐火材料,主要成分是SiO2 B.化学家采用玛瑙研钵摩擦固体反应物进行无溶剂合成,玛瑙的主要成分是Al2O3 C.提前建成的三峡大坝使用了大量水泥,水泥是硅酸盐材料 D.用于现代通讯的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高纯度的硅 参考答案: 答案:C 7. 在某些高档点心的包装盒内有个小纸袋,将小纸袋打开,可看到灰黑色粉末,其中有些已变成棕褐色。将灰黑色粉末溶于盐酸,取上层清液,滴入几滴氯水,再滴入KSCN溶液,马上出现血红色。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该灰黑色粉末用作抗氧化剂              B.小袋中的原装粉末是Fe2O3 C.小袋中可能装有活性铁粉                 D.该灰黑色粉末不可食用 参考答案: B 略 8. 将标准状况下的某气体(摩尔质量为)溶于a g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物质的量浓度为,则该气体溶入水中的体积是          A.               B.                     C.         D.   参考答案: C 略 9.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 Cl2参加的任何反应,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数都是2N    B.17g氨气所含的电子数为NA    C.46g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个数为3NA    D.标准状况下,11.2L乙醇所含分子数为0.5NA 参考答案: C 10.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少量SO2通入Ca(ClO)2溶液中:SO2+H2O+Ca2++2ClO-=CaSO3+2HClO B.氯化铁和铜反应:Fe3++Cu=Fe2++Cu2+ C.石灰水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Ca2++CO32-=CaCO3↓ D.硫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中性:2H++SO42-+Ba2++2OH-=BaSO4↓+2H2O 参考答案: D 略 11.  下列离子方程式与所述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 A.漂白粉溶液在空气中失效: B.用浓盐酸与反应制取少量氯气: C.向溶液中通入过量制:   D.在强碱溶液中次氯酸钠与反应生成:   参考答案: C 【解析】漂白粉失效的化学方程式为,那么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项错;实验室制取的原理是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离子方程式为,所以B项错;D项,在强碱溶液中,不可能生成,所以D错。   1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定温度下,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A(s)+B(g)C(g)+D(g),当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时,说明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B.对于反应C(s)+CO2(g) 2CO(g)  △H >0,改变某一条件,若化学平衡常数增大,则反应速率也一定增大 C.常温下向0.1mol·L-1的NH3·H2O中加入氯化铵固体,则溶液中减小 D.常温下向Mg(OH)2悬浊液中加入MgCl2浓溶液后,溶液中不变 参考答案: C 略 13. 已知X、Y、Z、W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或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则W、X不可能是(     ) 参考答案: B 略 14. ClO2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2:2KClO3+H2C2O4+H2SO42ClO2↑+K2SO4+2CO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ClO2生成有1mol电子转移      B.ClO2是氧化产物 C.H2C2O4在反应中被还原              D.KCl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参考答案: A 略 15. 为了使宇航员在飞船中得到一个稳定的、良好的生存环境,一般在飞船内安装盛有Na2O2或K2O2颗粒的装置,它的用途是产生氧气。下列关于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Na2O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是1:1 ②Na2O2分别与水及CO2反应产生等量氧气时,需水和CO2的质量相等 ③Na2O2分别与水及CO2反应产等量氧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 ④Na2O2的漂白原理与SO2的漂白原理相同 ⑤Na2O2与SO2反应生成Na2SO3与H2O ⑥Na2O2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Na2O2是碱性氧化物 ⑦Na2O2与水反应,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⑧Na2O2投入到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先变蓝,后褪色 A.①③⑥⑧ B.③⑦⑧ C②⑤⑥⑦ D.①④⑧ 参考答案: B 知识点:过氧化钠的结构和性质 解析:①Na2O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是1:2,错误; ②Na2O2分别与水及CO2反应产生等量氧气时,需水和CO2的质量不相等,错误; ③Na2O2分别与水及CO2反应产1摩尔氧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都是2摩尔,正确; ④Na2O2的漂白原理是利用其强氧化性,SO2的漂白原理是与有色物质结合成无色物质,漂白原理不相同,错误; ⑤Na2O2与SO2反应,Na2SO3容易被氧化,最终得到Na2SO4,错误; ⑥Na2O2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还有氧气,所以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错误; ⑦Na2O2与水反应,氧元素的化合价有升有降,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正确; ⑧Na2O2投入到紫色石蕊试液中,由于有碱生成,溶液先变蓝,强氧化性又能使其褪色,正确; 故答案选B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过氧化钠的结构和性质,要从氧化还原的角度进行分析。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用18mol?L﹣1浓硫酸配制100mL3.0mol?L﹣1稀硫酸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计算所用浓硫酸的体积;②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③溶解;④      ;⑤转移、洗涤; ⑥定容、摇匀;  ⑦装瓶贴标签. 完成下列问题: (1)所需浓硫酸的体积是      ,量取浓硫酸所用的量筒的规格是      (从下列中选用A.10mL B.25mL C.50mL D.100mL). (2)第③步实验的操作是      . (3)下列情况对所配制的稀硫酸浓度有何影响?(用“偏大”“偏小”“无影响”填写) A.所用的浓硫酸长时间放置在密封不好的容器中      ;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残留有少量的水      ; C.所用过的烧杯、玻璃棒未洗涤      ;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 参考答案: 1. 16.7mL;B        2. 先向烧杯加入30mL (或适量)蒸馏水,然后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3. 偏小     无影响  偏小   偏大 考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专题:综合实验题. 分析: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溶解后需冷却; (1)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据此计算浓硫酸的体积依据“大而近”的原则选择合适的量筒; (2)依据定容的正确操作步方法解答; (3)依据物质的量浓度定义C=分析,凡是使物质的量n偏小或者使V偏大的操作都会使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小,反之,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大. 解答:解: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溶解后需冷却;故答案为:冷却; (1)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设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V则,18mol?L﹣1×V═100mL×3.0mol?L﹣1,解得V=16.7ml,应选择25ml的量筒; 故答案为:16.7mL;B; (2)稀释浓硫酸应把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防止迸溅; 故答案为:先向烧杯加入30mL (或适量)蒸馏水,然后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3)依据物质的量浓度定义C=分析,凡是使物质的量n偏小或者使V偏大的操作都会使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小,反之,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大;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用的浓硫酸长时间放置在密封不好的容器中,浓硫酸的浓度变稀,实际量取的浓硫酸中溶质硫酸的物质的量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小, 故答案为:偏小; B.溶液配制需加水定容,容量瓶用蒸馏洗涤后残留有少量的水,对所配溶液浓度无影响,故答案为:无影响; C.所用过的烧杯、玻璃棒未洗涤,少量硫酸沾在烧杯壁、玻璃棒上,移入容量瓶内硫酸的物质的量减少,所配溶液浓度偏小,故答案为:偏小;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液面在刻度线以下,溶液的体积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大,故答案为:偏大.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题目难度不大,熟悉配制的操作步骤是解题关键,注意误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12分)“雾霾”已成为当今世界环境热点话题,为减少CO、SO2、NOx等气体的排放,某环境小组研究使用如下方式。 Ⅰ.使用清洁能源,例如二甲醚(DME)。现由合成气制备二甲醚的主要原理如下: ①CO(g)+2H2(g)CH3OH(g)△H1=-90.7kJ?mol-1, ②2CH3OH(g)CH3OCH3(g)+H2O(g)△H2=-23.5kJ?mol-1, ③CO(g)+H2O(g)CO2(g)+H2(g)△H3=-41.2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3H2(g)+3CO(g) CH3OCH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