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平桥第二中学高三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平桥第二中学高三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上利用反应在3Cl2+2NH3=N2+6HCl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管道漏气遇氨就会产生白烟         B  该反应利用了Cl2的强氧化性 C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  生成1molN2有6mol电子转移 参考答案: 答案:C 2. 用NA表示阿伏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1.06 g Na2CO3含有的Na+离子数为0.02 NA B. 标准状况下,22.4 L水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C. 通常状况下,0.5NA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11.2 L D. 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1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NA 参考答案: A 【详解】A、1.06g Na2CO3的物质的量是1.06g÷106g/mol=0.01mol,1个Na2CO3中含有2个钠离子,所以0.01mol Na2CO3中含有的钠离子数目是0.02NA,A正确; B、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所以22.4L水的物质的量不是1mol,则含有的分子数不是NA,B错误; C、0.5NA个CO2分子的物质的量是0.5mol,标准状况下0.5mol二氧化碳的体积是11.2L,而通常状况下不是11.2L,C错误; D、根据n=cV可知溶液的体积未知,所以溶液中氯离子的数目无法计算,D错误; 答案选A。 3. 类推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式,下列有关离子反应方程式推理正确的是(   )   已    知 推     理 A 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CO2气体: Ca2+ +2ClO-+CO2+H2O=== CaCO3↓+2HClO 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SO2气体: Ca2++2ClO-+SO2+H2O=== CaSO3↓+2HClO B 用惰性电极电解酸铜溶液: 2Cu2++2H2O2Cu+O2↑+4H+ 用铜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 2Cu2++2H2O2Cu+O2↑+4H+ C 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pH=7时, 2H++SO+Ba2++2OH-===BaSO4↓+2H2O 硫酸氢钠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pH=7时,2H++SO+Ba2++2OH-=== BaSO4↓+2H2O D Ba(OH)2溶液逐滴滴入硫酸铝钾溶液至沉淀质量达到最大值: 2Ba2++4OH-+Al3++2SO=== 2BaSO4↓+AlO+2H2O Ba(OH)2溶液逐滴滴入硫酸铝铵溶液至沉淀质量达到最大值: 2Ba2++4OH-+Al3++2SO=== 2BaSO4↓+AlO+2H2O 参考答案: C 略 4. 制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发生的反应为2FeCl3+Cu=2FeCl2+CuCl2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在烧杯中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  ) A.有铜无铁    B.有铁无铜    C.铁、铜都有    D.铁、铜都无 参考答案: B 解析:A.Fe的还原性大于Cu,所以加入Fe、Cu时Fe先参加反应,当Fe完全反应后、Cu部分反应,则烧杯中有Cu无Fe,故A不选; B.Fe的还原性大于Cu,所以加入Fe、Cu时Fe先参加反应,如果溶液中有Fe而无铜,则Fe会和铜离子发生置换反应,所以不可能出现有Fe而无Cu现象,故B可选; C.如果铁完全将铁离子还原还剩余,则Cu就不参加反应,所以烧杯中还剩Fe、Cu,故C不选; D.如果铁离子的量足够大,Fe、Cu完全反应后铁离子还剩余,则烧杯中Cu、Fe都不存在,故D不选; 故选B. 5. 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某些化合价见下表。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元素代号 A B D E G H I J 化合价 –1 –2 +4、–4 –1 +5、–3 +3 +2 +1 原子半径/nm 0.071 0.074 0.077 0.099 0.110 0.143 0.160 0.186   A.A的单质能将E单质从HE3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B.A、H、J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顺序是A>J>H   C.G元素的单质不存在同素异形体             D.I在DB2中燃烧生成两种化合物 参考答案: B 略 6.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c(H+)=1.0×10-13mol/L溶液中C6H5O-、K+、SO42-、Br- B.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NH4+、Ba2+、AlO2-、Cl- C.中性溶液:Mg2+、Fe3+、SO42-、Cl- D.与铝反应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Na+、K+、SO42-、NO3- 参考答案: A 略 7. 关于下列装置说法正解的是(   ) A.装置①中,盐桥中的Cl-移向CuSO4溶液 B.装置②工作一段时间后,a极附近溶液的pH降低 C.用装置③精炼铜时,c极为粗铜 D.装置④中电子由Zn流向Fe,Zn极发生氧化反应 参考答案: D 【Ks5u解析】A.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题中锌为负极,则盐桥中的Cl-移向ZnSO4溶液,错误;B.为电解池,a为阴极,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a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错误;C.精炼铜时,电解液应为氯化铜,且粗铜为阳极,错误;D.