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安徽省宁国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点睛提升测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词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堡垒(lěi)            辜负(gū)             凛冽(lǐn liè)                 吞噬(shì) B.疲惫(bèi)          钦佩(qīng)            鲁莽(mǎng)                 毡鞋(zhān) C.保佑(yòu)          厄运(è)               拯救(chéng)               恶劣(liè) D.羸弱(yíng)        毋宁(wú)             蹒跚(pán shān)            告罄(qìng)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颠峰   奴隶   污秽     埋葬 B.诧异   浊流   缠绕     田垄 C.斑斓   亘古   懊侮     石碾 D.屏嶂   钥匙   誓言     嗥鸣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件事错综复杂,虽经多方核查,仍给人扑朔迷离之感,使人难明真相。 B.这两大山系,奔流出数万条溪泉河流,汇聚成这九曲连环、奔腾呼啸的江流。 C.垃圾广告、恶意插件、暴力游戏和八卦新闻等充斥着互联网,令网民不厌其烦。 D.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祖国的安定团结更加激发了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爱国主义热情。 B.我家花台上放着白玉兰、玫瑰两盆花卉。 C.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D.他那崇高的品德,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填空。 (1)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富于哲理,借情抒景,表达自己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下的蕴涵丰富人生哲理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欧阳修曾叹: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其实,《己亥杂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诗句,又何尝不是一种新意呢?它不是表现了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吗?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木兰诗》文段,完成小题。 (1)卿卿复卿卿,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2.对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 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 3.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急迫。 B.写战争到来的悲凉气氛。 C.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 D.写行军旅途的欢快。 4.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C.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D.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5.选出不是对偶句的一项( ) A.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B.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C.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D.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6.根据选文对木兰形象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勤劳善良 B.孝顺明理 C.勇敢刚毅 D.徒慕名利 7.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第3段中的排比句“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词并非实指,渲染了木兰准备出征时的紧张与繁忙,烘托了木兰整装待发的豪迈气概。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表现了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的雄姿。 C.“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一句描写边塞夜景,表现出木兰在战场上生活的艰辛。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句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小偷车夫和老头① 萧红 木柈②车在石路上发着隆隆的重响。出了木柈场,这满车的木柈使老马拉得吃力了!但不能满足我,大木柈堆对于这一车木柈,真象在牛背上拔了一根毛,我好象嫌这柈子太少。 “丢了两块木柈哩!小偷来抢的,没看见?要好好看着,小偷常偷柈子……十块八块木柈也能丢。” 我被车夫提醒了!觉得一块木柈也不该丢,木柈对我才恢复了它的重要性。小偷眼睛发着光又来抢时,车夫在招呼我们: “来了啊!又来啦!” 郎华招呼一声,那竖着头发的人跑了! “这些东西顶没有脸,拉两块就得啦吧!贪多不厌,把这一车都送给你好不好?……”打着鞭子的车夫,反复地在说那个小偷的坏话,说他贪多不厌。 在院心把木柈一块块推下车来,那还没有推完,车夫就不再动手了!把车钱给了他,他才说:“先生,这两块给我吧!拉家去好烘火,孩子小,屋子又冷。” “好吧!你拉走吧!”我看一看那是五块顶大的他留在车上。 这时候他又弯下腰,去弄一些碎的,把一些木皮扬上车去,而后拉起马来走了。但他对他自己并没说贪多不厌,别的坏话也没说,跑出大门道去了。 只要有木柈车进院,铁门栏外就有人向院里看着问:“柈子拉(锯)不拉?” 那些人带着锯,有两个老头也扒着门扇。 这些柈子就讲妥归两个老头来锯,老头有了工作在眼前,才对那个伙伴说:“吃点么?” 我去买给他们面包吃。 柈子拉完又送到柈子房去。整个下午我不能安定下来,好象我从未见过木柈,木柈给我这样的大欢喜,使我坐也坐不定,一会跑出去看看。最后老头子把院子扫得干干净净的了!这时候,我给他工钱。 我先用碎木皮来烘着火。夜晚在三月里也是冷一点,玻璃窗上挂着蒸气。没有点灯,炉火颗颗星星地发着爆炸,炉门打开着,火光照红我的脸,我感到例外的安宁。 我又到窗外去拾木皮,我吃惊了!老头子的斧子和锯都背好在肩上,另一个背着架柈子的木架,可是他们还没有走。这许多的时候,为什么不走呢? “太太,多给了钱啦?” “怎么多给的!不多,七角五分不是吗?” “太太,吃面包钱没有扣去!”那几角工钱,老头子并没放入衣袋,仍呈在他的手上,他借着离得很远的门灯在考查钱数。 我说:“吃面包不要钱,拿着走吧!” “谢谢,太太。”感恩似的,他们转过身走去了,觉得吃面包是我的恩情。 我愧得立刻心上烧起来,望着那两个背影停了好久,羞恨的眼泪就要流出来。已经是祖父的年纪了,吃块面包还要感恩吗? 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萧红散文集》 【注释】①该篇创作于一九三五年三月至五月间,之前萧红从封建地主家庭出走,在哈尔滨过着饥寒交迫、漂泊无定的生活。②柈:bàn,大块木柴 1.用下列诗句批注阅读本文的感受,恰当的一项是() A.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B.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C.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运用表格中提示的方法,结合描写车夫或老头言行的语句,具体分析他们的形象特点。 3.结合全文,赏析下面这段文字,可以从表达方式、行文节奏、画面色调等角度思考。 夜晚在三月里也是冷一点,玻璃窗上挂着蒸汽。没有燃灯,炉火颗颗星星地发着爆炸,炉门打开着,火光照红我的脸,我感到例外的安宁 4.萧红和杨绛在各自的文章中都写到了“愧”,谁的“愧”打动了你?为什么? 【附】杨绛《老王》结尾:“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凡年过去了,我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木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以______字领起。表现了诗人________的豪情壮志。 2.请简要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诗。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①书信不仅传承文化,更传递感情,同时也真实地记录了时代的变迁。②古人写信,内容包罗万象,把天气地理、风俗人情,都被写入了书信。③在书信中,人们议论时政、品尝诗文、训诫子弟、抒情言志乃至谈情说爱、讨论物价等等。④所以,书信不知不觉于无形之中成了历史文化的记录者和传承者。 (1)第①处语序不当,应将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互换位置。 (2)第②处结构混乱,应将_____________删去。 (3)第③处搭配不当,应_____________把改为_____________。 (4)第④处成分赘余,应删去____________。 七、作文(共40分) 家是一只船,载满成长的故事;国是浩瀚的海,托起点点的帆。家,展露了国的文明与荣耀;国,汇集了家的幸福与期盼。 请以“家与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围绕话题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不少于5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