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重庆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自测模拟提分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花苞(bāo)       静谧(mi)       咄咄逼人(duó) B.粗犷(kuàng)   高邈(miǎo)   瓢泼大雨(pō) C.屋檐(yán)       聚集(jù)        莅临人间(wèi) D.凄冷(qī)        菜畦(qí)        争先恐后(kǒng)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凛冽       头衔       怪涎不经       拈轻怕重 B.分歧       温驯       见异思迁       迫不急待 C.决别       眩晕       骇人听闻       大相径庭 D.坍塌       鉴赏       混为一谈       神采奕奕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历史上曾人来人往的丝绸之路古迹,如今已变成人迹罕至的沙漠。 B.他的求学经历,说明能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学习的不求甚解和勤奋与否。 C.那些街头小报为了捕捉此案的一些细节而忙得不亦乐乎。 D.实验室里,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将装有危险化学药品的瓶子放到特制的保管柜中。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上下五千年的沧桑岁月中,齐鲁大地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博学睿智的科学家不断涌现。 B.他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 C.出版社在出版创新方面进行了成功尝试,取得突破性进展不在少数。 D.学校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治教育,防止青少年不违法犯罪。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古诗文默写。 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能引起文人的感触。曹操登高望海心中升起“(1)________,________;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豪情;李白借杨花、子规诉说着“我寄愁心与明月,(2)________”的忧思愁绪;马致远以极富有神韵的笔触勾勒出“(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秋原黄昏行图低唱着心中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李益夜上受降城,以一句“(4)________,________”描绘夜风送来凄凉幽怨的笛声,徒然唤醒“征人”的思乡之情;王湾停宿北固山下,借“鸿雁传书”表达思想之情“(5)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论语》十二章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⑪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⑫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B.不亦乐乎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C.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D.博学而笃志   匹夫不可夺志也 2.翻译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B.“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教育弟子,想要交朋友就要懂得对朋友的忍让。 C.“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是讲的提升个人修养的方法,这也是求仁的途径之一。 D.十二则阐述了学习态度和学习的方法,还阐述了个人修养,对后世的影响极大。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短文,完成文后小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看花”是此文的中心事件,也是叙述线索,将作品内容贯穿为有机整体。请模仿示例,概括第二、三次“看花”内容。 ①“我”暴怒无常,母亲劝“我”看花。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2.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3.品味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4.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5.谈谈你对文章的标题“秋天的怀念”含义的理解。 6.文章第①段和第⑦段两处出现了“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句朴素的话语,会引发人深刻的思考。请联系实际谈谈,今天的我们应该怎样“好好儿活”呢?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自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活动三:撰写参展推荐卡 法布尔是提灯者,他的放大镜就像是明亮的灯,点亮了未知的自然世界,影响深远。下列人物也是提灯者,时代展览馆将展示最能代表该人物精神的展品。以下展品请任选一件进行推荐,并结合名著撰写参展卡。 A.鲁迅一一钢笔一一《朝花夕拾》 B.埃德加•斯诺一一相机一一《红星照耀中国》 C.奥斯特洛夫斯基一一勋章一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D.夏洛蒂·勃朗特——婚纱——《简·爱》 参展推荐卡 展品____________ 展示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共40分) 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声音无处不在,风声、雨声、笑声、歌声、电话那头的叮嘱声……总有一种声音在你耳畔响起,牵动你的心灵。 请以《有一种声音牵动我的心灵》为题作文。 要求:①以记叙为主 ②文中不得出现不出现真实班名、人名。③字迹清洁美观,卷面整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