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辽宁省开原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点睛提升模拟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轻盈(yíng)        矗立(chù)        翡翠(fěi) B.眺望(tiào)        犹豫(yù)          苍劲(jìn) C.闸门(zhá)         砚池(yàn)        擦拭(shì) D.硕大(shuò)        喧哗(xuān)       驿道(yì) 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灼热       焦灸       独踞苍穹 B.急湍       倾泻       瞬息万变 C.浮躁       打嗝       色彩变换 D.精致       敞篷       名幅其实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父辈腕间滴答作响的腕表,需要每天用毛巾擦拭、上发条,宛如一种神圣的仪式一样周而复始。 B.每每世界大赛销声匿迹,人们便要潜心剖析它留下了什么精粹。 C.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不是目空一切的幻想家,而是知道那条“对的路”并不容易,却也要借助某种力量走过去的人。 D.《追风筝的人》将阿富汗君主制的终结、塔利班当权、“9·11”等政治事件天衣无缝地融合在小说背景中。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整座冰塔林就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自成一天地。 B.能否落实农村中小学营养餐,是减轻农民负担的一大举措。 C.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这个学校的共青团员,决心响应团委人人为“希望工程”献爱心。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诗文名句积累。 (1)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____________,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 (4)《桃花源记》中写桃花源的老人、儿童都自得其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5)《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关雎》中起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北冥有鱼》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B.《齐谐》者,志怪者也          志:做记号 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盘旋飞翔 D.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息:气息,这里指风 2.下列句子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       ) 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B.南冥者,天池也 C.去以六月息者也 D.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中,作者塑造的“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 B.选文中,大鹏的迁徙凭借了六月的大风;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它们尽管细微,但都是有生物用气息吹拂的。 C.选文浓墨重彩地描绘出一幅大鲲变为大鹏,之后扶摇直上九万里,从南海飞往北海的壮丽图景。 D.选文中,作者以雄奇瑰丽的想象,为我们塑造了鲲鹏这一宏大形象,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安塞腰鼓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发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好一个安塞腰鼓!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好一个安塞腰鼓!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A处)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B处) 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C处)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D处)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愈捶愈烈!形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痛快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1.第7自然段运用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宣泄年轻热烈的生命激情,营造安塞腰鼓“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舞蹈阵势。 2.将“亢奋”、“飞溅”、“燥热”三个词分别填入文中第8自然段的空格处。 3.将下列句子的朗读重音,用“△”标出。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快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4.文章以“热闹”开头,最后又归之为“静”,这样的结构安排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有几句是文章层次和作者感情发展的语言标志,请在文中用“ ”将这几个句子标出。 6.选出说法不恰当的一项。(    ) A.本文是对陕北人生命活力的颂歌,是对黄土高原厚重内蕴的礼赞。 B.文章运用铿锵有力的短句和大量的排比,造成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和一泻千里的气势,表现了安塞腰鼓的神韵。 C.“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段话是对上文“大彻大悟”的诠释。 D.“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两句,用对偶的手法表现安塞腰鼓使人产生的联想。 7.“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是从原文中抽出的一段话,应放回何处才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在下面相应序号的括号内打“√” A处(    )  B处(    )  C处(    )  D处(    )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①万里征②。 浮云③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④鸣。 1.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诗“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一联是诗人劝慰朋友的话,意思是说既然离乡“宦游”,离别是常事,不必感伤。 B.甲诗“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一联中,“无为”的意思是“不必、无须”,诗句表达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 C.乙诗“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一联中,诗人以“孤蓬”自喻,生动地描摹出自己在朋友离去后的漂泊不定,孤单无依。 D.乙诗“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一联描写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很好地渲染了伤别之情。 2.下列各项对诗词理解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一句,表达了作者想退隐江湖、悠闲垂钓的微妙心理。 B.《卖炭翁》中“翩翩两骑来是谁”一句中“翩翩”本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在此是嘲讽朝廷爪牙得意忘形的丑态。 C.《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句写出了诗人内心愉悦、宁静淡泊的内心感悟。 D.《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一句,词人借梅言志,曲折地写出险恶仕途中坚持高洁志行,忠贞不渝的情怀与抱负。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请你仿照画线句子,再补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共40分) 请以“做最好的自己”为题,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30行);④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