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南省邵阳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点睛提升试卷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阴晦(huì)     愕然(è)        嗤笑(chī)       嬉闹(xī) B.拮据(jí)       惘然(wǎng)   栈桥(zhàn)     嘟囔(dū) C.别墅(shù)     恣睢(suǐ)     掺杂(chān)     祭祀(sì) D.褴褛(lǚ)       撬开(qiào)   撩逗(liáo)     煞白(shā)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作揖       歇息       聒噪        维维连声 B.腆着       虞侯       赐教        面面厮觑 C.纶巾       鼎足       鄙贱        尖嘴猴腮 D.商酌       愧赧       筵席        如雷惯耳 3、下列加下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年时光匆匆过去,在毕业晚会上,同学们回首往事, 怀古伤今,不禁潸然泪下。 B.无数革命先烈 前仆后继,奋斗牺牲,他们的革命精神万古长青。 C.中国 地大物博,孕育了深刻而悠久的文明。 D.包装再精美,质量不过关,也不过是 自欺欺人而已。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 A.观众听完张惠妹美妙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都被深深地折服了。 B.100年前爆发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进步的闸门。 C.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D.许老师常为班里的贫困学生买一些日常用品:衣服球鞋、手帕衬衫拖鞋等。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古诗文默写。 (1)《岳阳楼记》中赞美滕子京的政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亭记》中表达做某件事的用意不在事情本身,而是另有目的的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弟皆分散,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4)寂寂江山摇落处,______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5)__________,好收吾骨瘴江边。(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6)__________,积花明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居高面下 B.佳木秀而繁阴                      秀:茂盛 C.杂然而前陈者                      陈:陈述,述说 D.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以……为快乐 (2)下面句子中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 A.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C.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D.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以富有灵性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琅琊山变幻无穷的美丽景色,赏山乐水的欢畅与惬意跃然纸上。 B.“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分别写朝暮之景,静态的景物也有了动感,丰富了表现力。 C.文章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均围绕“乐”字展开,既写出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州政治清明。 D.本文虚词运用巧妙,大量“也”字的运用,匠心独运,但通篇使用一种句式,使文章显得单调乏味。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匿名电话 我刚上班就接到群众举报,反映山洼乡旮旯村教学点老师石仁经常躺着上课,电话反复打到县长办公室,还把他躺着上课的图片传得网上满天飞,影响恶劣。县长批示:立即查处! 我们马上成立调查组,火速赶往山洼乡旮旯村。 旮旯村教学点,窝在老山洼里,偏僻闭塞,只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向山外。 徒步攀爬了两个多小时,才到达旮旯村,我们浑身汗湿透了。 在旮旯村的田地里,我看到一群人正在干活,便笑吟吟地走近一位正在锄草的老农,问:“您好!老人家,请问石仁老师经常躺着上课吗?” 老农拄着锄头,上下打量我一下,疑惑地问:“你们是不是县里下来调查石仁的?” 我点了点头。老农一下子来了精神,气呼呼地说:“嗯,嗯,是经常躺着上课,不信你自己去看……你们上面干吗不管?哼!太不像话,还不赶紧把他调走!” 这时干活的人都围了过来,一位中年妇女说:“……哎哟哟,这个石仁啦,躺着上课就躺着吧,还让我们送吃送喝,像个大爷!把他调走,调得越远越好,眼不见心不烦……” “我们乡村都不愿要石大爷!马上滚走,最好滚到县城去!”一个青年人挤进来大声嚷嚷。 “对,对,最好滚到县城去!”一群人马上跟着附和。没想到石仁在村里人缘这么差,我怀着沉重的心情来到教学点,趴在窗口朝里望,果然看见黑板边凉床上躺着一位头发花白、脸色铁青的老教师,颤颤抖抖地举着教鞭,吃力地指着墙上的生字卡片,有气无力地读着。一条旧被子裹着下半身。 教室不大,只有十几个小学生。我气呼呼地跨进门,随同的人员指着我对石仁说:“这是教育局纪委的张书记,快站起来!”石仁动了动,还是没起来。 “你有病吗?!”我厉声质问石仁。 石仁摇了摇头,嘴唇抖了抖,似乎想说话,但最终没有说出来。 “孩子们,你们老师是不是经常躺着上课?”我掏出纸和笔,转身面对小学生和蔼地问,准备记录。小学生齐声回答:“是的,一直躺着。” 这时教学点门口,除了悄悄跟随的那群干活的,又涌来了不少村民围观。 “你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吗?”我瞥了一眼门窗外围观的村民,瞪着石仁严厉地问。 石仁抓了抓头,没作声也没起来。真是山高皇帝远,无法无天!天底下竟有这样上课的,我气不打一处来。一把揭开盖住石仁下半身的旧被子,露出上了石膏,缠着厚厚绷带的双腿。 我禁不住“啊”了一声:“这双腿?……”我盯着石仁问。石仁还是一言不发,泪悄然滑落。 “救学生时跌下山崖摔折的……”好几个村民抢着回答。“啊,怎么会是这样!……现在好些吗?”我缓过神来,轻轻捏了捏石仁的腿柔声问。 “你们到现在还不知道?真是官老爷!……”村民你一言我一语,冷嘲热讽。 我的脸上火辣辣的,我为我刚才的想法感到脸红。 “我们全体村民,强烈要求把石仁老师调走!”村民不约而同地说。 “为什么?是不是他教得不好?”“哼!我们村出了那么多大学生、研究生,哪个不是石老师带出来的?!”我更加不明白了:“那你们为什么要撵他走呢?” “石老师家住镇上,师范毕业主动要求分到这里,一干就是二十多年,是我们村的大恩人啦!……近几年身体不好,经常犯晕,现在救人又成这样,也没人理睬,我们实在不忍心他在这里受一辈子罪啊!” “那你们为什么希望他调到县城呢?” “因为他的女儿嫁到县城,我们希望苦了那么多年的恩人,晚年能得到更好的照顾,享受更好的生活!” “可是,可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打举报电话呢?还打到县长办公室?”我好奇地问。 “哼,反映多少次,每次都是‘石沉大海’!不这样做,你们谁会把眼睛落在像石老师那样的老实人身上!” 1.根据小说内容把下面表格填写完整。 故事情节 初到旮旯村调查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我”的心情 ①__________ 气愤 ④__________ 2.请你结合全文,谈谈文中画线句的作用。 3.“哼!”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请你结合语境说说几次的含意有何不同。 “哼!太不像话,还不赶紧把他调走!”“哼!我们村出了那么多大学生、研究生,哪个不是石老师带出来的?!”“哼,反映多少次,每次都是‘石沉大海’!不这样做,你们谁会把眼睛落在像石老师那样的老实人身上!” 4.这篇小说在写作手法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小题。 【甲】 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甲】全词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虚实并述,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具体化,语言如行云流水,想象生动丰富,意境旷远美妙。 B.【甲】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自始自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C.【乙】题目是“月夜”,诗人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 D.【乙】颈联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这两句诗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千古名句,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 3.【甲】【乙】两首诗词都以“月”为主要意象,但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个人遭遇不同,所抒发的情感必然也有所差异。试分析两首诗词在情感上的差异。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