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西羊羔中学高二生物期末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河北省邯郸市西羊羔中学高二生物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和植物激素可能有关的一组农业技术是 ①生产无籽番茄   ②生产无籽西瓜    ③棉株摘心   ④培育多倍体植物    ⑤杂交育种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C 2. 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个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    )  A .造血千细胞   B . T淋巴细胞    C. B 淋巴细胞    D.吞噬细胞 参考答案: B 3. 右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     B.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     C.导致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下降、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包括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   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 参考答案: B 4. 有关人口增长与开垦土地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     B.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开垦土地     C.人口增长→开垦土地→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     D.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自然灾害频繁→植被破坏 参考答案: A 5. 将大肠杆菌菌种从菌种试管接种到另一支试管的操作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整个接种过程都要在酒精灯的火焰附近进行 B.接种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之后即可伸入菌种试管挑取少许菌种 C.菌种试管口和待接种的试管口接种前后都要通过酒精灯火焰2至3次 D.带菌的接种环应在培养基斜面上由底部向上轻轻划“z”型曲线 参考答案: B 6. 正常人甲无致病基因,乙、丙、丁三人均表现正常。这四个人的7号和12号染色体 上的相关基因对应的碱基排列顺序如表所示。以下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正常人甲 乙 丙 丁 7号染色体 CTT CAT CTT CAT 12号染色体 ATT ATT GTT ATT     A. 乙、丙、丁三人表现正常的原因一定是致病基因为隐性突变所致 B. 若表中碱基所在的链为非模板链,则基因突变前后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数量不变 C. 若乙、丙、丁体内变化的基因均为致病基因,且乙为女性,丙、丁为男性,则乙不宜与丁婚配 D. 7 号、12 号染色体上基因碱基排列顺序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参考答案: A 【分析】 分析表格:表中为四个人7号和12号染色体上相关基因对应部分的碱基排列顺序,其中乙和丁的7号染色体上该部位碱基排列顺序由CTT变为CAT;丙的12号染色体上该部位碱基排列顺序由ATT变为GTT。 【详解】A.甲、乙、丙三人表现正常的原因可能是致病基因为隐性突变所致或者是碱基所在的链为非模板链,A错误; B.若表中碱基所在的链为非模板链,因非模板链不转录,则基因突变前后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数量不变,B正确; C.若乙、丙、丁体内变化的基因均为致病基因,且乙为女性,丙、丁为男性,则乙不宜与丁婚配,因致病基因可能是隐性突变所致,乙、丙、丁均为携带者,婚配后患病概率大大增加,C正确; D.据分析可知,7号、12号染色体基因碱基排列顺序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基因突变、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能根据表中信息准确判断乙、丙和丁发生的变化;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结合图中信息进行解答。 7. “猪—沼—茶”是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由种植(茶树)、养殖(猪)、农户(人)和沼气生产(微生物)四个子系统构成。该生态农业模式(    ) A.是由茶树、猪、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B.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 C.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 D.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 参考答案: C 8. 下列不属于细胞核功能的是 A.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   B.是控制生物遗传的中心 C.是控制细胞代谢活动的中心  D.是细胞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主要场所 参考答案: D 9. 某科学家从细菌中分离出耐高温淀粉酶(Amy)基因a,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将a转到马铃薯植株中,经检测发现Amy在成熟块茎细胞中存在。这一过程涉及 A.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后,可随着马铃薯的DNA分子的复制而复制,传给子代细胞 B.基因a导入成功后,将抑制细胞原有的新陈代谢,开辟新的代谢途径 C.细菌的DNA可直接作为目的基因,导入受体中不需要整合到马铃薯的DNA分子中 D.目的基因来自细菌,可以不需要运载体直接导入受体细胞 参考答案: A 10. 2011年5月,中国环保当局承认,尽管措施更为严厉,但随着经济回暖,中国的污染情况加剧。部分地方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原来种群密度较高的青蛙、泥鳅、鳝鱼、 田螺等动物的种群数量均在减少。下列对该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这些显著变化是群落自然演替的结果  ②有害昆虫将呈“J”型曲线增长 ③信息传递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中难以发挥作用 ④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所降低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参考答案: D 11. 禽流感是由禽类流感病毒引起的,对家禽和人类有很大危害的传染病,下列叙述中属于体液免疫的是: ①注射禽流感病毒疫苗,使机体产生抗体,与入侵的禽流感病毒结合,抑制病毒的活性  ②在人体内使禽流感失去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  ③效应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发挥免疫效应  ④形成沉淀被吞噬细胞消化  ⑤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释放出禽流感病毒   ⑥将患病的家禽深埋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 D 12. 如下图所示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配对连接方式,其中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D 13. 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缓解了种间竞争 C.其结构主要由水分决定 D.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 参考答案: C 【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 【分析】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的外貌和时间节律,群落中的动植物在垂直方向上有分层现象,水平方向上有镶嵌分布现象,且其中的动植物的种类也不同,草原群落在垂直方向也有分层现象,只是没有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明显.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既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又有利于缓解种间竞争,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 【解答】解:A、森林群落垂直结构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A正确; BD、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既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又有利于缓解种间竞争,BD正确; C、森林群落垂直结构主要和光照决定的,C错误. 故选:C. 14. 右图是含两对同源染色体某生物细胞分裂中的一个时期示意图,该细胞的名称是 A.精原细胞          C.次级卵母细胞 B.卵原细胞         D.次级精母细胞 参考答案: C 15. 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基因组文库中获取的某种生物的基因,可以实现物种间的基因交流 B.从cDNA文库中获取的目的基因,既无启动子,又无内含子 C.导入受体细胞的目的基因不一定能成功表达 D.不能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 参考答案: A 16. 如图表示为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阴影部分表示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 ②a为“J”型曲线,b为“S”型曲线 ③阴影部分的个体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 ④K值为环境容纳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D 17. 切除某动物的垂体后,血液中的 A.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也减少      B.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增多 C.生长激素增多,甲状腺激素也增多      D.生长激素增多,甲状腺激素也减少 参考答案: A 略 18. 如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M、N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  )   A.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   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弱 C.d<b时,M与N竞争激烈           D.M、N将呈现“J”型增长 参考答案: C 19. 右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I、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  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参考答案: A 20. 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是生产者,B、D、E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 B.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A、B、C、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C.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A→D→E→B D.E每增加1kg的体重,至少需要25kg的A 参考答案: D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分析图解:根据生产者和大气二氧化碳库的双箭头可以初步确定AC为生产者和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其中之一,并且所有生物均指向大气,因此C是大气,A是生产者,则D、E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并且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A→D→E. 【解答】解:A、图中AC之间为双箭头,分别为生产者和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其中之一,由于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均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流向大气二氧化碳库,因此C是大气,A是生产者,则D、E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A错误; B、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B错误; C、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而图中B是分解者,C错误; D、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A→D→E,题中要求“至少需要”,因此用20%的能量传递率计算,则至少需要A=1÷20%÷20%=25kg,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相关知识,考生掌握物质循环图解中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判断,并掌握相关技巧,如双箭头是指生产者和大气之间关系,并且所有生物均指向大气;识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成分;明确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并能够进行相关能量传递的计算,通过题中“至少”确定能量传递率. 21. 下列技术能更好保持亲本性状的是 A.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 B.利用杂交获得的杂种植株 C.利用花药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