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福建省莆田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高分考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迸溅(bìnɡ)   忏悔(chàn)   涉足(shè)     赤裸(luǒ) B.矜持(jīn)     绽开(zhàn)   决眦(zì)       褪尽(tuì) C.怆然(cànɡ)   伫立(chù)     沉淀(diàn)   酒酿(liànɡ) D.服侍(sì)      瞬息(shùn)   伶仃(línɡ)   花苞(bāo)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弥高       咳嗽       马革果尸       心会神凝 B.忧郁       挚友       沥尽心血       妇儒皆知 C.稚序       轻捷       慷慨淋漓       锋芒毕露 D.疙瘩       薪金       燕然勒功       心不在焉 3、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刮目相待”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吴下阿蒙”泛指学识浅陋的人。这两个成语均出自本文。 B.文章中,孙权对吕蒙是认真相劝,而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则有调侃的味道。 C.本文通过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D.鲁肃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夏日的小镇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 B.生物学专家给大家讲了有关许多人类起源的知识。 C.《红岩》这部小说塑造了共产党员江姐的英雄事迹。 D.语文实践活动,使我们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能力。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下面是鲁迅先生的一句诗,请写出下一句。 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古人作品脍炙人口,古人智慧熠熠生辉。请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各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读准字音,是学好古诗文的第一步。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1)山门圮于河        (2)棹数小舟  2.一词多义是汉语中的常见现象。下列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自缘身在最高层             缘木求鱼 B.尔辈不能究物理             寻根究底 C.二石兽并沉焉             并行不悖 D.求二石兽于水中             求同存异 3.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翻译: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__________________,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登飞来峰》一诗中,“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来表现塔高。 B.《河中石兽》中像讲学家那样的学者对外界事物认识有限,按照常规思维原地寻找石兽,总会遭到别人无情的嘲讽。 C.《登飞来峰》一诗将写景和抒情紧密结合起来,借写登高远望的感受,以理入诗,蕴含“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D.《河中石兽》一文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断”的深层思考。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萨拉的夏天 【美】朱利·布罗森·卡瓦奇 车子在白色灯塔脚下停了下来,车上的两个人看着眼前这个巨大的湖。波浪轻轻拍打着湖岸,仿佛在欢迎他们的到来。“就是这里了,萨拉。北风灯塔,我们的新家。” 那天晚上,萨拉和爸爸就在他们的新家住下了。爸爸领着她经过一个狭窄的、弯曲的楼梯,上到一个四面都是玻璃窗户的小屋。萨拉把手放在玻璃上,紧张地看着下面的湖。她数了一下,至少有20艘渔船在湖面上,但她看不到湖的对岸。 在屋子中间,萨拉看到了那个巨大的玻璃罩子,它看起来就像一个蜂房,几乎有她那么高。爸爸把手伸进去,给里面的一盏小灯注满煤油。“千万不能碰这盏灯。”爸爸说,“但你可以帮助我。因为这盏灯必须在日落时准时点亮,到时你可以给我发出指示。” 萨拉看着太阳慢慢沉入了湖里,湖面上镀上了一层金光。当她再也看不到一丝光亮的时候,她转过身说:“爸爸,点灯!”爸爸擦亮了火柴,当火柴点燃灯芯的一瞬间,整间屋子顿时亮如白昼。微弱的灯光经过放大镜瞬间变得巨大,透过窗户,向漆黑的水面蔓延。 