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细胞定向迁移时会从后缘拉出收缩丝(由弹性纤维形成的管道),收缩丝的顶端能生长出一些囊泡状的迁移体,细胞借助收缩丝的收缩将胞内一些受损线粒体、某些mRNA等转运至迁移体中,迁移体随着收缩丝的断裂被释放,为细胞外空间或周围细胞所摄取,从而实现了对受损线粒体的清除,而某些mRNA随迁移体进入周围细胞后翻译成的蛋白质可以改变该细胞的行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迁移体的形成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细胞通过迁移体将胞内受损线粒体释放出去的过程属于胞吐 C.通过迁移体能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D.迁移体清除受损线粒体的作用机理与溶酶体相同 2.线粒体DNA(mtDNA)是一个由16569个碱基对组成的双链环状DNA,含有37个基因,能够编码多种RNA以及多种蛋白质。mtDNA上的基因突变会引发多种线粒体功能障碍遗传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组成mtDNA的两条链中分别有一个脱氧核糖只连接一个磷酸基团 B.组成mtDNA的16569个碱基对依次编码连续排列的37个基因 C.mtDNA上基因突变引发的遗传病只能通过母方遗传给后代 D.用PCR技术检测某线粒体功能障碍遗传病是否由mtDNA上的基因突变引起时需加入4种引物 3.转运蛋白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其功能是协助某些离子和小分子有机物等实现跨膜运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载体蛋白转运分子或离子的过程中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 B.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 C.借助转运蛋白顺浓度梯度进行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 D.细胞膜上转运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是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 4.下列关于“探究pH对胰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将胰蛋白酶置于不同pH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后再与反应物混合 B.反应结束后向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可检测出酶的作用效果 C.两支试管中的pH不同,其反应速率可能相同 D.pH过低或过高对胰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机理相同 5.EdU是一种胸腺嘧啶核苷酸类似物,能与A配对掺入正在复制的DNA分子中。将某连续分裂的细胞放入含EdU的培养液中,假设该细胞中原有的DNA链为P链,随着细胞的连续增殖,含EdU的DNA单链数、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等均会发生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第一个细胞周期结束时,每条染色体均含有EdU B.第二个细胞周期结束时,可能出现某个细胞中所有DNA单链都含有EdU C.第三次有丝分裂中期,所有细胞中含P链的染色单体数占染色单体总数的1/2 D.第三次有丝分裂中期,所有细胞中含EdU的DNA单链数占总链数的7/8 6.研究发现,当细胞中缺乏氨基酸供给时,携带氨基酸的负载tRNA会转化为未携带氨基酸的空载tRNA,空载tRNA能调控基因的表达,具体过程如右图所示,①、②代表生理过程,a-d代表不同状态的核糖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负载tRNA的5`端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 B.①与②过程发生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完全相同 C.a状态的核糖体距离终止密码子最远 D.空载tRNA对转录和翻译过程的作用效果均表现为抑制 7.RNA特异性腺苷脱氨酶(ADAR)是最常见的RNA修饰工具。转录时ADAR的一端与DNA的特定部位结合,另一端催化mRNA特定部位的腺苷基团脱去氨基转变为肌酐,肌酐易被识别为鸟苷。当该修饰作用发生在mRNA编码区时,其翻译产生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可能发生变化导致生物变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转录过程中游离的核糖核苷酸将被添加到已合成mRNA的3'端 B.与修饰前的mRNA相比,修饰后的mRNA逆转录形成的DNA稳定性更高 C.若修饰作用发生在终止密码子上,则可能使相应蛋白质结构和功能更加复杂 D.ADAR对RNA修饰后引发的变异会遗传给下一代 8.突触包括电突触和化学突触两种类型。电突触的结构与化学突触类似,但突触间隙窄,带电离子可直接通过跨越两个神经元的直通隧道完成电信号的传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兴奋在电突触上的传递不需要消耗能量 B.利用神经递质阻断剂可以阻断兴奋通过电突触传递 C.与化学突触相比,电突触可以实现信号的快速双向传递 D.兴奋通过电突触和化学突触传递时均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9.果蝇的翅长性状有长翅、短翅和残翅三种类型,让纯合短翅果蝇与纯合残翅果蝇杂交得到F1,F1随机交配得到F2,杂交组合及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杂交组合 实验结果 F1 F2 雌 雄 雌 雄 实验一: 残翅雌蝇与短翅雄蝇 长翅120 长翅118 长翅579 残翅201 长翅330 短翅320 残翅211 实验二: 短翅雌蝇与残翅雄蝇 长翅128 短翅131 长翅312 短翅323 残翅212 长翅309 短翅318 残翅207 A.果蝇翅长性状的遗传由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B.实验一F2雌果蝇中与F1雌果蝇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占1/4 C.实验二F2中长翅性状有4种基因型 D.实验一F2长翅果蝇随机交配,F3中长翅:短翅:残翅=8:1:1 10.熊等恒温动物冬眠时,机体会通过激活体温调节中枢中的温敏神经元来调低躯体核心体温,在其他生理指标正常的前提下实现躯体亚低温(32~34℃)。科学家据此开展脑卒中损伤神经保护的研究,利用深部脑刺激技术实现了脑卒中患者的躯体亚低温,既避免了体表物理降温带来的极度不适,又防止了脑卒中导致的脑高温引起大脑损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熊冬眠时机体主要通过肝、脑等器官的活动产热来维持躯体核心体温 B.