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西省高安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评估模拟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褶皱(zhě)            臀部(diàn)                 骨骼(gé) B.潮汐(xī)          驮着(tuò)               携带(xié) C.陨石(yǔn)            衍射(yǎn)                  排斥(chì) D.熔化(ròng)       深渊(yuān)             铱(yī) 2、下列各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萌发   翩然       物侯       孕育 B.纬度     盘旋       彗星     岛屿 C.迁徒     衍射       雾霭     缄默 D.沼泽     沙砾       既使     帷幕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次青少年宫组织的国学知识竞赛,试题题量多、难度大,令我叹为观止,深感自己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 B.不管面对多么惊心动魄的场面,他总是临危不惧,让人十分钦佩。 C.多么美丽的年华,在此地邂逅人生中第一场大雪,情不自禁地沉醉在冰天雪地的世界,迷恋上白雪皑皑的冬季。 D.从靶场回来的路上,大伙兴高采烈地谈论着打靶比赛的情况。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在听老师讲课时,应尽量避免讲小话。 B.我国人工栽培山茶花的历史大约有三百年左右。 C.洱海保护“七大行动”实施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D.新版《三打白骨精》以其华丽的3D制作技巧、虚实结合的特效手法,国内影视从业者们引发深思。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问题。 (1)本文强调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一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尤清冽                                      尤:非常 B.悄怆幽邃                                      邃:深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于是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2.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太阳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C.相与步于中庭——(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D.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院子里的月光如积水般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写景物都采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甲文“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作者巧妙地把“佁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动静结合,尤能显出鱼的活泼。乙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澄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前者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后者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 B.甲乙两文都写到了“乐”。甲文“心乐之”是作者一开始内心愉悦的表现,但他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抑郁的心情,因此“乐”是短暂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所以才“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乙文写了作者寻友“为乐”,在这游乐中又传达出作者复杂微妙的感情: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落寞、人生的感慨和自我排遣的旷达。 C.甲乙两文作者都遭遇贬谪,都借描写游玩的景色表达情感。甲文作者被贬永州,在写景中传达出作者贬居生活的清闲孤寂和乐观豁达之情;乙文作者被贬黄州,因无人与自己一同赏月,只好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在写景中表达出作者被贬的凄苦悲凉和孤寂哀怨之情。 D.甲乙两文写景对象不同。甲文用了“水尤清冽”“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等句,写出了小石潭的水和石的特点;乙文则重点写了月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描写了月色的空明。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对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纬度是影响物候现象来临最重要的因素。 B.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纬度、经度、高下差异和古今差异。 C.物候变化对动植物产生很重要的影响。 D.研究物候现象有助于农业发展。 2.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的例子,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B.选文按照从主到次的逻辑顺序介绍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各种因素。 C.“凡是近海的地方”中的“凡是”强调无一例外,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与农业丰收有密切的关系。 3.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把决定物候现象的因素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此外,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这样安排使文章条理清晰。 B.“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的原因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C.在说明经度的差异这个影响物候的因素时,因为这是读者最为熟悉的因素,用两个常见的例子使读者感到更亲切。 D.最后一段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古今差异。 4.下面的说法中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大自然的语言”中的“语言”指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 B.从选文中可以知道,纬度、经度与地势高下的差异三方面决定了物候来临的时间。 C.④段中的最后一句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D.所选的五段文字之间的层次关系应该这样划分:①|②③④|⑤。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蒹葭》,回答下列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文中词语解说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实写之词,伊人在河水的那一方,他因此上下追寻。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追求者的深情执着。 D.“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沚”是说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境,仿佛置身于州岛上,可望而不可及。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每章开头以景起兴,渲染了萧索凄迷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所思不见的惆怅心情。 B.本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反复吟咏,显得婉转缠绵,滋味隽永,大胆而热烈地传达出主人公执着而细腻的思想感情,十分动人。 C.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