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清远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模考测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桑椹(shèng)   轻捷(jié)     察觉(jué)     绽开(zhàn) B.感慨(kǎi)       截然(jié)     惭愧(kuì)     锦簇(cù) C.确凿(zuó)       油蛉(línɡ)   收敛(liǎn)   书塾(shū) D.譬如(pì)        觅食(mì)       倘若(tǎnɡ)   搓捻(liǎn) 2、选出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  ) A.烘托  陶冶  束手无策  呼朋引伴 B.燎亮  风彩  花枝招展  抖擞精神 C.和谐  荟萃  名副其实  咄咄逼人 D.水藻  朦胧  繁花嫩叶  迫不及待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自认为文章写得非常好,在大庭广众之中大谈他的创作经验。 B.她经常自言自语,以此排遣子女不在身边的寂寞。 C.老师与孩子们在舞台上开心拥抱,共享天伦之乐,庆祝本校合唱团荣获冠军。 D.小草虽然是微不足道的角色,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世人所钦佩和赞颂。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老舍纪念馆是在丰富胡同19号的普通的一座四合院。 B.温晴的济南,使济南人民带来了欢乐。 C.雪后的济南即使很寒冷,但绝对让人感到温馨。 D.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用上写景技巧,是能否写好景物的关键。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 (2)《次北固山下》: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3)《〈论语〉十二章》:_________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夜上受降城闻笛》: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 (5)《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__________,尚思为国戍轮台。 (6)《潼关》:河流大野犹嫌束,__________。 (7)《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论语〉十二章》中表明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夜雨寄北》中将相思之情转化为企盼重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乙)贾胡买有石 江宁有西域贾胡见人家几上一石欲买之。凡数至,主人故高其值,未售也。一日,重洗磨,冀增其价。明日,贾胡来,惊叹道:“此至宝,惜无所用矣!石列十二孔,按十二时辰,每交一时,辄有红蟢子①布网其上;后网成,前网即消,乃天然日晷②也。今蟢子磨损,何所用之?”不顾而去。 【注】红蟢(xǐ)子:这里指石上自然形成的像红蜘蛛一样的东西。②日晷(guǐ):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 1.请用“╱”给下面句于断句。(限断二处) 江   宁   有   西   域   贾   胡   见   人   家   几   上   一   石   欲   买   之 2.解释下面加点字词。 (1)凡数至:_________________                    (2)冀增其价:__________________ (3)辄有红蟢子布网甚上:____________        (4)不顾而去: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此至宝,惜无所用矣! 4.贾胡“惊叹”的原因是什么?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结合文章内容,体会第①段中加点的“忍”字,说一说母亲忍受的是什么。 3.文中的母亲令人难忘,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4.文章的结尾写“我”去北海观赏菊花,你认为这样安排有哪些作用? 五、诗歌鉴赏(共5分) 诗词鉴赏。 秋词(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此诗是作者被贬朗州时的作品。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雷”在你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 (2)“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本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请你说说美国人和中国人在儿童教育上的不同。   中国人:小时候,父母先在自己的嘴里把饭嚼烂,再喂进孩子嘴里。稍大后,就一勺子一勺子喂,一筷子一筷子喂。经常看到祖母端着碗追着孙子喂饭的情景。吃什么,吃多少,父母说了算,完全不顾孩子的想法。而对孩子吃饭的吃相却毫不在意:咂嘴喝汤;满嘴含饭,边嚼边讲话;剔牙打嗝;……都无关紧要。    美国人:当孩子自己能拿动刀叉起,就开始自己吃饭,弄得满脸满身,家长也不管;稍大后,吃什么,是饥是饱,由孩子自己选择,家长从不过问。如果明明不饱,为了贪玩而挨饿,也是活该。却注重孩子吃饭的吃相,吃饭是很讲究规矩:吃东西嘴巴不能发出响声,不能端起盘子放在嘴边,吃进嘴里的东西不能吐出来,刀叉有响动,就必须向父母道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共40分) 按要求作文 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每天都在发生不同的事,我们每天的心情也会因此而不同。爸妈、老师、同学、朋友……我们每天都会见到他们。在你与他们的接触中,你观察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他们的心里中又在想些什么? 选择其中一位作为写作的对象,以“我的_________”为题作文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②字迹应工整,卷面应整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