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西省朔州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提升提分卷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浊流(zhuò)          朔气(shuó)             呜咽(yān)          山巅(diān) B.峭壁(qiào)          诧异(chà)               懊悔(ào)             咀嚼(jué) C.酣然(hān)            踱步(duò)               亘古(gèng)        镐头(gǎo) D.污秽(huì)            山涧(jiàn)               机杼(shū)            嗥鸣(háo)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闲遐  耐人寻味  精疲力竭  扬扬得意 B.凛冽  五脏六腑  精打细算  勇往直前 C.遗孀  姗姗来迟  千钧重负  小心冀冀 D.严瑾  天涯海角  心有灵犀  海市蜃楼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一别具匠心的设计,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B.面对越来越高的求职门槛,许多大学生叹为观止。 C.在晚会上,同学们看到精彩的表演,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 D.为了让学生中考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老师们处心积虑为他们辅导。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指出2017年又有1 000万贫困人口脱贫,这样的减贫速度,在世界乃至中国史上都堪称奇迹。 B.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 C.赣州市图书馆珍藏有蒋经国先生在赣南创办的《正气日报》《新赣南报》《民国日报》等古籍善本。 D.我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古诗文默写。 (1)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 (2)______________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3)《陋室铭》中表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中常有感慨国家兴亡,关心国计民生的主题:从“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贾生》)中,我们读出李商隐对晚唐皇帝求仙问道、不顾国计民生的不满;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泊秦淮》)中,我们读出杜牧对达官贵人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愤慨。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熟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孔子谓伯鱼①曰:“鲤乎,吾闻可以与人终日不倦者,其唯学焉。其容体不足观也,其勇力不足惮也,其先祖不足称也,其族姓不足道也。终而有大名,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之效也。故君子不可以不学,其容不可以不饰。夫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愈明者,学也。譬之汙池②,水潦③注焉,雚苇生焉,虽或以观之,孰知其源乎。” (选自《孔子家语》,有删改) 【注释】①伯鱼:孔子的儿子,名鲤,字伯鱼。②汙(wū)池:水池。③水潦:雨水。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见往事耳 (4)及鲁肃过寻阳 2.把甲文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纪传体史书,是由司马光主持编写的。 B.古人都可以自称“孤”,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可以亲密地称“卿”。 C.孙权严厉批评吕蒙不爱学习,并现身说法,使吕蒙认识到读书的必要性。 D.孔子认为:打扮外表让人容貌光彩,学习让人更有智慧,二者道理很相似。 4.甲文是如何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的?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班级开展“传承中华美德,做新时代好少年”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材料一】 ①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的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 ②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选自张中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材料二】 深情怀念叶圣陶与叶至善 范守纲 ①日前,收到小沫和永和姐弟寄赠《叶圣陶叶至善千校家书(1969-1972)》(叶小沫、叶永和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版)一卷。三年前,至善先生寄赠《父亲长长的一生》一卷。又27年前,叶圣老寄赠《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两卷。忽忽30年,叶氏三代赠书教我,此间情谊非一言两语所能尽述。记得初见叶老是在1980年深秋。那年,我去北京参加全国第二次语文教材座谈会。其间,我第一次去叶圣陶先生家。亲切谈话近两个小时。临别,我披衣就走,叶老拉住我,嘱我穿好大衣,还不放心地将钮扣一一摸过,确认扣上,才挥挥手说:“至善,替我送一送。”此情此景,恍如眼前。 ②1981年秋,我再去北京。同行者有杨州大学一位教授。他托我请叶老为一本著作题写书名。时东四八条老屋整修,叶老一家暂住友人处。当时,叶老视力已差,不能写毛笔字。老人明白来意后,郑重地交我一张打字的纸条,内容是向“嘱我写字的同志”表示歉意:“我实在不能写毛笔字了,弧负雅意,是出于不得已,倘蒙原谅,不胜感激。” ③接读纸条,我很为打扰叶老而不安。至善先生介绍了叶老身体的近况。请托事过,这张字条却深深印入我的心底。从字里行间中,我分明地感受到叶圣陶先生吐语真诚,对人对事都是那么认真。多年来,我一直珍藏着这一页纸,这不是普通的一页信笺,而是我人生的教科书。为人处世,当以为楷模。 ④还有一件事不能不说。那是我与叶老的一次通信。1983年2月,我收到叶老的回函。信封是至善先生的笔迹(以往叶老都是自书信封),且注“加重”两字。叶老回信共四页纸,另附至善先生三页纸,厚厚一束。至善先生信中告我,叶老眼睛已近乎失明,“写字用尺子按在纸上比着,只凭手的感觉乱画,实在吃力至极。写这四页纸,竟花了半天又一个清早”。信中叶老的字果然大大小小,只是行距尚见整齐。叶老信中说:“来信是由孙女(当指小沫——笔者)念给我听的,我自己不能看了。现在勉写三纸,以答雅意。”我甚为感动,叶圣陶先生为一代大师,与其通信者数以万计。其中大作家、大学者如巴金、冰心、丁玲、萧乾均受其惠,普通读者有一般教师,一般编辑,老人也总是尽其所能,一视同仁,一样友善,一样认真,受教者何止千百!这是何等高尚的人品,又是怎样的精神境界。 ⑤此后,我不敢再轻易打扰圣陶老人。所有信札均与至善先生联系。至善先生长我21岁,为我师长,也一如既往,有信必复,京沪往来,又得信函数十通。如今,至善先生也走了,算到今年春节(戊子年),叶老离开我们已整整20年。叶氏父子,两代君子。顷接小沫、永和千里寄书,感慨尤深!所喜者,淳淳家风,后继有人,其欣慰又何如! (选自2012年2月18日《新民晚报》) 1.小通同学认为【材料一】第①段写叶圣陶描标点的事应该删掉,因为这件事不能表现叶圣陶先生“待人深厚”。你认同他的看法吗?简述理由。 2.【材料一】第②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3.【材料二】第③段作者说:“这不是普通的一页信笺,而是我人生的教科书。”根据你的理解补全下面对话。 小通:小州,你觉得作者把一页信笺说成是人生教科书,是不是有点不妥当啊? 小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两段文字分别来自【材料一】【材料二】和杨绛的《老王》,小通同学对这三段文字做了圈点与批注,请你将他的批注补充完整。 圈点 批注 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回去。 就画浪线的内容做批注。 (1)__________ 叶老拉住我,嘱我穿好大衣,还不放心地将钮扣一一摸过,确认扣上,才挥挥手说:“至善,替我送一送。” 就加点的内容做批注。 (2)__________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 (杨绛《老王》) (3)这段文字也是写目送来人离开,但和上面两段的情感是不同的。杨绛的情感是__________。 5.小通和小州就【材料二】的开头、结尾展开了讨论。根据你的理解补全对话。 小通:开头、结尾都提到了小沫和永和寄书给作者,你认为有什么作用? 小州:当然有首尾呼应的作用,但我觉得还有其它作用,你想到了吗? 小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完这两则材料,结合你的生活和学习,说说如何弘扬叶圣陶先生的美德。 五、诗歌鉴赏(共5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