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王桥乡联合中学高二生物联考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河南省商丘市王桥乡联合中学高二生物联考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 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 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 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参考答案: C 2. 下列关于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采用平板计数法获得的菌落数往往少于实际的活菌数 B.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一个活菌会形成一个菌落 C.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采用密度较大的平板进行计数 D.在某一浓度下涂布三个平板,若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差别不大,则应以它们的平均值作为统计结果 参考答案: C 略 3. 下图甲表示人体脊髓反射弧模式图,乙表示人体神经元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甲图中,刺激结构④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结构是[ ]________,该结构在组成上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图中的C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___;兴奋不能从C传到A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图中,若刺激A点,电流计B将偏转_______次;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发现神经纤维在一次兴奋后,其细胞膜不能再恢复到静息状态,所以带电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 (4)甲图中,提供电刺激设备、电位测量仪等必要的实验用具,验证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进行单向传导的步骤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⑤ 效应器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2)树突膜或胞体膜 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2 主动运输 (4)先电刺激②(或②上一点),测量④上有无电位变化;再电刺激④(或④上一点),测量②上有无电位变化 甲图是一典型的人体脊髓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从图中可看出,①为感受器,②为传入神经,③为神经中枢,④为传出神经,⑤为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乙图中C为突触部分的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胞体膜,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神经冲动只能由前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后一个神经元,而不能逆向传递,即:单向传递。在乙图中若刺激A点,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所以指针要偏转两次。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细胞中ATP量不足),则神经纤维在一次兴奋后,其细胞膜不能再恢复到内负外正的状态,说明离开了ATP,带电离子就不能通过细胞膜,所以,带电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要验证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进行单向传递,也就是说只能由前一个神经元传递给后一个神经元,而不能由后一个神经元传递给前一个神经元,所以,先用电刺激②(或②上一点),测量④上有无电位变化;再电刺激④(或④上一点),测量②上有无电位变化就可以了。 4. 右图为一定时间内森林生态系统中几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以下分析符合事实的是 A.甲、乙、丙三个种群间的关系为竞争关系 B.A——F点中,种群丙在A点时种内斗争最激烈 C.信息可以从乙传递到丙,而不会从丙传递到乙 D.如果乙种群数量增多,则甲和丙种群数量都减少 参考答案: B 5. 完成呼吸、排尿、阅读反射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 A.脊髓、大脑、大脑 B.脑干、脊髓、大脑   C.大脑、脊髓、大脑 D.脊髓、脊髓、脑干 参考答案: B 6. 存在于RNA而不存在于DNA,存在于叶绿体而不存在于线粒体,存在于动物细胞质而不存在于植物细胞质的糖类物质分别是(  ) A. 核糖、葡萄糖、糖原    B. 脱氧核糖、核糖、纤维素 C. 核糖、脱氧核糖、麦芽糖    D. 脱氧核糖、葡萄糖、淀粉 参考答案: A 试题分析:存在于RNA中的糖类是核糖,DNA中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排除B与D项。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够合成葡萄糖,而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的二,三阶段,但是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只能利用丙酮酸。而C项中的脱氧核糖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都存在,故排除C。糖原为动物体内的多糖。所以选A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中糖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识记,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7. 下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某种免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由造血干细胞形成的a、b、c细胞内mRNA的种类有所不同     B.②过程包含b细胞上相应的受体与f细胞膜上的抗原一MHC复合体结合过程,③过程参与的化学物质有白细胞介素-2     C.④⑤⑥过程属于细胞免疫,⑥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D.Y主要在内环境中发挥作用,与Y合成和分泌有关的膜性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参考答案: C 略 8. 假若某植物种群足够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 A.1/9      B.1/16     C.4/81    D.1/8 参考答案: B 9. 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下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C。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激素甲为___________,激素乙通过_______的途径作用于内分泌腺。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即出现“寒报”,有助于体温________。综合图解分析,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________。 (2)高温持续期,机体的散热量___________产热量,此阶段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垂体释放_____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能力__________,从而减少尿量。 (3)体温下降期,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2). 体液运输    (3). 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上升到38.5℃)    (4).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5). 等于    (6). 抗利尿激素    (7). 增强    (8). 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为体温调节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激素甲表示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乙表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图中增加产热的方式有骨骼肌收缩和甲状腺激素调节使代谢增强,减少散热的方式是皮肤血管收缩。 【详解】(1)根据题图可知,图中激素甲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乙是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的途径作用于内分泌腺。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会产生大量热量,从而有助于体温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综合图解分析,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2)高温持续期,人的体温维持相对稳定,机体的散热量等于产热量,此阶段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可增强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量。 (3)体温下降期,机体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大,以增加散热量,机体还可以通过汗腺分泌增加散热量。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体温调节的过程和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要求学生能识别判断图中激素的名称和功能,明确保持体温相对稳定的原因是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平衡。 10. 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反映的种间关系依次为(  ) A.竞争、寄生        B.共生、寄生      C.寄生、竞争       D.竞争、捕食 参考答案: D 11. 实验室内模拟DNA的复制所需要的一组条件是 ①有关酶    ②能量    ③DNA模板    ④核苷酸   ⑤脱氧核苷算   ⑥适宜的温度 ⑦适宜光照 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④⑤⑦ 参考答案: C 12. 下列有关细胞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内质网与蛋白质、脂质、核酸的合成有关     B.分泌蛋白合成越旺盛的细胞,其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越快     C.受抗原刺激后的B细胞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加强     D.叶绿体光合作用中产生的葡萄糖可直接转移到线粒体中彻底氧化分解 参考答案: B 13. 下图甲、乙、丙、丁表示的是四株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之比是3:1     B.甲、丁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之比是1:1:1:1     C.四株豌豆自交都能产生基因型为AAbb的后代     D.甲株中基因A与a的分开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 参考答案: C 14. 实验表明,乙烯能抑制根系生长;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根系生长,稍高浓度的生长素则抑制根系生长。有关解释合理的是(  ) A.生长素与乙烯相互转化          B.生长素可诱导乙烯的合成 C.生长素与乙烯的化学本质相同    D.生长素对乙烯进行负反馈调节 参考答案: B 15. 下图是人体部分组织示意图,A、B、C、D表示结构,①、②、③、④表示液体,有关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②可以进人A、C、D     B.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③ C.血红蛋白属于①的成分  D.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 参考答案: C 16. 一个科研小组对某温带湖泊及周边环境进行了生态学调查,此湖泊中生活着不同类型的植物和动物,夏季和冬季不同水层中溶氧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调查时发现,绿藻和蓝藻主要分布在水体的表层,引 起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该区域光照充足 B.绿藻与蓝藻的主要区别是绿藻有核被膜 C.调查结果表明,夏季湖水6--10米深处溶氧量急剧下 降,其主要原因是植物的光合作用相对弱 D.在6--10米这一水层中冬季湖水溶氧量明显高于夏季的原因可能是冬季温度低,生物的需氧呼吸减弱,对氧的消耗相对减少 参考答案: C 略 17. 通常用来作为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是  A.菌落的特征     B.细菌的形态      C.细菌体积      D.细菌结构 参考答案: A 18. 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造成的。下列各项中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     A. 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 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 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      D. 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中滞留大分子物质 参考答案: C 19. 那边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法 B.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采用标志重捕法 C.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D.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参考答案: B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