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辉县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深度自测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蛮横(hèng)  瞭望(liào)  强词夺理(qi􀅢ng) B.诬蔑(miè)       抉择(jué)       不修边幅(fú) C.卑劣(liè)       彷徨(pánɡ)       招摇撞骗(chuàng) D.反诘(jié)       萦绕(yíng)       豁然开朗(huò) 2、下面词语 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干燥        诀窍        候鸟        贻笑大方 B.袒护        掂量        粗犷        消声匿迹 C.漫骂        矫健        毕竟        安分守己 D.提纲        松驰        渎职        各行其是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在初三年级组织的语文“二诊”考试中,部分学生答卷书写潦草,错别字连篇,          老师们心急如焚,而学生却对这些问题不以为然。 B.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每位共产党员都必须坚持原则,保持纯洁的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绝不能首鼠两端,更不能见风使舵。 C.在我国第二艘航母的设计建造过程中,工程师们充分发扬锲而不舍的工匠精神,攻克了一个又个难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D.为探明我国天然气的储量,广大地质工作者不畏严寒酷署,走遍千山万壑,获得了大量的数据,为后期的开采利用奠定了基础。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 B.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C.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并且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D.实验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根据提示填空。 (1)室中更无人,_____________。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作者无私奉献精神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卖炭翁》中“________,_______”刻画了卖炭翁虽然衣服单薄,但仍然希望天气更冷一些,只为炭能卖个好价钱的矛盾心理。 (4)“_______,______”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公使及其爪牙狐假虎威、巧取豪夺的蛮横嘴脸。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甲】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节选) 【乙】 江宁府城,其西北包卢龙山而止。余尝求小盘谷,至其地,土人或曰无有。唯大竹蔽天,多歧路,曲折广狭如一,探之不可穷。闻犬声,乃急赴之,卒不见人。 熟五斗米顷,行抵寺,曰归云堂。土田宽舒,居民以桂为业。寺傍有草径甚微南出之乃坠大谷。四山皆大桂树,随山陂陀。其状若仰大盂,空响内贮,謦咳①不得他逸;寂寥无声,而耳听常满。渊水积焉,尽山麓而止。 由寺北行,至卢龙山,其中坑谷洼隆,若井灶龈腭之状。或曰:“遗老所避兵者②,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③, 皆当其地。” 日且暮,乃登山循城而归。暝色下积,月光布其上。俯视万影摩荡,若鱼龙起伏波浪中。 诸人皆曰:“此万竹蔽天处也。所谓小盘谷,殆近之矣。” (梅曾亮《游小盘谷记》(节选)) 【注释】①謦欬:咳嗽。轻曰謦,重曰欬。②遗老所避兵者:清兵南下时,明朝遗民逃往深山避兵之处。③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茅庵,草屋;团瓢,圆形草屋。三十六、七十二,形容其多。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寺傍有草径甚微南出之乃坠大谷。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便要还家(     )      (2)此中人语云(     ) (3)日且暮(     )    (4)月光布其上(     ) 3.【甲】文结尾写刘子骥探访桃花源未果,本文开头写“余尝求小盘谷,至其地,土人或曰无有”,分别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甲】中有“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本文中有“遗老所避兵者,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皆当其地”,这些内容折射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①之前我曾提及1914年6月所举办的周年庆典。当时我们认为,我们庆祝的是奥林匹克主义的完美实现。然而今天,我的印象反而是我正目睹它再次含苞怒放。一项运动,倘若只有有限一部分人被包含在内,在当今时代又怎能称得上完美呢?在当时,有这么多人可能确实是足够的,但今天则不然。它必须要面向大众。的确如此,有什么名义能将大众排除在奥林匹克精神之外呢?有什么样的贵族特权能令一个青年人身上的形体美、肌肉力量、锻炼的毅力以及获胜的意志非得同他的家谱或钱包挂钩呢?上述种种毫无法律依据的矛盾,存活在萌生它们的这个社会秩序里。在野蛮的军国主义协助下的极权姿态,给了它们致命一击。从道义上讲,这反而是可以自圆其说的。 ②面对一个需要用基本原则来整顿的全新世界,某些过去一直被视为乌托邦的原则,如今却变得切实可行。人类必须吸收古文明遗留下来的全部精华,用以构筑未来,其中就包括奥林匹克精神。当然,仅靠奥林匹克精神,并不足以保障社会层面的和平以及更公平、公正地分配人类生产劳动,分配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的消费必需品,甚至不足以向青少年提供与他们的能力相当而与其家庭出身无关的才智培训机会。但是,奥林匹克精神致力于让社会底层的人们接触到现代工业所塑造的各种锻炼形式,享受到强身健体的乐趣。这就是完美的、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今天我们要为它奠定基础。 ③本次庆典是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下举行的。古老的赫尔维蒂联邦最高委员会及其尊敬的主席,深得上帝与人类挚爱的瓦莱州派出的首席代表,这座美丽而又好客的城市的领导们,远近闻名的歌手,以及历经千挑万选、朝气蓬勃的体操团队,齐聚于此地,为这次盛会赋予了历史自觉性、公民精神、自然性、青春、艺术性等五重声誉。 ④愿钟爱勇敢者的幸运之神,厚待刚刚决定申办第7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比利时人民的美好愿望。 ⑤目前的形势,依然严峻。狂风骤雨之后,我们迎来破晓的黎明。待到中午时分,湛蓝的天空必将万里无云;收获者的双臂,捧满沉甸甸的金黄麦穗。 1.根据选文,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宗旨”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令一个青年人获得身上的形体美、肌肉力量、锻炼的毅力以及获胜的意志。 B.致力于保障社会层面的和平以及更公平、公正,让社会底层的人们接触到现代工业所塑造的各种锻炼形式,享受到强身健体的乐趣。 C.吸收古文明遗留下来的全部精华,用以构筑未来。 D.向青少年提供与他们的能力相当而与其家庭出身无关的才智培训机会。 2.下列对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中“含苞怒放”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新的奥林匹克精神生机勃勃的样子。 B.第⑤段中“目前的形势,依然严峻”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结束了,但战争的阴云并没有完全消散。 C.第⑤段中“湛蓝的天空”是比喻和平安宁的社会环境。 D.第⑤段中“沉甸甸的金黄麦穗”是指人们经过不懈的斗争已经获得幸福美满的生活。 3.第①中说“在当时,有这么多人可能确实是足够的,但今天则不然”,这说明顾拜旦提倡什么精神?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1.这首诗描绘深秋凄清的景象,表达诗人追求“_______”的深情执着和可望难即的惆怅。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运用了“兴”的表现手法,托物起兴,渲染气氛,烘托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从白露“为霜”到“未晞”再到“未已”,表明地点转换。 D.这首诗共分三章,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行文富有变化。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班级准备开展以“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你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部名著,写一篇演讲稿阐述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150字左右。 七、作文(共40分) 比喻说理是指用一个或几个与论点或论证过程有某些相似的事物作比方,阐明论点的意义,或使论证过程形象化的一种说理方法。一个恰到好处的比喻,胜过一大篇平淡的议论。繁难玄奥的道理,一经比喻就能易解好懂。运用比喻说理,首先要找准比喻与道理的契合点;其次比喻要力求新颖。在严密的逻辑说理中,恰当地运用比喻说理,能使语言曲折多变、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有助于加强论证。 请你使用比喻说理的方法写一段话。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