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第八职业中学高一数学文测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山西省太原市第八职业中学高一数学文测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是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已知函数ft(x)=(x﹣t)2﹣t,t∈R,设f(x)=,若0<a<b,则(  ) A.f(x)≥f(b)且当x>0时f(b﹣x)≥f(b+x) B.f(x)≥f(b)且当x>0时f(b﹣x)≤f(b+x) C.f(x)≥f(a)且当x>0时f(a﹣x)≥f(a+x) D.f(x)≥f(a)且当x>0时f(a﹣x)≤f(a+x) 参考答案: B 【考点】分段函数的应用. 【分析】解方程fa(x)=fb(x)得交点坐标,函数f(x)的图象,fa(x)=(x﹣a)2﹣a≥﹣a,fb(x)=(x﹣b)2﹣b≥﹣b,且﹣b<﹣a即可判断. 【解答】解:作函数f(x)的图象,且解方程fa(x)=fb(x)得, (x﹣a)2﹣a=(x﹣b)2﹣b,解得x=, fa(x)=(x﹣a)2﹣a≥﹣a,fb(x)=(x﹣b)2﹣b≥﹣b,且﹣b<﹣a f(x)≥f(b)且当x>0时f(b﹣x)≤f(b+x),故选:B   2. 已知满足,且,那么下列选项中一定成立的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 C 略 3. 某学生离家去学校,由于怕迟到,所以一开始就跑步,等跑累了再走余下的路程. 在图中纵轴表示离学校的距离,横轴表示出发后的时间,则下图中的四个图形中较符合该学生走法的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 B 【考点】函数的图象. 【专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段函数的图象判断问题.在解答时应充分体会实际背景的含义,根据走了一段时间后,由于怕迟到,余下的路程就跑步,即可获得随时间的推移离学校距离大小的变化快慢,从而即可获得问题的解答.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离学校的距离应该越来越小,所以排除C与D.由于怕迟到,所以一开始就跑步,等跑累了再走余下的路程.随着时间的增加,距离学校的距离随时间的推移应该减少的相对较快.而等跑累了再走余下的路程,则说明离学校的距离随时间的推移在后半段时间减少应该相对较慢.所以适合的图象为:B 故答案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分段函数的图象判断问题.在解答的过程当中充分体现了应用问题的特点,考查了速度队图象的影响,属于基础题. 4. 函数与函数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大致图象正确的是(  ) 参考答案: B 5. 已知当时,函数取最大值,则函数图象的一条对称轴为(   ) A.           B.       C.         D. 参考答案: 分析:∵当时,函数取最大值,∴ 解得:,∴,∴是它的一条对称轴,选A。 6. 已知△ABC的平面直观图△A′B′C′,是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那么原△ABC的面积为(  ) A. a 2 B. a 2 C. a 2 D. a 2 参考答案: C 【考点】LB:平面图形的直观图. 【分析】根据斜二测画法原理作出△ABC的平面图,求出三角形的高即可得出三角形的面积. 【解答】解:如图(1)所示的三角形A′B′C′为直观图, 取B′C′所在的直线为x′轴,B′C′的中点为O′,且过O′与x′轴成45°的直线为y′轴, 过A′点作M′A′∥O′y′,交x′轴于点M′,则在直角三角形A′M′O′中,O′A′=a,∠A′M′O′=45°, ∴M′O′=O′A′=a,∴A′M′=a. 在xOy坐标平面内,在x轴上取点B和C,使OB=OC=, 又取OM=a,过点M作x轴的垂线,且在该直线上截取MA=a,连结AB,AC, 则△ABC为直观图所对应的平面图形. 显然,S △ABC=BC?MA=a?a=a 2.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图形的直观图,斜二测画法原理,属于中档题. 7. 直线与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A  B C D 参考答案: C 8. 已知映射f:AB, A=B=R,对应法则f:xy = –x2+2x,对于实数kB在A中没有原象,则k的取值范围是( ▲  ) A.k>1           B.k≥1           C.k<1       D.k≤2 参考答案: A 略 9. 如图所示,三国时代数学家赵爽在《周髀算经》中利用弦图,给出了勾股定理的绝妙证明。图中包含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及一个小正方形(阴影)。设直角三角形有一内角为30°,若向弦图内随机抛掷1000颗米粒(大小忽略不计),则落在小正方形(阴影)内的米粒数大约为 A. 134 B.866  C. 300 D.500 参考答案: A 10. 已知函数f(x)=,若|f(x)|≥ax,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0] B.(﹣∞,1] C.[﹣2,1] D.[﹣2,0] 参考答案: D 【考点】其他不等式的解法. 【分析】由函数图象的变换,结合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可作出函数y=|f(x)|的图象,和函数y=ax的图象,由导数求切线斜率可得l的斜率,进而数形结合可得a的范围. 【解答】解:由题意可作出函数y=|f(x)|的图象,和函数y=ax的图象, 由图象可知:函数y=ax的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当直线介于l和x轴之间符合题意,直线l为曲线的切线,且此时函数y=|f(x)|在第二象限的部分解析式为y=x2﹣2x, 求其导数可得y′=2x﹣2,因为x≤0,故y′≤﹣2,故直线l的斜率为﹣2, 故只需直线y=ax的斜率a介于﹣2与0之间即可,即a∈[﹣2,0] 故选:D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1. 