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南省湘潭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高分预测提分卷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台痕一寸深。浊(zhuò)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B.密匝(zhā)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C.雨季则有青头菌(jùn)、牛肝菌,味极鲜腴。 D.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yé)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田筹       行旅       修面整容       疏林薄雾 B.宏敞       摄取       内忧外患       逆水行驶 C.城郭       酒肆       无遐一顾       无所不备 D.御下       槽船       繁而不乱       结构严谨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每位共产党员都必须坚持原则,保持纯洁的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绝不能首鼠两端,更不能见风使舵。 B.在我国第二艘航母的设计建造过程中,工程师们充分发扬锲而不舍的工匠精神,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C.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朗读者》,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文化节目,像一道清流浸润人心,掀起了全民朗读的热潮。 D.初夏时节,安顺旧州山里江南百花争艳。各地游客慕名而来,趋之若鹜。 4、下面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因此,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B.中国女排击败了在赛前经过周密的准备的古巴队,一举进入了争夺雅典奥运会冠亚军的位置。 C.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是关系到我国的改革开放能否继续发展下去的大问题。 D.为了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错误,我们一定要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并切实加以改正。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②夕阳西下,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③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④前不见古人,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⑤__________,相去复几许。(《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⑥征于色,__________,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默写李贺《雁门太守行》的前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文言语段,完成各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五色交辉(       )       (2)晓雾将歇(       ) (3)月色入户(       )       (4)但少闲人(       )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对选文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答谢中书书》凝聚了作者游赏江南山林的情韵,首先表现为作者山水意识的强烈和深湛。 B.从结构上看,《答谢中书书》通过两个不同时空层次的描写,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写出了山的性灵之美。 C.《记承天寺夜游》寥寥数笔,摄取了一个生活片段。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寓于叙事、写景之中。 D.《记承天寺夜游》点染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这空灵的境界也映射出作者内心对于现实的畏惧和逃避。 4.结合链接材料和选文[乙],谈谈你对苏翁“闲人”的理解。 【链接材料】 行香子·清夜无尘   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两个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在北岸防守的是川军李全山的第三十八团。这个团的先头部队三营,就是与红军隔河举着火把齐头并进的那支川军。