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电器产品公司巨灾保险制度方案(范文)

举报
资源描述
泓域/低压电器产品公司巨灾保险制度方案 低压电器产品公司 巨灾保险制度方案 xx有限公司 目录 一、 项目简介 2 二、 风险管理措施的分类 7 三、 评价应对方案以及实施成本的评估 9 四、 巨灾和巨灾风险概述 12 五、 巨灾风险的损失管理 15 六、 巨灾保险制度 21 七、 公司简介 28 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 30 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 30 八、 产业环境分析 30 九、 下游行业市场规模 32 十、 必要性分析 34 十一、 法人治理 34 十二、 项目风险分析 46 十三、 项目风险对策 48 十四、 人力资源配置 50 劳动定员一览表 51 十五、 发展规划 52 一、 项目简介 (一)项目单位 项目单位:xx有限公司 (二)项目建设地点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占地面积约45.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 (三)建设规模 该项目总占地面积30000.00㎡(折合约45.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59944.45㎡。其中:主体工程44269.47㎡,仓储工程8678.88㎡,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5170.36㎡,公共工程1825.74㎡。 (四)项目建设进度 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有限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24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 (五)项目提出的理由 1、不断提升技术研发实力是巩固行业地位的必要措施 公司长期积累已取得了较丰富的研发成果。随着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公司产品不断往精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投资项目的建设,将支持公司在相关领域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一步提升公司研发实力,加快产品开发速度,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满足行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求,巩固并增强公司在行业内的优势竞争地位,为建设国际一流的研发平台提供充实保障。 2、公司行业地位突出,项目具备实施基础 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就专注于行业领域,已形成了包括自主研发、品牌、质量、管理等在内的一系列核心竞争优势,行业地位突出,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生产方面,公司拥有良好生产管理基础,并且拥有国际先进的生产、检测设备;在技术研发方面,公司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并与科研院所、高校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已形成了完善的研发体系和创新机制,具备进一步升级改造的条件;在营销网络建设方面,公司通过多年发展已建立了良好的营销服务体系,营销网络拓展具备可复制性。 电源是通信设备及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直以来被认为是通信系统的心脏,其核心功能就是为通信网络提供持续而稳定的动力供应,从而确保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 近年来,我国通信行业投资增长迅速,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使用,我国通信设备市场快速发展。随着3G网络、4G网络的投资建设、中国铁塔公司的组建,我国移动通信基站数量快速增长。据工信部数据,2015年,新增移动通信基站127.1万个,是上年净增数的1.3倍,总数达466.8万个,其中4G基站新增92.2万个,总数达到177.1万个。 受益于通信设备及通信基站投资的兴起,通信设备行业稳步增长。与此相应,通信设备电源市场前景良好。根据中国电源协会预测,2016年全球通信电源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4.51亿美元,我国作为通信设备及其电源的输出大国,预计到2016年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5.59亿元。 (六)建设投资估算 1、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1795.28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7570.1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0.61%;建设期利息407.5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87%;流动资金3817.5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7.52%。 2、建设投资构成 本期项目建设投资17570.14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14793.57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277.88万元,预备费498.69万元。 (七)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财务效益分析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370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28425.76万元,纳税总额3938.12万元,净利润6282.50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2.10%,财务净现值10156.01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5.80年。 2、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 30000.00 约45.00亩 1.1 总建筑面积 ㎡ 59944.45 容积率2.00 1.2 基底面积 ㎡ 18900.00 建筑系数63.00% 1.