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邳州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高分预测模拟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花苞(bāo)        娇媚(mèi)        诱惑(huò)        彩棱镜(lèng) B.睫毛(jié)        掩饰(shì)        高邈(miǎo)       绿茵茵(yīn) C.莅临(lì)          吝啬(lìn)        干涩(sè)          淅淅沥沥(xī) D.粗犷(guǎng)     静谧(mì)          晒干(shài)       咄咄逼人(duō)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各得其所   花枝招展   咄咄逼人   喜出望外 B.絮絮叨叨   恍然大悟   模模糊糊   翻来复去 C.繁花嫩叶   小心翼翼   呼朋引伴   美不圣收 D.苦心孤诣   洗耳恭听   不求深解   鸦雀无声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端午节包粽子、插艾叶、赛龙舟等传统习俗,已在我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B.在第五届国际矿博会上,当看到世界最大碧玺“长征火箭”时,我的脚步戛然而止。 C.5月22曰,恐怖分子在英国曼彻斯特了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恐怖袭击,造成22死59伤。 D.张大爷是个棋迷,连走路、吃饭、睡觉都在琢磨棋谱,真是乐此不疲。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荆州是一座文脉源远流长的城市,灿烂文明并非尘封的过往,也是今天的宝贵财富。 B.位于沙市江汉路的江渎宫,据说是屈原的寓居之地,也是《橘颂》《天问》的作者。 C.李白、杜甫都曾在荆州居留,青莲巷、杜工部巷至今仍是荆州人流连驻足的地方。 D.由于“公安三袁”引领了一代文风,得到了历代文人推崇并影响五四新文化运动。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名句默写(10) (1)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 (2)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3)采菊东篱下,________。 (4)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5)__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 (6)晓战随金鼓,_______。 (7)蒌蒿满地芦芽短,________。 (8)________,志在千里。 (9)操千曲而后知音,_________。 (10)安不忘危,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文,回答以下各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静以修身 ②非学无以广才 ③年与时驰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作者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除了淡泊外,还需要哪两个?为何要写这封信?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删减),完成下面小题。 ①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②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③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④“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⑤“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⑥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⑦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⑧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⑨“人都到那里去了!” ⑩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⑪“读书!” ⑫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1.请用简介的语言概括选文写的作者在三味书屋的几个生活片段。 2.选文中的“先生”有许多看似矛盾的地方,具体有哪些?从这些矛盾之处,你怎样评价这位先生? 3.默读是读书的一种重要方式,其中加批注、勾重点、画问题,写体会等又是默读训练中常用的方法。请你结合选文运用画问题、写体会的方法,就默读过程中的某个问题,写出自己的思考体会。(不得引用本题以外其他问题) 4.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中的划线的两句话中“只”和“只要”的表达作用是具体地表现了“我”碰壁以后求知欲受到的束缚和挫折。 B.三味书屋后面的园子不如百草园多彩有趣,但学生们却仍玩得有滋有味。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为了反衬三味书屋读书生活的单调和枯燥。 C.选文中“我们”念的句子没有标点停顿,“先生”念的句子不仅有停顿而且有语气词,说明“我们”朗读没有掌握技巧,“先生”经验丰富,掌握了朗读技巧。 D.联系原文,可以看出鲁迅希望有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相对宽松的教育环境,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有助于孩子的创造力发挥的教育。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概括作者笔下“沧海”的两个特点。 (2)作者借“观沧海”以“咏”其“志”,请写出所咏之“志”的含义。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发挥你的想像,把“友人”遭驳斥后的神态、心理活动及言行描述出来,100字以内。 七、作文(共40分) 当女娲将小人儿造出来后,面对这远古洪荒的场景,此时此刻这些小人儿除了欢呼雀跃外,还有着怎样的言行举止?他们会对女娲母亲说些什么?请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写一个100字左右的片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