对脑卒中患者实施的深部脑刺激技术刺激的部位是下丘脑中的温敏神经元 C.躯体亚低温的出现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D.躯体维持亚低温状态时机体产热量少于散热量 11.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其进入巨噬细胞后,能抑制亚油酸(一种不饱和脂肪酸)代谢通路,使巨噬细胞吞噬和分解细菌的能力下降,导致机体慢性或持续性感染。研究发现,亚油酸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同孵育时不能抑制细菌的生长,但用亚油酸处理感染的巨噬细胞时,能激活亚油酸代谢通路,使巨噬细胞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能力显著提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清除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发挥作用 B.巨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均能发挥作用 C.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能通过引发巨噬细胞内脂质代谢紊乱从而得以在细胞内存活 D.亚油酸通过激活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亚油酸代谢通路来提高巨噬细胞的杀菌能力 12.我国东北部的某草原生态系统上生活着种类繁多的动植物,羊草、糙隐子草等生产者是羊、梅花鹿等植食性动物的食物来源。研究人员对生产者和植食性动物间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如下图所示,a-g代表能量值,其中d代表植食性动物的摄食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植食性动物是影响羊草、糙隐子草等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B.植食性动物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d-f C.g中包含植食性动物遗体残骸中的能量以及生产者中的部分能量 D.羊吃羊草时获得的能量约为羊草能量的10%~20% 13.老面是指馒头发酵后剩下的含有酵母菌的生面团,可用于再次发酵。老面发酵与酵母发酵的基本原理相同,但由于老面中混有杂菌,在酵母菌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后,部分酒精可进一步被氧化成乙酸,导致面有酸味。为了中和酸味,人们常往发面中加入适量食用碱,碱与乙酸发生反应的同时能产生C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葡萄糖分解生成酒精的过程属于放能反应 B.酒精氧化生成乙酸的过程不能使面团变得膨松 C.老面发酵时有酸味可能是因为醋酸菌在缺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乙酸 D.老面发酵时添加的食用碱可使面团更膨松 14.我国利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与胚胎工程技术成功克隆出了多种哺乳动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的难度明显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 B.哺乳动物的卵母细胞在体外培养到MII期方可通过显微操作去核 C.重构胚发育到囊胚时内细胞团从囊胚腔中伸展出来的过程称为孵化 D.胚胎移植实质上是早期胚胎在相同生理状态下空间位置的转移 15.将由两种不同抗原分别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分子,在体外解偶联后重新偶联可制备得到双特异性抗体,简称双抗(如右图所示)双抗可特异性结合肿瘤抗原和效应细胞,从而达到定向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时注射两种抗原可刺激B细胞分化为产双抗的浆细胞 B.制备单克隆抗体时可采用PEG融合法、电融合法和离心法诱导细胞融合 C.筛选双抗时需使用制备单克隆抗体时所使用的2种抗原 D.双抗可通过特异性结合肿瘤抗原和B细胞,发挥B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清除作用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淀粉和蔗糖均为小麦光合作用的产物,两者合成过程中均需利用磷酸丙糖作为原料,磷酸转运器(TPT)能将卡尔文循环中产生的磷酸丙糖不断运出叶绿体,同时将等分子数的磷酸(Pi)反向运回叶绿体基质,具体过程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2的供应量不变,突然降低光照强度,磷酸丙糖含量减少,C3含量增加 B.NADPH和ATP分别为C3还原提供还原剂和能量 C.若使用TPT专一抑制剂处理小麦叶片,则叶绿体中淀粉合成量持续增加 D.若将离体叶绿体悬浮于Pi浓度较低的培养液中,则细胞质基质中蔗糖合成量增加 17.某二倍体植物的豆荚被毛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A存在时可使光滑的豆荚变为被毛;基因A不存在,b纯合时也可使光滑的豆荚变为被毛;其余类型均为光滑豆荚。选取不同的亲本进行实验,杂交组合及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杂交组合 母本 父本 子代 组合一 被毛豆荚 光滑豆荚 205(被毛豆荚)、123(光滑豆荚) 组合二 被毛豆荚 被毛豆荚 338(被毛豆荚)、78(光滑豆荚) A.A/a和B/b在雌雄配子结合过程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组合一得到的所有子代光滑豆荚自交,F2中被毛豆荚:光滑豆荚=1:5 C.组合二得到的子代中被毛豆荚有5种基因型 D.组合二得到的所有子代被毛豆荚中,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的占9/13 18.中科院团队将一个由蓝藻(能固定二氧化碳产生蔗糖)、大肠杆菌(可将蔗糖分解为乳酸)、希瓦氏菌和地杆菌(能氧化分解乳酸并将电子转移给胞外电极产生电流)组成的四菌合成微生物群落组装成小型仿生海洋电池。其具体过程是首先将大肠杆菌、希瓦氏菌和地杆菌封装到导电水凝胶中,形成人工的厌氧沉积层;再在沉积层上培养蓝藻,形成人工水柱层;最后将二者组装成电池。该电池可直接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并持续产电1个月以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蓝藻能为大肠杆菌、希瓦氏菌和地杆菌提供生长必须的氧气和碳源 B.蓝藻固定的能量大于其他三种微生物各自获得能量的总和 C.该仿生电池实现持续光电转化的前提是不断得到来自电池外的能量补充 D.该仿生电池中的食物链为蓝藻→大肠杆菌→希瓦氏菌和地杆菌 1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