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浙江省杭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

举报
资源描述
2021-2022学年浙江省杭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 1.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  )。 A.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 B.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 C.所有植物个体的总和 D.所有动物个体的总和 2.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哪种生物的生产力最高,生物量最大(  )。 A.大型哺乳动物 B.小型哺乳动物 C.土壤动物 D.木本植物 3.乔木树种的生活型为(  )。 A.地面芽植物 B.地上芽植物 C.地下芽植物 D.高位芽植物 4.生理有效辐射是(  )。 A.红光、橙光、蓝紫光 B.红光、绿光、青光 C.红光、橙光、绿光 D.绿光、青光、蓝紫光 5. 下列属于典型捕食食物链的是 A.大豆→菟丝子 B.草→兔子→鹰 C.牛粪→蚯蚓→鸡 D.秸秆→蘑菇→人 6.驯化能改变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性范围,即可改变其(  )。 A.生态幅 B.生态对策 C.种间关系 D.内分布型 7.下列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属于典型沉积型的是(  )。 A.碳 B.氮 C.磷 D.氧 8. 群落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等重要的建群种,这样的群落称为( )。 A.多种生物种群 B.共生生物种群 C.伴生生物种群 D.共建种群落 9.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形成森林的过程为(  )。 A.原生演替 B.次生演替 C.水生演替 D.旱生演替 10.陆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级数目通常不会超过(  )。 A.1~2 B.2~3 C.3~4 D.5~6 11.20世纪30年代首次提出“生态系统”概念的科学家是( )。 A.海克尔 B.坦斯利 C.马世骏 D.竺可桢 1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植物定居的是( ) A.生长 B.发芽 C.繁殖 D.腐烂 13.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沿海的"赤潮"现象,属于(  )。 A.周期性波动 B.种群爆发 C.不规则波动 D.季节性消长 14. 判断下列生物中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 ) A.校园里的所有植物 B.校园里的所有树木 C.校园里的所有松树 D.校园里的所有草本 15. 下列能导致某一种群呈指数增长的条件之一是( ) A.多个种群共存 B.种群对环境适应性强 C.环境资源不受限制 D.环境资源是有限的 16.自然种群最常见的内分布型是(  ) A.随机型 B.均匀型 C.成群型 D.均匀集群型 17. 首次提出“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是 ( ) A.林德曼 B.海克尔 C.奥德姆 D.坦斯利 18. 下列土壤分类中不属于同一类的是( ) A.燥红土 B.黑钙土 C.灰化土 D.红色石灰土 19.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 ) A.块状结构 B、团粒结构 C、核状结构 D、片状结构 20. 在演替过程中 ( ) A.水生生境变得中生一些而中生生境变得干旱一些 B.水生生境变成旱生生境 C.旱生生境变成水生生境 D.水生型的生境和早生型的生境都趋向于中生型生境 21. 虫媒植物与其传粉昆虫之间的关系是( ) A.寄生 B.共生 C.捕食 D.竞争 22.最耐旱,且由超旱生的灌木、半灌木或半乔木占优势所组成的地上不郁闭的生物群落是 (  )。 A.稀树草原 B.草原 C.荒漠 D.苔原 23. 根据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在食物链传递时损失最小,人类应采取的食物结构是 ( ) A.喝牛奶、吃牛肉 B.禽蛋 C.水产 D.谷物 24.在对某生物群落调查中,共调查了100个样方,某物种出现在80个样方中,则80%指的是该物种在该群落中的 ( )。 A.盖度 B.频度 C.密度 D.重要值 25. 用浅蓝色薄膜育秧与无色薄膜相比( )。 A.前者秧苗及根系都较粗壮 B.前者插后成活快,分蘖早而少 C.后者生长茁壮,叶色浓绿 D.后者粗纤维和粗淀粉以及含氮量和蛋白质的含量都较高 26. 绵羊、山羊和鹿这类动物总是在秋天进入生殖期,这主要是因为 ( ) A.生长健壮 B.水草丰美 C.气候适宜 D.短日照的到来 2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的组成成分的是(  )。 A.动物 B.植物 C.微生物 D.土壤 28. 冬季太阳能蔬菜大棚,主要改善了蔬菜生长的 ( ) A.湿度条件 B.CO2浓度 C.光照强度 D.温度条件 29.反映植物种在群落中分布均匀程度的指标是(  )。 A.盖度 B.多度 C.频度 D.高度 30.下列能源燃烧时,易形成酸雨的是(  )。 A.石油 B.煤 C.天然气 D.煤气 31.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占地球总水量的比例约为( ) A.3% B、0.5% C、20% D、万分之一 32.我国东北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群落优势种是( ) A.蒙古标 B.长白落叶松 C.红松 D.兴安落叶松 33. 以空贝壳为家的寄居蟹和作为其伪装的海葵之间的关系是( ) A.互利共生 B.寄生 C.偏利共生 D.竞争 34. 核桃树下几乎没有草本植物的主要原因是 ( ) A.缺营养 B.他感作用 C.缺水分 D.缺光照 35.时间短、范围小、开放式的循环是( )。 A.地球化学循环 B.生物循环 C.沉积型循环 D.气相型循环 36. 要维持一个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生物群落中首先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 )。 A.生产者和消费者 B.生产者和分解者 C.食肉动物和分解者 D.草食动物和分解者 37. 