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北省霸州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自测试卷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蠢(chǔn)笨的企鹅,胆怯(qiè)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 B.它在大笑,它又在号(háo)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C.它们在大海上飞窜(cuān),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D.海鸭也在呻吟(yín)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稠帐,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 B.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谅影。 C.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查。 D.为了激发表演者真挚情感的流露,舞台现场常用干冰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新”“舍生取义”“不耻下问”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颂是祭祀乐歌。 C.榜眼、探花是科举时代的称号,明清两代称殿试考取一甲(第一等)第二名的人为榜眼,第三名的人为探花。 D.杜牧在《赠别》中写到“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18俄罗斯世界杯”引发了一场足球热,据统计,大约三分之一左右的年轻人希望亲临现场观看世界杯。 B.通过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使人们又一次重温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场景。 C.电影《芳华》勾起了一代人的回忆,是因为他们怀念那个时代的原因。 D.美国政府挑起贸易摩擦,企图遏制中国发展,这种做法不但会伤及自身,更将伤害国际经济体系,不得人心。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理解型默写。 (1)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表明自己渴望为国御敌立功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秋瑾在《满江红(小住京华)》中化用陶渊明《饮酒》和李清照《醉花阴》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回答下列小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服衣冠(穿戴) B.明日徐公来(第二天) C.能谤讥于市朝(这里指“议论”) D.时时而间进(经常) 2.下列句子中的“于”用来表示比较的一项是(     ) A.皆以美于徐公 B.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C.能谤讥于市朝 D.皆朝于齐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说服力强,让人易于接受。 B.文章用“门庭若市”一词既描写了进谏人多的场面,又说明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 C.齐威王政令刚出,很多人当面谏言,后来则间接提建议,一年后无人再进谏了。 D.齐国最终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广开言路,修明政治。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现代文阅读 材料一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太多被人为创造出来,用以吸引我们注意力的东西——偶像剧、商业大片,娱乐圈花边新闻、网络游戏、热点消息等。我们每天光是保持对自己该做的事情的专注,就已经很困难了。 拿网络游戏来说吧,背后可能是几百人的团队,用最前沿的科技、最详尽的数据,通过声、光,交互、反馈等全方位途径,在心理学、行为经济学、认知神经科学等理论指导下,精心打造而成。目的是什么?创造一个虚拟空间,吸引你的注意力并消磨你的时间。 可以说,一切娱乐产品背后的庞大团队,考虑的更多的是用多种手段来减小你触及它们时的心理阻力,诱导你一次次去点击,耗费你的精力,让你忘记自己该做什么,让你很难保持专注,更不用说深度思考了。 材料二 这个时代,我们似乎很难投入地、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情,我们的大脑已经习惯了轻而易举获得大量愉悦感,久而久之,当这种强度的愉悦感已经满足不了你时,你需要更高强度、更持续、更深入的刺激。相对而言,付出更多,貌似愉悦感更少的事情——比如学习、阅读、深度思考——自然也就没有人愿意去做。 材料三 当我能够在画画中其乐陶陶时,我的生活变得令人着迷。我惊讶地发现在自然景色中还有许多以前从未注意到的东西。每当走路、坐车时,附加了一个新目的,那可真是新鲜有趣之极:山丘的侧面有那么丰富的色彩,在阴暗处和阳光下各不相同;水塘里闪烁着如此耀眼夺目的反光,光波在一层一层地淡下去,表面和边缘那种镀金镶银般的光亮真是美不胜收。在每一个平凡的景色中都能享有一种额外的兴味。 在美术馆,我会用一种剖析的理解的眼光来欣赏一幅幅艺术杰作,我常常看见阻碍过我的难点,被一个个绘画大师如何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真不知道还有什么在不精疲力竭消耗体力的情况下,比绘画更使人全神贯注了。我的日子因专注于这一目标而使每一个空闲都很充实,我感到心满意足。这就是思考带给我的福利。 (节选自英国政治家丘吉尔的《我与绘画的缘分》)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预测一下,大众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失去什么能力? 2.这组材料引起了你哪些思考,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3.对这组材料的主要目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阐述大众的深度思考能力是如何被毁掉的。 B.呼吁大众不要让自己成为愉悦感的奴隶。 C.呼吁大众在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上磨砺专注力和深度思考能力。 D.表现丘吉尔良好的艺术修养,以及对自然、艺术,生活的热爱。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诗阅读】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列诗句中与“羌管悠悠霜满地”使用的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B.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观刈麦》) 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2.全词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诸葛亮对刘氏父子无限忠诚,以身许国。有同学认为,诸葛亮的“忠”是一种愚忠,因为后主刘禅实在不是他效忠的好对象。对此,你怎么看? 七、作文(共40分) 微写作 本文在探讨山水画的意境时多引用古诗词,如对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赏析,还引用了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词句,如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等,起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充分表达了意境的内涵。 请你引用自己熟悉的古诗词,写一段文字,赏析古诗词中的意境美。150字左右。 情境预设:①李白《望庐山瀑布》②王维《使至塞上》③贺知章《咏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