三营的先头连比红一军团四团早两个小时到达泸定桥,连长饶杰命令士兵立即拆桥板,但是由于士兵们实在太累,又有不少人犯了鸦片烟瘾,因此桥板拆得极其缓慢。三营营长周桂到达之后,增派了士兵去拆桥板,同时开始构筑阻击工事。天亮的时候,团长李全山率李昭营到达北岸桥头堡,南岸红军的四团也到了,双方没有犹豫就开始了射击。团长李全山命令周桂的三营负责守卫桥头堡,李昭营配置在两翼火力掩护。 ②万丈深渊之间,仅凭几根铁索就想突击到河这边来,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至少川军是这么想的。因此,他们一边向河对岸射击,一边不断地向红军高喊:“有种的你们飞过来!” ③下午四时,中国工农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战斗打响了。 ④没有任何别的可以选择的出路,只有迎着枪林弹雨强行冲过十三根寒光凛冽的铁索。 ⑤激越嘹亮的军号声震荡着千年峡谷。 ⑥二十二个年轻的红军勇士向铁索冲去。 ⑦铁索剧烈地摇晃起来。 ⑧川军开始了疯狂的射击,红军的掩护火力也开始了猛烈的压制。炮弹呼啸,大河两岸皆成一片火海。川军的子弹打在铁索上,火星迸溅。红军勇士一手持枪,一手抓索,毫无畏惧地一点点向北岸靠近。 ⑨三连连长王友才带领的官兵紧紧地跟在后面,他们人人抱着木板,只要前面的突击队队员前进一步,他们就在铁索上铺上一寸。 ⑩川军无法想象红军竟然这样向他们靠近了!看着在铁索上越来越近的红军,他们惊骇地瞪大了眼睛,他们不知道世间除了红军,还有什么人能够空悬在万丈深渊上顺着那些摇晃的铁索发起冲击。 ⑪南岸的军号声连续不断地怒号着。 ⑫红军所有的掩护火力愤怒地喷射着。 ⑬二十二名红军突击队队员没有一人中弹掉下深渊,勇士们在川军轻重机枪和炮火的阻击下已经靠近了泸定桥北岸的桥头堡。 ⑭这与其说是一场战斗,不如说是意志和勇气的较量。看着攀着光溜溜的铁索冲过来的红军勇士,川军目瞪口呆,惊恐万分。他们平生从未见过这样舍生忘死的场面。他们曾经听说过红军是打不死灭不尽的,今天终于亲眼看见了,他们射击的手开始忍不住地发抖。 ⑮就在红军勇士即将接近北岸的时候,北岸桥头突然燃起了大火——川军把拆下来的桥板堆在桥头,泼上煤油点燃了。 ⑯大火封住了桥头。 ⑰火势凶猛,映红了渐渐暗下来的黄昏天色。 ⑱攀在最前面的廖大珠连长喊了一声:“同志们,跟我前进!”然后他站起身,第一个冲进了火海。 ⑲第二个迎着火海冲进去的,是一个苗族小战士。 ⑳接着,突击队队员一个跟着一个冲进了大火之中。 ㉑头发、眉毛和衣服都被烧焦的红军勇士冲过了火焰,冲上了泸定桥桥头堡阵地。后续梯队踩着桥板,不顾一切地过了桥,蜂拥进泸定县城。 (节选自王树增《长征》) 【乙】 ①安顺场以西四百里,峡谷高耸,河流又窄、又深、又急的地方,有条有名的铁索悬桥叫做泸定桥。这是大渡河上西藏以东的最后一个可以过河的地方。现在赤脚的红军战士就沿着峡谷间迂回曲折的小道,赤足向泸定桥出发,一路上有时要爬几千英尺高,有时又降到泛滥的河面,在齐胸的泥淖中前进。如果他们能够占领泸定桥,全军就可以进入川中,否则就得循原路折回,经过彝族区回到云南,向西杀出一条路来到西藏边境的丽江,迂回一千多里,很少人有生还希望。 ②泸定桥建桥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同华西急流深河上的所有桥梁一样都是用铁索修成的。一共有十六条长达一百多码的粗大铁索横跨在河上,铁索两端埋在石块砌成的桥头堡下面,用水泥封住。铁索上面铺了厚木板做桥面,但是当红军到达时,他们发现已有一半的木板被撬走了,在他们面前到河流中心之间只有空铁索。在北岸的桥头堡有个敌军的机枪阵地面对着他们,后面是一师白军据守的阵地。当然,这条桥本来是应该炸毁的,但是四川人对他们少数几条桥感情很深;修桥很困难,代价也大。据说光是修泸定桥“就花了十八省捐献的钱财。”反正谁会想到红军会在没有桥板的铁索上过桥呢,那不是发疯了吗?但是红军就是这样做的。 ③时不可失。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但是别的人越来越爬近到桥中央,桥上的木板对这些敢死队起了一点保护作用,敌人的大部分子弹都迸了开去,或者落在对岸的悬崖上。 ④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他们自己的斗志受到了影响;也许他们故意开乱枪不想打死他们;也许有些人暗中祈祷对方冒险成功!终于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拉开一个手榴弹,向敌人碉堡投去,一掷中的。军官这时急忙下令拆毁剩下的桥板,但是已经迟了。又有几个红军爬了过来。敌人把煤油倒在桥板上,开始烧了起来。但是这时已有二十个左右红军匍匐向前爬了过来,把手榴弹一个接着一个投到了敌军机枪阵地。 ⑤突然,他们在南岸的同志们开始兴高采烈地高呼:“红军万岁!革命万岁!大渡河三十英雄万岁!”原来白军已经仓惶后撤!进攻的红军全速前进,冒着舔人的火焰冲过了余下的桥板。纵身跳进敌人碉堡,把敌人丢弃的机枪掉过头来对准岸上。 (节选自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1.【甲】【乙】两文讲述同一个故事,请给【甲】文拟一个标题并阐明理由。 标题: 理由: 2.下面这段描写是否符合纪实文学对真实性的要求,请简要分析。 看着攀着光溜溜的铁索冲过来的红军勇士,川军目瞪口呆,惊恐万分。他们平生从未见过这样舍生忘死的场面。他们曾经听说过红军是打不死灭不尽的,今天终于亲眼看见了,他们射击的手开始忍不住地发抖。 3.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译本序中说:“这本书有的地方写得过分,有的地方写得不够。”【甲】文第一段中画线的句子【乙】文没写到,你觉得是王树增写得过分,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