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绣山中学高二生物月考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浙江省温州市绣山中学高二生物月考试卷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以利于保存 B. 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片、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C. 植物的向光性、顶端优势均能反映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 D. 用乙烯利喷洒樱桃可促进果实的发育 参考答案: B 【分析】 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与功能: 1、赤霉素:(1)合成部位: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2)主要作用:①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②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2、脱落酸:(1)合成部位:根冠、萎蔫的叶片等;(2)分布: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 (3)主要作用: ①抑制细胞分裂 ②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与脱落。 3、细胞分裂素:(1)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2)主要作用:促进细胞分裂。 4、乙烯:(1)合成部位:植物体各个部位;(2)主要作用:促进果实成熟。 【详解】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以解除其休眠,促进其发芽,A错误;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片、果实的衰老和脱落,B正确;顶端优势能反映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而植物的向光性不能,C错误;用乙烯利喷洒樱桃可促进果实的成熟,D错误。 2. 用噬菌体去感染体内含32P的细菌,在细菌解体后,含32P的应该是    A.子代噬菌体DNA                       B.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 C.子代噬菌体所有部分                  D.部分子代噬菌体DNA 参考答案: C  3. 人群中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率19%,一对夫妇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子女患病概率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 B 【考点】A4: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本题考查运用遗传平衡解答. 遗传平衡定律得内容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各等位基因的频率等位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在遗传中是稳定不变的,即保持着基因平衡,此时各基因频率和各基因型频率存在如下等式关系并且保持不变:当等位基因只有一对(Aa)时,设基因A的频率为 p,基因a的频率为q,则A+a=p+q=1,AA+Aa+aa=p2+2pq+q2=1. 【解答】解:假设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为A、a,已知该病的发病率为19%,则正常(aa)的概率为81%,根据哈迪﹣温伯格定律,aa=81%,则a==90%,A的基因频率为10%. 由此人群中AA的基因型概率为=10%×10%=1%,Aa的基因型频率=2×10%×90%=18%.所以患病妻子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其后代均患该病;患病妻子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其后代患该病的概率为×=;所以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 故选:B. 【点评】本题解答得要点主要是根据遗传平衡计算致病基因的频率.要运用遗传平衡根据隐性性状的频率,开方后计算隐性基因的频率. 4. 下图所示为某患者血糖含量变化曲线,试判断注射的药品最可能的是(  ) A.胰岛素 B.胰高血糖素 C.性激素 D.甲状腺激素 参考答案: B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注射药品后血糖浓度升高,所以此激素最可能为升高血糖浓度的胰高血糖素。 5. 艾滋病毒属RNA病毒,具有逆转录酶,如果它决定某性状的一段RNA含碱基A19%、C26%、G32%,则通过逆转录过程形成的双链DNA含碱基A       A.19%        B.21%          C.23%        D.42%    参考答案: B 6. 下列对各种“比值”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细胞分裂中着丝点分裂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核DNA数的比值变大 B. 处于质壁分离过程中的植物细胞,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的比值变大 C. 暗室的植物移至光照处时,照光后瞬间叶绿体中 NADPH/NADP的比值变大 D.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运输氧气功能受损后,其呼吸作用释放C O2量/消耗的O2量比值变小 参考答案: D 【分析】 细胞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加倍而DNA数目不变;质壁分离时,细胞液浓度升高而外界溶液浓度降低;照光后瞬间叶绿体中 NADP转变为NADPH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运输氧气功能受损后,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二氧化碳。 【详解】据分析:细胞分裂中着丝点分裂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核DNA数的比值变大,A正确。处于质壁分离过程中的植物细胞,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的比值变大,B正确。暗室的植物移至光照处时,照光后瞬间叶绿体中 NADPH/NADP的比值变大,C正确。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运输氧气功能受损后,其呼吸作用释放C O2量/消耗的O2量比值不变,D错误。 7. 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的理论根据是(  ) A.近亲结婚必然使后代患遗传病  B.近亲结婚使后代患有遗传病的机会增加 C.近亲结婚违反社会的伦理道德  D.人类遗传病都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 参考答案: B 8. 已知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含有42条染色体,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其单倍体细胞中含有21条染色体  B.