引起植物群落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呈现垂直地带性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是( ) A.温度 B.二氧化碳 C.氧气 D.风 38.种群的生态出生率是指( )。 A.生理出生率 B.最大出生率 C.实际出生率 D.理论出生率 39. 一片农田弃耕后,依次被杂草、灌丛J-SN森林替代的过程属于( ) A.原生演替 B.次生演替 C.逆行演替 D.水生演替 40. 我国内蒙古草原的优势种属于( ) A.常绿乔木 B.常绿灌木 C.落叶乔木 D.草本植物 41.种群呈指数增长的条件之一是( )。 A.环境资源有限 B.多个物种共存 C.环境资源无限 D.K-对策生物 42.如果一个种群的年龄锥体为金字塔形,则该种群的发展趋势呈 ( ) A.稳定型 B.增长型 C.衰退型 D.下降型 43. 小麦的点播(窝种)和条播使小麦种群的分布呈 ( ) A.随机型 B.集群型 C.均匀型 D.其他 44. 公元前200年以前,记载江淮平原沼泽植物的带状分布与水文土质的生态关系的我国古籍是 ( ) A.《管子·地员篇》 B.《齐民要术》 C.《本草纲目》 D.《尔雅》 45. 下列不属于按组织层次划分的分支学科是( ) A.个体生态学 B.景观生态学 C.进化生态学 D.种群生态学 46. 下列动物中,不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 A.老鼠 B.麻雀 C.鱼 D.熊猫 47. R·H·Whittaker提出的群落顶极理论是 ( ) A.单元顶极理论 B.多元顶极理论 C.顶极格局假说 D.以上都是 48.地形是通过影响光、温、水和土壤等环境要素而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分布的,因此属于(  )。 A.限制因子 B.生物因子 C.直接因子 D.间接因子 49. 《物种起源》的作者是( ) A.达尔文 B.马尔萨斯 C.坦斯利 D.洪堡德 50.下述国家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是( )。 A.中国 B.印度 C.美国 D.俄罗斯 二、填空题(20题) 51.凡未受人类干扰或扶持,在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依靠生物和环境本身的自我调节能力来维持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 52.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影响的环境因子称为_______。 53.在年龄金字塔图形中,宽窄代表了种群数量的______。 54.菜园土壤的表层中,团粒结构发育最好,这是由于土壤______含量高。 55.解决生态失调要依靠生态系统的恢复和______。 56.我国对植物群落分类的三级单位是:高级单位——植被型,中级单位——群系,低级单位——______。 57. 群落的演替从______开始。 58. 通过与环境交换物质和能量形成的有序系统结构叫______。 59. 种群密度可分为原始密度和______密度。 60. 种群数量在较长时期内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的现象称为______。 61. 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通常包括乔木层、______、草本层和地被层四个层次。 62.营养物质循环的后期与前期相比,封闭性增强,循环速度______。 63.作物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即此时水分过多或不足对作物产量影响最大,称为该作物的______。 64.地形是通过改变其他生态因子而对生物产生影响的,所以地形称为__________生态因子。 65.种群一般有三个群体特征,即空间特征、数量特征和______。 66.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通常可将生态因子归纳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______和人为因子。 67. 一般来说,大型动物的生态效率低于小型动物,______性动物的同化效率高于______性动物。 68.生物群落的发生一般要经历入侵、______、竞争和反应等过程。 69. 植物开花的季节性,主要由植物和传粉动物之间的______过程来决定。 70.高地的植物容易受__________。 三、判断题(10题) 71. 不同的节肢动物和鸟类在不同的高度觅食、生存,这是植物的成层现象影响动物在垂直方向上按一定的空间分布。( ) A.正确 B.错误 72. 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居住在同一空间范围内的多种生物类型的集合。( ) A.正确 B.错误 73.从一个营养级到另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转化效率为10%。能量游动过程中有90%的能量损失了,这就是营养级不能超过4级的原因。(  ) 74. 食物调节不属于种群自动调节机制。 ( ) A.正确 B.错误 75. 分解作用的最终目的在于稳定和提高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为碎屑食物链提供物质基础。( ) A.正确 B.错误 76.(  ) 77. 78. 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人工驯化生态系统 ( ) A.正确 B.错误 79.按照生物种群实际占有的空间所计算的密度称为生态密度。(  ) 80.荞麦、甘薯和烟草属耐碱性作物。(  ) A.否 B.是 四、简答题(5题) 81. 简述森林群落对水分的影响。 82.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是什么关系? 83. 什么是种间竞争?简述种间竞争的特点和类型。 84.简述温室气体浓度升高的后果。 85.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五、论述题(2题) 86.试述生态农业的特点。 87.论述磷循环的过程、主要特点及其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 六、单选题(0题) 88. 寒温带针叶林土壤有机物积累比热带雨林高,主要原因是( ) A.没有分解者 B.分解作用强 C.分解作用弱 D.微生物代谢旺盛 参考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专升本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