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枣庄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模考预测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颓唐(tuí)        交卸(xiè)        遏制(è)          茸毛(róng) B.俯瞰(kàn)          游逛(guàng)       漫延(màn)       避邪(xié) C.踌躇(chú)          倦怠(dài)          琐屑(xiè)       蹒跚(mǎn) D.苔痕(hén)          濒临(bīng)        婆娑(suō)       虬枝(qiú)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扳发了诺贝尔奖。 B.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栽的各国议会联盟。 C.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D.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巨讹收入。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中考临近,室友们都在认真复习,丁刚同学却殚精竭虑地沉迷游戏。 B.孩子回家后,只要看到这些从动物园买回来的各种小物件,就会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希望能够再去看看。 C.电信诈骗正以锐不可当之势渗透进我们的生活。 D.飞机降落,C919的首飞机长和飞机总设计师紧紧相拥,现场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国人的期待中,国产大型客机C919圆满完成了第一趟蓝天首飞之旅。 B.学校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更多同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C.“一带一路”的倡议获得了世界各国的高度评价,并得到了沿线国家的热烈响应。 D.共享单车管理难题能否得到解决,关键在于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失信不立”这些名言在我们身边萦绕。诚信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请写出你收集到的与“诚信”有关的名言警句。(至少三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各题。 【一】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二】 有小山出水中山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岩洞,其下多白砾;其树多枫、柟、石楠、楩、槠、樟、柚。草则兰、芷,又有异卉,类合欢而蔓生,轇轕①水石。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②众草,纷红骇绿,蓊葧③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扬葳蕤④,与时推移。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节选自柳宗元的《袁家渴记》) 【注】①轇轕(jiāo gé):交错纠缠的样子。②掩苒(rǎn):风吹草靡的样子。③蓊葧(wěng   bó):香气浓郁。   ④葳蕤(wēi ruí):草木茂盛,枝叶下垂。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隐天蔽日          王之蔽甚矣 B.或王命急宣      或遇其叱咄 C.其间千二百里   又何间焉 D.良多趣味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停顿(标注两处) 有 小 山 出 水 中 山 皆 美 石 上 生 青 丛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②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4.语段【一】中是用什么手法描写山高的,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5.语段【一】第三自然段和语段【二】是怎样体现写景动静结合的?请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呦呦之蒿,中国神药 ①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在 2015 年 10 月 5 日之前,有谁能想到,这句诗竟能和诺贝尔奖联系起来——名字来自《诗经》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因首次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而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青蒿素之母",也因此获得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②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 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 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几千年来,人们深受其害却不知如何防治。自 1878 年发现其“真凶”--疟原虫开始,全世界的科学家就发起了寻找抗疟药的“攻坚战” 。屠呦呦带领她的中草药抗疟研究小组,从古代医术《肘后备急方》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方法: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医术中所说的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采用乙醚提取的方法,经过 190 次的反复试验,终于在第 191 次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 ③青蒿素是一种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进入人体后,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并对核内染色质产生一定影响,让疟原虫的细胞内迅速形成自噬泡,并将细胞液不断排出虫体外,是疟原虫损失大量细胞液而死亡。正是这一治疟原理,是青蒿素当之无愧地成为疟疾的“天然克星” 。 ④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中国发现青蒿素时,美国也研制出一种抗疟新药—化学合成的甲氟喹,但疟原虫很快就适应了它,产生耐药性,临床使用后患者还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 而对于青蒿素这种从中草药中提取的药物, 疟原虫对它完全没有抵抗能力。1976年1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 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 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 ⑤但青蒿素也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提取青蒿素的原料贵且稀缺,近十几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人工合成青蒿素,但收效甚微。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 30 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 ⑥中国传统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 “神药是我国传统中医药先给世界的礼物。未来,通过不断地深入研究,传统中医药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1.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中国神药”青蒿素的。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划线句的表达作用。 1976 年 1 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 4.阅读第⑤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能否删去。 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 30 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请解释《饮酒(其五)》这首诗中加横线的句子。 2.阅读《浣溪沙》这首词,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你体会到的作品情境。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活动三:撰写参展推荐卡 法布尔是提灯者,他的放大镜就像是明亮的灯,点亮了未知的自然世界,影响深远。下列人物也是提灯者,时代展览馆将展示最能代表该人物精神的展品。以下展品请任选一件进行推荐,并结合名著撰写参展卡。 A.鲁迅一一钢笔一一《朝花夕拾》 B.埃德加•斯诺一一相机一一《红星照耀中国》 C.奥斯特洛夫斯基一一勋章一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D.夏洛蒂·勃朗特——婚纱——《简·爱》 参展推荐卡 展品____________ 展示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共40分) 近期,“中华传统美食巡展”要在太原举行,“晋小二刀削面”有幸入选,现在展区需要一个图文相配的展板对刀削面进行介绍。文字部分大约200字左右。请你根据文中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完成文字介绍这一任务。要求:结构合理,内容完整,层次清晰,特点突出,语言通顺。 山西刀削面 ①提到山西,煤、醋、面可以说是山西名片的代表,而刀削面是山西面食文化的招牌,堪称“天下一绝”,有数百年的历史。“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 ②自古以来,山西面食就以品种多样和养生健身而著称于世。山西面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据可考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 ③刀削面对和面的技术要求较严,水、面的比例,要求准确。刀削面之妙妙在刀功。一般不使用菜刀,要用特制的弧形削刀。操作时左手托住揉好的面团,右手持刀,手腕要灵,出力要平,用力要匀,对着汤锅,嚓、嚓、嚓,一刀赶一刀,削出的面叶儿,一叶连一叶,恰似流星赶月,在空中划出一道弧形白线,面叶落入汤锅,汤滚面翻,又像银鱼戏水,煞是好看。高明的厨师,每分钟能削二百刀左右,每个面叶的长度,恰好都是六寸。吃面前,能够参观厨师削面,无异于欣赏一次艺术表演。 ④刀削面的调料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番茄酱、肉炸酱、羊肉汤、金针木耳鸡蛋打卤等,再配上应时鲜菜,如黄瓜丝、韭菜花、绿豆芽、煮黄豆、青蒜末、辣椒面等,滴上点老陈醋,十分可口。 ⑤刀削面起源于12世纪的山西太原,与抻面、拨鱼、刀拨面并称为山西四大面食,更与北京的炸酱面、山东的伊府面、武汉的热干面、四川的担担面一同被誉为我国著名的五大面食,真可谓“面食之王”。据《晋食纵横·名食掌故》记载:“刀削面最早出自山西,是流行于民间的一种水煮面食,为面食中的佼佼者。在山西,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特别是晋中平遥、介休、汾阳、孝义等地,家庭主妇、少女以及城市中不少‘妇男’都会制作。”在山西各地的刀削面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大同刀削面,可谓是“面食王中王”。 ⑥关于刀削面,还有一个故事。元朝时,统治者为了防止人民群众造反,就没收了各家各户的金属器皿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