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淮安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高分提分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绯红(fēi)                 诘责(jié)                 虐待(nüè)               深恶痛疾(jǐ) B.禁锢(kù)                 馈赠(kuì)                 污秽(huì)               诚惶诚恐(huáng) C.不逊(xùn)               黝黑(yǒu)                 雷同(léi)               颔首低眉(hàn) D.滞留(zhì)               折戟(jǐ)                    徘徊(huí)               长吁短叹(xū)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屋粗制烂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 B.这副劳动者的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滞留着愚顿和压抑。 C.在即将亲眼见到大活人之前,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含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 D.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终于圆了航母舰载机着舰这一强军梦。 B.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一幕真是惊心动魄。 C.科研人员殚精竭虑,使我国的无人战机在当代天空叱咤风云。 D.中国军人展示出震耳欲聋、蓬勃向上的“中国力量”。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飞行塔台内,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紧盯着监视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参数和曲线,密切跟踪正在空中调整飞行姿态的舰载机。 B.通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使国人的强军梦想实现了。 C.在两人时断时续、不急不缓的对话声中,舰、机配合得非常默契。 D.各个战位上热烈的掌声,瞬间激活了所有人紧绷的神经,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出胜利的笑容。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名句积累。 (1)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2)岂不罹凝寒?__________。(刘桢《赠从弟(其二)》) (3)纤纤擢素手,__________。(《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4)《渡荆门送别》中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 (5)《钱塘湖春行》中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湖东一带景色迷恋,并照应诗题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答秦太虚书①(节选) 苏轼 初到黄,廪入②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但痛自节俭,日用不得过百五十。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钱,断为三十块,挂屋梁上,平旦③,用画叉挑取一块,即藏去叉,仍以大竹筒别贮用不尽者④,以待宾客,此贾耘⑤老法也。 【注释】①书:元丰三年十一月,苏轼被贬黄州,写给弟子秦太虚(秦观)的一封书信。②廪入:伙食费用。③平旦:平明,早晨。④以大竹筒别贮用不尽者:把每天节省下来的钱单独存放在一个大竹筒里。⑤贾耘老:即贾收,苏轼的朋友。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月色入户 (2)盖竹柏影也 (3)廪入既绝 (4)以待宾客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此贾耘老法也。 3.《答秦太虚书》叙述了苏轼被贬黄州初期“__ ”的境况;《记承天寺夜游》描绘的月下美景“____”。(用原文回答) 4.“乐观旷达”是人们对苏轼的共同评价,请结合两文内容具体分析。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太阳和霓虹灯 ①这是我们来到北京的第三天,这一天的任务是采访三位文化艺术界名人。 ②早晨,我们先来到一位著名女演员家里。用北京人的土话说,这位“大腕”现在正“火”。从见面到讲述完自己的奋斗经历,她的眼神一直是冷漠孤傲的。讲述完毕,“大腕”严肃地说:“你们的文章写好以后一定要让我过目。”快出门的时候,她又叮嘱我们:“如果没有把握写好的话,我可以为你们推荐作者。”我们谢绝了她的好意。 ③第二个采访对象是某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见面地点定在京广大厦,这是主持人要求的。从顶层临窗的位置往下看,大街上的人如蚂蚁一样渺小,马上使人产生一种君临天下的感觉。主持人也的确给这环境争气,不时打着标准的领袖手势,言语间也常常引经据典。他偶尔也有卡壳的时候,说出文章中的一句甚至半句话后愣怔片刻,然后一挥手说:“你们回去再查吧,这么简单的东西还用从头到尾说完吗?”这使我们对他的“敬仰”又增加了一分。 ④来到季羡林老人家里已是傍晚了。秘书出来挡驾,为难地说,老人今天已接待过几个外国代表团了,最好明天再来吧。我们的日程安排得很紧,明明知道老人很累,依然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甲)秘书进去请示,老人竟答应了。秘书把时间限定为20分钟。 ⑤老人的相貌、衣着和我们想象的竟非常吻合,这可能因为那个真实的故事:几年前一个新生入学,看见路边一个淳朴得像农民一样的老者,以为是工友,便让老人帮他看管一大堆行李。这位老人欣然同意,并尽职看管达半个小时之久。几天以后,北京大学举行新生入学典礼,这个学生惊讶地发现,坐在主席台正中的,被介绍为北京大学副校长的,正是那天为自己看管行李的老者。 ⑥来之前就听说老人有两套房子,我们展开俗人的想象,非常羡慕。但看了才知道,室内空间大部分被书占据着,而供老人活动的空间极小。老式家具,陈设简单、朴素。 ⑦虽然某些问题问得幼稚,但在交谈的过程中,我们每提出一个问题,(乙)老人都要思考片刻,有两次竟手抚额头陷入长时间的思考。老人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便是认真思考,这可能已经成为老人生活中的一种习惯。由此可以看出老人的两种美德:一、尊重知识,用老人的话说就是“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说半句空”。二、尊重别人,用老人的话说就是“我的自知之明有些过了头”。 ⑧一个多小时眨眼之间就过去了。采访结束,老人一直把我们送到门口,一一握手告别。 ⑨紫禁城的傍晚很美。太阳悬挂在地平线上,光线柔和。它是至高无上的,但在某些时候却情愿寻求平等,因为它知道这种姿态更有利于交流。都市的霓虹灯也亮了起来,五彩缤纷并且极富动感,竭力招揽着人们的目光。太阳和霓虹灯同时出现,看上去竟不觉得有什么不和谐,也许因为它们都发光吧。 1.文中甲、乙两处画线句子中的“竟”都含有__________的意思,甲句中的“竟”暗含着作者的________之情,乙句中的“竟”暗含着作者的__________之情。 2.文章①~⑧段多处使用了对比手法,请从不同角度举出两例,并分析其作用。 3.文章的第⑨段有何作用? 4.结合文本谈谈你能从季羡林先生身上学到哪些优秀品质。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选出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 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 D.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2.请赏析诗歌后两句的妙处。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你在第一时空舱门口遇到一位老人,他问你到第五时空舱怎么走,请你根据下面的平面图,为他指明路线。 七、作文(共40分) 本文成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绘形描物,极为生动形象。请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写一段话,可以写一处风景,也可以表达心中的感悟。 【课文片段在线】①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元那样大,滴溜儿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②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木炭。 【写法分析】①句从形状与色泽上作喻,分别把鸡油菌比作“银元”和“鸡油”,突出了鸡油菌的特点;②句是从颜色上作喻,抓住“杨梅”与燃烧的“木炭”“炽红”的特点,突出杨梅的红色欲滴。运用比喻时,先要明确想表现本体的什么特点,然后根据这一特点展开联想和想象,寻找一个和本体相似而又完全不同类的事物来作比。一般地说,用形象的事物来比喻生疏的事物,用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用浅显的道理来比喻深奥的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