萨拉认为爸爸的工作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每天黄昏,她跟着他来到灯塔,专注地看着太阳,在该点灯的那一刻给他发出指示。每天晚上,爸爸都守着灯光直到天亮,确保它不会熄灭。 一天早上醒来时,萨拉发现天阴沉沉的。那天,爸爸一整天都呆在悬崖上,一直盯着湖面上的那些渔船。“爸爸,你为什么不到屋里暖和暖和?”“我不喜欢这种天气。等所有渔船上岸后,我再休息。”爸爸答道。 下午,湖面开始变得波涛汹涌。雨点落在萨拉的额头上。波浪变得更高时,渔船相继回到了避风港。 突然,爸爸叫了起来。他跑到灯塔脚下,迅速解开救生艇的绳子。这时,远处响起了轰隆隆的雷鸣。萨拉焦急地问:“出什么事了?”“一个渔民遇到麻烦了。”爸爸说道。“但是,爸爸,你不能出去。暴风雨就要来了!”萨拉大喊。“我会没事的,萨拉。你在屋里等我。”说完,他把救生艇推进湖里,跳上去,开始划动双桨,朝湖的深处迅速划去。 萨拉恐惧极了。她跑上灯塔,通过望远镜,看到那艘渔船正在波涛中挣扎。爸爸的救生艇快要靠近它了,但巨大的波浪又把它们分开了。 萨拉的心在颤栗。暴风雨在屋外怒吼,而且天空很快暗下来了。萨拉几乎无法看到爸爸的救生艇以及那艘渔船了。 萨拉大惊,她意识到太阳已经完全躲到到雷雨云后面去了。爸爸不在家,无法亲自点灯。她紧张地盯着火柴盒。爸爸曾说过,千万不能碰那盏灯。 现在,萨拉几乎看不见任何东西了。爸爸在哪里?如果他的救生艇翻了怎么办?如果他无法游回岸边怎么办?如果他找不到回家的路怎么办? 萨拉抓起火柴。当亮光穿透黑暗时,萨拉的泪水涌了出来:“我必须让它整晚都亮着!” 接近黎明时,雷声停止了,雨也停了,灯火还在燃烧。 萨拉走下灯塔,来到湖边,爬上爸爸观察渔船的那个悬崖。 突然,远处的两个黑点引起了她的注意。是爸爸的救生艇和那艘渔船! 一个小时后,爸爸和那位渔民回到了岸边。萨拉扑进了爸爸的怀里:“爸爸,我害怕极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点亮了灯,我想你也许找不到回家的路。” “我很高兴你点亮了灯,萨拉。我们整晚都跟着它。” “爸爸,你还好吧?” “没事。暴风雨把我们吹到了对岸,但我们最终回来了。”顿了顿,爸爸又说:“萨拉,我不得不承认,这个夏天你长大了许多。” 不知是因为激动,还是冷,萨拉的身体在轻轻发抖。爸爸把外套披在她的肩上,笑道:“我想我再也不需要向上级申请一个助手了!” 萨拉裹紧爸爸的外套,心里充满了自豪。 1.请按照故事发展的脉络,从萨拉的角度补全情节。 跟随爸爸来到北风灯塔安家(开端)→__________(发展)→__________(高潮)→得到爸爸的肯定和赞许(结局) 2.结合语境,揣摩句中加点词语所表现的人物心理。 (1)她紧张地盯着火柴盒。爸爸曾说过,千万不能碰那盏灯。 (2)萨拉扑进了爸爸的怀里:“爸爸,我害怕极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3.联系上下文,说说第二段画线句子在文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4.萨拉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5.爸爸为什么认为萨拉能做自己的助手了?请分点作答。 五、诗歌鉴赏(共5分) 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甲】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乙】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诗中“浮云”寓意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B.【乙】诗前两句描述了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 C.【甲】诗一二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借写峰上古塔之高,表现了诗人的立足点之高。 D.【乙】诗“题西林壁”中的“题”是“题目”的意思。 2.对两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两首诗的诗人都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 B.两首诗前两句都侧重写景,为后两句做铺垫。 C.【甲】诗表达了作者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D.【乙】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看山的感受,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身在此山中”的哲理。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念:______       悠悠:______   造化:______   钟:______ 缘:______       眼:________   豚:______       若许:______ 叩门:______   落红:______ 七、作文(共40分) 书包里有褶皱的书本、崭新的文具;书包里有妈妈亲手装的水果,有自己偷偷放进去的漫画书……一笔一纸勾起儿时的记忆,一字一句唤出青春的希望。孩童的懵懂、少年的青涩,父母的期望、老师的教诲,都在书包里积聚! 请以《书包里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不少于650 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