已知三棱锥P-ABC,PA⊥平面ABC,,,,则三棱锥P-ABC的侧面积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分析】 根据题意将三棱锥放入对应长方体中,计算各个面的面积相加得到答案. 【详解】三棱锥P-ABC,平面,,, 画出图像: 易知:每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棱锥的侧面积,将三棱锥放入对应的长方体是解题的关键. 12. 的定义域为________。 参考答案: 略 13. 已知f(x)=x2+1是定义在闭区间[﹣1,a]上的偶函数,则f(a)的值为  . 参考答案: 2 【考点】二次函数的性质. 【专题】计算题;函数思想;综合法;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偶函数的对称性可知a=1,代入解析式计算即可. 【解答】解:∵f(x)=x2+1是定义在闭区间[﹣1,a]上的偶函数,∴a=1.∴f(a)=f(1)=2. 故答案为:2. 【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奇偶性的性质,属于基础题. 14. 已知过点做圆的切线,则过两个切点的直线方程为_________. 参考答案: 3x+4y-19=0 略 15. 关于x的方程4x﹣k?2x+k+3=0,只有一个实数解,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 参考答案: (﹣∞,﹣3)∪{6} 【考点】函数的零点. 【分析】首先换元,令t=2x,则关于t方程 t2﹣kt+k+3=0只有一个正根,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写出一元二次方程要满足的条件,得到结果. 【解答】解:设t=2x,t>0 x的方程4x﹣k?2x+k+3=0转化为t2﹣kt+k+3=0,设f(t)=t2﹣kt+k+3, 原方程只有一个根,则换元以后的方程有一个正根, ∴f(0)<0,或△=0, ∴k<﹣3,或k=6 故答案为(﹣∞,﹣3)∪{6}. 16. 若函数y=+m有零点,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参考答案: [﹣1,0) 【考点】函数零点的判定定理. 【分析】由题意转化为方程=﹣m有解,从而结合指数函数的性质判断取值范围即可. 【解答】解:∵函数y=+m有零点, ∴方程+m=0有解, 即方程=﹣m有解, ∵|x|≥0, ∴0<≤1, ∴0<﹣m≤1, 故﹣1≤m<0, 故答案为:[﹣1,0). 17. 已知x,y>0,且满足,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6 【分析】 将所求式子变为,整理为符合基本不等式的形式,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得结果. 【详解】∵,∴, 故答案为16. 【点睛】本题考查基本不等式求解和的最小值的问题,关键是构造出符合基本不等式的形式,从而得到结果,属于常规题型. 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8.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f(x)=2|x+1|+ax(x∈R). (1)若f(x)在 R上是增函数,求的取值范围;高考资源网 (2)若函数图象与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求a的取值范围。 参考答案: (1)化简    (2分) 由在R上为增函数,得,得  (4分) 又时,,,故的取值范围即 (6分) (2)由(1)知总过,若函数图象与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则 或(10分)解得(12分) 19. 如图,在四棱锥P - ABCD中,PD⊥底面ABCD,AB∥DC,CD=2AB,AD⊥CD,E为棱PD的中点. (1)求证:CD⊥AE; (2)试判断PB与平面AEC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解:(Ⅰ)因为⊥底面,面,所以. 又, 故⊥平面.  又平面, 所以.     (Ⅱ) 与平面不平行. 假设面, 设,连结, 则平面平面, 又平面, 所以. 所以,在中有, 由为的中点可得,即. 因为,所以,这与矛盾, 所以假设错误,与平面不平行.                        20. (本小题8分) 用辗转相除法求5280与12155的最大公约数。 参考答案: 55 21. 已知动点M到点A(2,0)的距离是它到点B(8,0)的距离的一半, 求:(1)动点M的轨迹方程;(2)若N为线段AM的中点,试求点N的轨迹 参考答案: 解:(1)设动点M(x,y)为轨迹上任意一点,则点M的轨迹就是集合           P . 由两点距离公式,点M适合的条件可表示为 ,        平方后再整理,得 .  可以验证,这就是动点M的轨迹方程. (2)设动点N的坐标为(x,y),M的坐标是(x1,y1). 由于A(2,0),且N为线段AM的中点,所以       , .所以有,   ① 由(1)题知,M是圆上的点, 所以M坐标(x1,y1)满足:② 将①代入②整理,得. 所以N的轨迹是以(1,0)为圆心,以2为半径的圆。 略 22. 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3,BC=4,AB=5,AA1=4,点D是AB的中点, (Ⅰ)求证:A1C1⊥BC1; (Ⅱ)求证:AC1∥平面CDB1. 参考答案: (1)  ;由直三棱柱;;平面; 平面,平面, 平面,……………6分 (2)连接相交于点O,连OD,易知// , 平面 , 平面,故//平面.……………12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