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372.62 2 总投资 万元 21795.28 2.1 建设投资 万元 17570.14 2.1.1 工程费用 万元 14793.57 2.1.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万元 2277.88 2.1.3 预备费 万元 498.69 2.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407.56 2.3 流动资金 万元 3817.58 3 资金筹措 万元 21795.28 3.1 自筹资金 万元 13477.74 3.2 银行贷款 万元 8317.54 4 营业收入 万元 37000.00 正常运营年份 5 总成本费用 万元 28425.76 "" 6 利润总额 万元 8376.67 "" 7 净利润 万元 6282.50 "" 8 所得税 万元 2094.17 "" 9 增值税 万元 1646.38 "" 10 税金及附加 万元 197.57 "" 11 纳税总额 万元 3938.12 "" 12 工业增加值 万元 13215.67 "" 13 盈亏平衡点 万元 12544.77 产值 14 回收期 年 5.80 含建设期24个月 15 财务内部收益率 22.10% 所得税后 16 财务净现值 万元 10156.01 所得税后 二、 风险管理措施的分类 风险管理措施可以归纳为3大类11种。 1、控制型风险管理措施 控制型风险管理措施是通过避免、消除和减少意外事故发生的机会以及控制损失幅度来减少期望损失成本。控制型风险管理措施主要包括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降低)和控制型风险转移(分担). 风险回避就是退出会产生风险的活动。风险回避可能包括退出一条产品线、拒绝向一个新的地区市场拓展,或者卖掉一个分部等。损失控制就是采取措施降低风险的可能性或影响,或者同时降低两者。它几乎涉及各种日常的经营决策,控制型风险转移就是通过转移来降低风险的可能性或影响,或者分担一部分风险,常见的技术包括购买保险产品、从事避险交易或外包一项业务活动。 2、融资型风险管理措施 融资型风险管理措施的着眼点在于风险损失一旦发生后,获得用于弥补损失的资金,其核心在于将消除和减少风险的成本分摊在一定时期内,以避免因随机的巨大损失发生而引起财务上的波动。其中,风险自留(承受)是指不采取任何措施去干预风险的可能性或影响,将风险的影响在公司内部的财务上分摊。而保险、套期保值和其他合约化风险转移手段更多的是将风险转移给他方。 3、内部风险抑制 控制型风险管理措施和融资型风险管理措施都是从降低期望损失的角度来控制风险的,而内部风险抑制的作用在于降低未来结果的变动程度,即降低方差,这使得风险管理者对未来的判断更有把握。 对于重大风险,公司通常要根据风险的类型和成因,从一系列应对方案中选择适当的风险管理策略组合,来控制和防范对应的风险。一般情况下,对战略、财务、运营和法律风险可采取风险承担、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控制等方法。对能够通过保险、期货、对冲等金融手段进行管理的风险,可以采用风险转移、风险对冲、风险补偿等方法。回避应对方案意味着所确定的应对方案都不能把风险的影响和可能性降低到一个可接受的水平,降低和分担应对方案把剩余风险降低到与期望的风险容限相协调的水平,而承受应对方案则表明固有风险已经在风险容限之内。 在实践中,风险管理者通常将各种风险管理措施进行一定的优化组合,使得在成本最小的情况下达到最佳的风险管理效果。对于许多风险而言,适当的应对方案是很明显的和很好接受的。例如,对于不能计算可利用性的风险,一个典型的应对方案就是实施一项业务持续性计划。对于其他的风险,可采用的方案可能不那么明显,且需要调查和分析,例如,对于降低竞争者在品牌价值方面活动的影响的应对方案可能需要管理当局进行市场调研和分析。 在确定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风险管理者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潜在应对方案措施对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的效果,以及哪个应对方案与主体的风险容限相协调。 (2)潜在应对方案措施的成本与效益。 (3)除了应付具体的风险之外,实现主体目标可能的机会。 (4)对于重大风险,主体通常从一系列应对方案中考虑潜在的应对方案,它使应对方案的选择更具深度,并且对现状提出了挑战。 三、 评价应对方案以及实施成本的评估 分析固有风险和评价应对方案的目的在于使剩余风险水平与主体的风险容限相协调。通常,任何一个应对方案都将带来与风险容限相一致的剩余风险,而有时应对方案的组合能带来最优效果。在分析应对方案的过程中,管理者可以考虑过去的事项和趋势以及潜在的未来情景。在评价备选的应对方案时,管理者通常要利用与衡量相关目标相同的或适合的计量单位。 公司应根据不同业务特点统一确定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度,即公司愿意承担哪些风险,明确风险的最低限度和不能超过的最高限度,并据此确定风险的预警线及相应的对策。确定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度时,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风险与收益的平衡,防止和纠正忽视风险,片面追求收益而不讲条件、范围,认为风险越大收益越高的观念和做法;同时也要防止单纯为规避风险而放弃发展机遇的做法。这样,在确定风险评价管理措施之后,公司管理者可以对单个风险和应对方案措施以及他们的相应容限的一致性有一个合理的评价。 公司应定期总结和分析已制定的风险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并结合实际不断修订和完善。其中,公司应重点检查风险偏好、风险承受度和风险控制预警线实施的结果是否有效,并提出定性和定量的有效性标准。 资源总是有限的,因而主体必须考虑选备风险管理方案的相关实施成本与效益。这些成本要对照它们所创造的收益来衡量,设计和实施一个应对方案(过程、人和技术)的初始成本要考虑,维持应对方案的成本也要考虑。 成本和相应的收益可以定量或定性地度量,使用的度量单位通常与确定相关目标和风险容限所使用的一致。对实施风险管理所做的成本与效益计量的精确度水平各不相同。一般来说,处理方程式的成本计量比较容易,在很多情况下可以非常精确地予以量化。主体通常要考虑与开展一项应对方案相关的所有直接成本,以及可以实际计量的间接成本。与使用资源相关的机会成本偶尔也会纳入考虑的范围。 主体在某些情况下很难量化风险管理的成本。量化的挑战来自估计与一个特定应对方案相关的时间和效果,如获取有关客户偏好的变化、竞争者的行动等市场信息或其他外部生成的信息就是这种情况。 效益通常涉及更多的主观评价。例如,有效培训计划的效益一般很明显,但是难以量化。然而在许多情况下,一项风险管理的效益可以在与实现相关目标有关的效益的背景下予以评价。 在考虑成本-效益关系时,把风险看作是相互关联的,有助于管理者汇集和降低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