锌比铁活泼,锌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确。选D。 8. (1999·上海卷)可逆反应:3A(g)==3B(?)+C(?)-Q,随着温度升高,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有变小趋势,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B和C可能都是固体 B.B和C一定都是气体 C.若C为固体,则B一定是气体 D.B和C可能都是气体 参考答案: CD 略 9.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NH3(g)+HCl(g)=NH4Cl(s)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 B.电解法精炼铜时,以粗铜作阴极,纯铜作阳极 C.CH3COOH 溶液加水稀释后,溶液中 的值增大 D. 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参考答案: A 略 10. 短周期元素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的大小为:Z>Y>X B.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Z<Y C.若Y可作半导体材料,则X、Z的单质常温下均为气体 D.若Y与Z的核电荷数之和为X的4倍,则X、Z各自形成的氢化物熔沸点:X<Z 参考答案: B 11. 某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CO2、SO2、HCl、HBr中的一种或几钟.将X通过适量的氯水时,X完全被吸收.将所得的无色溶液分装于两支试管后,分别加入酸化AgNO3与BaCl2溶液,结果均产生白色沉淀.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X中可能有HBr                  B.X中一定有SO2 C.X中一定没有CO2                               D.X中一定有HCl 参考答案: B 略 12. 实验室中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氢气和氧气,为了增强溶液的导电性最好加入下列电解质中的 A. NaCl            B. Na2SO4          C. CuCl2            D. AgNO3 参考答案: B 略 13. 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参考答案: C 略 14. 最近意大利罗马大学的FulvioCacace等人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N4分子结构和白磷相似,已知断裂1moIN-N吸收167kJ热量,生成1molN≡N放出942kJ热量,则1mo1N4气体转变为N2时的反应热为 A.+60kJ/mol    B. -274 kJ/mol   C. -882kJ/mol   D.-1216 kJ/mol 参考答案: C 略 15. (2011·安徽卷)科学家最近研制出可望成为高效火箭推进剂的N(NO2)3(如下图所示)。已知该分子中N-N-N键角都是108.1°,下列有关N(NO2) 3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中N、O间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 B.分子中四个氮原子共平面 C.该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D.15.2g该物质含有6.02×1022个原子 参考答案: C N和O两种原子属于不同的非金属元素,它们之间形成的共价键应该是极性键,A错误;因为该分子中N-N-N键角都是108.1°,所以该分子不可能是平面型结构,而是三角锥形,B错误;由该分子的化学式N4O6可知分子中氮原子的化合价是+3价,处于中间价态,化合价既可以升高又可以降低,所以该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因此C正确;该化合物的摩尔质量是152g/mol,因此15.2g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为0.1mol,所以含有的原子数0.1×10×6.02×1023=6.02×1023,因此D也不正确。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北京市场销售的某种食用精制盐包装袋上有如下说明: 产品标准 GB5461 产品等级 一级 配  料 食盐、碘酸钾、抗结剂 碘含量(以I计) 20~50mg/kg 分装时期   分装企业   (1)碘酸钾与碘化钾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I2,I2可用四氯化碳检验。向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加入Na2SO3稀溶液,将I2还原,以回收四氯化碳。 ①Na2SO3稀溶液与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②某学生设计回收四氯化碳的操作步骤为:   a.将碘的四氯化碳溶液置于分液漏斗中;  b.加入适量Na2SO3稀溶液;  c.分离出下层液体。  以上设计中遗漏的操作及在上述步骤中的位置是                       。 (2)已知:I2+2S2O32-=2I-+S4O62-。某学生测定食用精制盐的碘含量,其步骤为: a.准确称取wg食盐,加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得1L溶液; b.取100mL溶液,用稀硫酸酸化,加入足量KI溶液,使KIO3与KI反应完全; c.以淀粉为指示剂,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0×10-3mol·L-1的Na2S2O3溶液10.0mL,恰好反应完全。 根据以上实验和包装袋说明,所测精制盐的碘含量是(以含w的代数式表示)      mg/kg。 (3)将I2溶于KI溶液,在低温条件下,可制得KI3·H2O。该物质作为食盐加碘剂是否合适?______(填“是”或“否”),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含Fe2+较多的食盐(假设不含Fe3+),可选用KI作为加碘剂。请设计实验方案,检验该加碘盐中的Fe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3分) (1)①I2+SO32-+H2O===2I-+SO42-+2H+(2分)      ②在步骤b后,(1分)增加操作:将分液漏斗充分振荡后静置(1分) (2)4.2 ×103/w(3分) (3)否(1分) KI3在受热(或潮湿)条件下产生I2和KI,KI被氧气氧化,I2易升华。(2分) (4)取足量该加碘盐溶于蒸馏水中,用盐酸酸化,滴加适量氧化剂(如:氯水、过氧化氢等),再滴加KSCN溶液,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