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深度自测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因有脚镣,行步甚有限制,时而伫立睥(bì)腉,目中含有怒火。 B.他辛辛苦苦把个要关张的福聚德拾缀得名噪京师,就落(luò)了这名声,就太冤枉人了。 C.树上一颗枣儿落到鬼子的钢盔上“咚”(tōng)的一声,吓得那狗娘养的抱头就进。 D.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qǐ)首。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朴素 崇高 气势 朝朝幕幕 B.峨眉 夔门 气慨 胸有成竹 C.意匠 搏斗 图解 金碧辉皇 D.欲望 赋予 风暴 苦心经营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读书不能只寻章摘句,而要深刻思考,分析研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B.由于厂家对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吹毛求疵,因而产品销量越来越好。 C.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D.杨绛先生为人谦逊低调,做学问孜孜不倦,钱锺书先生评价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将在成都举办的西部国际博览会,给弘扬成都精神和成都形象带来良机。 B.矗立在鲁迅纪念馆前的雕像,是由热爱鲁迅的人士集资铸成并提出倡议的 C.我市上下齐心协力,掀起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高潮,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D.文明是一种修养,这种修养是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有时生活习惯中的细节才是一个人是否文明的最真实表现。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舍生而取义”“杀身以成仁”是古代志士仁人推崇的一种生死观,这首诗中的“________”一句就是这种生死观的真情表白。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文言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译文: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 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译文:没有礼貌的吆喝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译文:并非只是贤人有这种心情,人人都有,只是贤人能够不沮丧罢了。 D.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译文:这样看来这种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2)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     ) A.在第一段里,作者用比喻的方式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 B.作者用一般的人和乞丐都不肯接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证明普通的人也有羞恶之心,宁可饿死也不失义。 C.不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讲的是“本心”赋予人的极大力量,属反面论证;“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讲的是失去“本心”的人的可悲可耻,属正面论证。 D.孟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主张人性是善的,本文正是从这种思想出发,论述了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问题。 (3)下列说法不属于孟子散文特点的一项(     ) A.善用排比,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生动活泼,充分体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个性,表现了孟子雄辩、善辩的才华。 B.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富有浪漫主义特色,语言汪洋恣肆,跌宕跳跃,节奏鲜明。 C.喜欢使用比喻,能把道理说得深入浅出、生动有趣。 D.大量运用对比手法,互相比较,道理说得更加清楚,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加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甲]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的结账,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说,“哦!”“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后来呢?”“后来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乙]……胡屠户上前道:“贤婿老爷,方才不是我敢大胆,是你老太太的主意,央我来劝你的。”……范举人先走,屠户和邻居跟在后面。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到了家门,屠户高声叫道:“老爷回府了!”老太太迎着出来,见儿子不疯,喜从天降。众人问报录的,已是家里把屠户送来的几千钱打发他们去了。范进拜了母亲,也拜谢丈人。胡屠户再三不安道:“些须几个钱,不够你赏人。”范进又谢了邻居。正待坐下,早看见一个体面的管家,手里拿着一个大红全帖,飞跑了进来:“张老爷来拜新中的范老爷。”说毕,轿子已是到了门口。胡屠户忙躲进女儿房里,不敢出来。邻居各自散了。 范进迎了出去,只见那张乡绅下了轿进来,头戴纱帽,身穿葵花色圆领,金带、皂靴。他是举人出身,做过一任知县的,别号静斋,同范进让了进来,到堂屋内平磕了头,分宾主坐下。张乡绅先攀谈道:“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范进道:“晚生久仰老先生,只是无缘,不曾拜会。”张乡绅道:“适才看见题名录,贵房师高要县汤公,就是先祖的门生,我和你是亲切的世弟兄。”范进道:“晚生侥幸,实是有愧。却幸得出老先生门下,可为欣喜。”张乡绅四面将眼睛望了一望,说道:“世先生果是清贫。”随在跟的家人手里拿过一封银子来,说道:“弟却也无以为敬,谨具贺仪五十两,世先生权且收着。这华居其实住不得,将来当事拜往,俱不甚便。弟有空房一所,就在东门大街上,三进三间,虽不轩敞,也还干净,就送与世先生;搬到那里去住,早晚也好请教些。”范进再三推辞,张乡绅急了,道:“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若要如此,就是见外了。”范进方才把银子收下,作揖谢了。又说了一会,打躬作别。胡屠户直等他上了轿,才敢走出堂屋来。 1.请各用一句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甲: 乙: 2.甲文中读书人出身的丁举人,却置孔乙己与绝境,作者设计这样情节有什么用意? 3.乙文中张老爷一见范进中举,马上就来拜访,并且说:“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还送银子、送房子。张老爷这样做的目的是 (     ) A.想巴结新中举的范进,为日后仗势办事铺平道路 B.为的是结交新贵,拉拢范进,来扩大自己的势力 C.拉帮结派,今后好横行乡里,欺压百姓。 4.甲文中画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该句有什么表达作用? 5.分析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甲文中,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 (2)乙文中胡屠户忙躲进女儿房里不敢出来。 6.甲选文中多次写酒店人对孔乙己“笑”有什么作用? 7.乙选文中作者花大量笔墨刻画胡屠户,并对张乡绅拜会进行了详细描写,有何用意?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紧扣“壮词”来写,上阙写军旅生活,下阙写战斗场面,可谓壮怀激烈。 B.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C.“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呼应题目,是作者与陈亮的共勉之词。 D.词的前九句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2.假如你是辛弃疾的朋友,借用以下链接材料中的话来宽慰“可怜白发生”的他,你会用哪一句?请简述理由。 【链接材料】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初中语文课文文质兼美,常常令我浮想联翩,获益良多。鲁迅的《藤野先生》让我仿佛听见那位良师抑扬顿挫的教导;高尔基的《海燕》让我恍然看见那群海燕矫健无畏的英姿;(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共40分) 作文 三年的初中生活即将走过,其间我们欣赏过人生的阴晴圆缺,经历过成长的喜怒哀乐,品尝过生活的酸甜苦辣——读书的滋味、获奖滋味、失败的滋味、成功的滋味、当家的滋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