其每个染色体组含7条染色体 C.其叶肉细胞含有3个染色体组     D.离体培养它的花粉,产生的植株表现高度不育 参考答案: C 略 9. 下列不属于动物细胞体外培养的条件是 A.无毒、无菌的环境B.合成培养基中需加血浆或血清 C.避光   D.95%O2 + 5%CO2 参考答案: C 10. 右图为某分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由图可知,该分子的转运方式是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被动运输                 D.主动运输 参考答案: D 11. 下列杂交组合中,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的是     A.Aabb×aa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 参考答案: D 12. 摘掉顶芽,可以解除顶端优势,促进侧芽发育成侧枝的原因是                A. 增加了侧芽的生长素浓度        B. 促使生长素向顶芽运输                      C.增加了侧芽养分的供给          D.降低了侧芽的生长素浓度 参考答案: D 13. 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最主要的区别是                          (  ) A.二者的作用不同                   B.二者的合成部位不同 C.二者合成的方式不同               D.二者在体内的运输方式不同 参考答案: B 14. 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B.肺炎双球菌活体转化实验 C.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和重建实验 参考答案: C 15.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人们熟悉的谚语。在生态系统中可以说明(   ) A.“蝉→螳螂→黄雀”为一条食物链      B.这几种动物组成一个生物群落 C.蝉、螳螂和黄雀都属于消费者          D.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 参考答案: C 略 16. 几位同学在探索pH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其中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  ①在三个试管中各加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mL    ②在三个试管中各加入新鲜的α—淀粉酶溶液1mL    ③置于适宜温度下保温5min   ④分别置于100℃、60℃、0℃环境中保温5min    ⑤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观察现象   ⑥将试管中溶液的pH分别调到3、7、11,保持5min   A.①④②③⑤     B.①⑥④②⑤     C.①②⑥③⑤     D.②⑥①③⑤ 参考答案: D 17. 玉米的高秆(A)对矮秆(a)是显性,黄粒(B)对白粒(b)是显性,这两对相对性状是自由组合的。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中表现型与亲本不同的个体的概率是     A.1/16    B.l/4    C.7/16    D.9/16 参考答案: C 18. 某DNA分子共有碱基1400个,其中一条单链上(A+T)∶(C+G)= 2∶5。问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共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是 A.300个           B.400个           C.600个           D.1200个 参考答案: C 19. 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①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②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③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 ④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RNA ⑤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参考答案: C 略 20. 用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小麦与矮秆(d)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高秆抗锈病×矮秆易染锈病       F1           雄配子 幼苗        选出符合生产要求品种。下列有关此育种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的作用原理为染色体变异     B.③必须经过受精作用 C.④必须使用生长素处理幼苗     D.此育种方法可选出符合生产要求的品种占1/4 参考答案: D 21.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线粒体较多 B.不含叶绿体的细胞也能合成有机物 C.活细胞在高浓度溶液中均会发生质壁分离 D.溶酶体中的水解酶直接来自高尔基体 参考答案: C 22. 基因芯片技术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崭新技术,涉及生命科学、信息学、微电子学、材料学等众多的学科,固定在芯片上的各个探针是已知的单链DNA分子,而待测DNA分子用同位素或能发光的物质标记。如果这些待测的DNA分子中正好有能与芯片上的DNA配对的它们就会结合起来,并在结合的位置发出荧光或者射线,出现“反应信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基因芯片的工作原理是粘性末端碱基互补配对 B.待测的DNA分子首先要解旋变为单链,才可用基因芯片测序 C.基因芯片技术可用来诊断白化病、21-三体综合征等遗传病 D.基因芯片技术最重大的应用是用于人类基因测序——人类基因组计划 参考答案: B 23. 下列关于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期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DNA复制而加倍 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加倍 C.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 D.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始终不变 参考答案: C 24. 关于牛体外受精胚胎的工厂化生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精子和卵子受精形成受精卵后即可移入母牛子宫 B.采集的卵母细胞应立即与精子共同放入培养液才能形成受精卵 C.成熟卵子与收集来的精子相遇形成的受精卵,需培养到一定阶段才可以移植 D.体外受精胚胎的工厂化生产即胚胎发育和受精过程只需在体外进行 参考答案: C 25. 哺乳动物受精卵在卵裂期发生的变化是 A. 细胞的总面积与总体积的比值逐渐增大 B.细胞的数目增多,有机物含量大增 C.每个细胞的DNA含量不断增加,全能性增高 D.逐渐出现了原肠腔,并有了胚层的分化 参考答案: A 26. 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