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威海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自测预测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萧索(xiāo)       与日具增       恣睢(jū)          莫名其妙 B.嬉闹(xī)          为期不远       鄙夷(bǐ)          一干二净 C.手帕(pà)          迟疑不决       栈桥(zhàn)       置之不理 D.褴褛(lǚ)          无忧无虑       掺杂(chān)       浩浩荡荡 2、下列各项中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低首   平展   翅翼   沉醉 B.凝望   逝去   忧戚   枉然 C.勃发   哲人   热望   咏赞 D.坦荡   漫游   流盼   摇拽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勤学可让人渐渐淬炼出无厚之刃,有时会使迟钝的人突然茅塞顿开。 B.人才难得,并非所有的领导人物,都像刘备这样思贤若渴,从善如流。 C.他满面羞惭,喏喏连声,告别而去。 D.因为不小心打坏了一个盘子,她被老板骂了个狗血喷头。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 B.能否杜绝餐桌上的浪费,关键在于人们的正确认识和自觉行为。 C.“扶贫楷模”王新法同志的感人事迹被报道后,在全社会迅速引发了巨大反映。 D.由于连降大雨,近期到公园散步的人比以前减少了一倍。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默写 ①《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                ,              。”两句意思一致。 ②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绘战斗场面激烈,表现义军所向披靡的句子是:                      ,                      。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                      ,                      。 ④《渔家傲.秋思》中写出思乡和壮志难酬的句子:                     ,                      。 ⑤《朝天子.咏喇叭》中“                            ”与《红楼梦》中“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同工异曲。 ⑥             ,日高人渴漫思茶。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醉翁亭记》,回答后面小题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峰回路转(回:曲折、回环) B.日出而林霏开(开:打开) C.宴酣之乐(酣:尽兴地喝酒) D.醒能述以文者(述:记述)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云归而岩穴暝/杂然而前陈者 B.醉翁之意不在酒/而不知人之乐 C.有亭翼然临于泉上/临溪而渔 D.太守自谓也/太守谓谁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由远及近,写出醉翁亭的位置和环境。 B.第②段依次抓住春夏秋冬“芳”“木”“霜”“水”的典型情景,描写山间四季之美。 C.“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是作者政治上不得意,精神萎靡不振的表现。 D.选文“醉”是表象,“乐”是本质,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现代文阅读 电池短路后也能“自恢复” 谢聪鑫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发了一种新型锌碘液流电池技术。这种能“起死回生”的神奇电池有望用作大规模储能技术,解决目前风能、太阳能等发电不连续、不稳定的难题,实现清洁能源高效利用。 锌碘液流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化学储能技术,采用高比容量、高活性的锌离子作为负极活性物质,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的优势。此外,锌碘液流还选用高比容量、高工作电压的碘电对做正极活性电对,进一步提高了电池整体的能量密度,展现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与其他锌基电池一样,锌负极的“枝晶问题”是其商业化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难关。 锌负极在不断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不规则的锌枝晶,这种“树状结构”的枝晶会在循环过程中不断生长,最终刺穿电池的膜,造成电池短路,严重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 如何抑制锌枝晶呢?科研人员想出了一个办法:通过膜结构和电解液的优化让产生的锌枝晶不能穿过膜;或者将部分已经穿过膜的锌枝晶自动消除。这种新的思路看似反其道而为之,实际上则是顺势而为,为锌基电池负极稳定性提高提供了新途径。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储能技术研究部的科学家们研发了上述的长寿命可自恢复的锌碘液流电池技术,通过使用廉价的聚烯烃多孔膜和高稳定性电解液,实现电池的长期循环以及电池短路后的自恢复。 这种新电池优点很多,最奇妙的就是耐用性强,还能自己“复活”。在充电过程中,聚烯烃多孔膜孔径中充满了氧化态的正极电解液,当锌枝晶生长到膜孔内部后,氧化态的电解液可将锌枝晶溶解掉,从而防止锌枝晶造成电池短路,实现电池的长寿命循环。 据介绍,研究团队将单电池进一步放大组装了千瓦级电堆,该电堆依然可以稳定运行,能量效率保持在80%左右,仍然具有短路恢复的特性,有力证明了该体系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6月1日) 1.下列关于“锌碘液流电池”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锌碘液流电池可以成为大规模储能技术,解决风能、太阳能不稳定供电问题。 B.锌碘液流电池是一种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的新型的电化学储能技术。 C.锌碘液流还选用高比容量、高工作电压的碘电对做负极活性电对,进一步提高了电池整体的能量密度。 D.锌碘液流电池有效解决了锌负极的“枝晶问题”,展现了巨大的商业运用前景。 2.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主要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B.第二段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作诠释,准确说明了锌碘液流电池的两大特点。 C.“如何抑制锌枝晶呢”,这一句准确引出下文说明内容,诠释了锌碘液流电池的工作原理。 D.“能量效率保持在80%左右”一句中“左右”二字明显多余,去掉之后文章内容没有多大变化。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锌负极在不断充放电过程中,不会产生不规则的锌枝晶。 B.使用廉价的聚烯烃多孔膜和高稳定性电解液,可以提升锌碘液流电池的耐用性,实现自恢复。 C.锌碘液流电池能量密度高,寿命长,具有高可靠性和实用性。 D.锌碘液流电池的发展为稳定清洁能源的供应和推广,提供了可靠的商业前景。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列古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人在写《行路难》时,用“______”“______”(各限填三个字)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意味。 2.请简要赏析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问题。 《水浒传》中的经典人物形象一直备受喜爱,人们用多种艺术形式来再现他们的精神风貌。下面是有关《水浒传》的一段京剧唱词: 当年关西把人伤,五台山上改僧装。只为贪杯把祸闯,师父荐某到此方。老方丈对我来言讲,他言说谨提防,菜园里面有强梁。 请结合《水浒传》中相关情节,说说这段唱词的人物是谁,并写出两个与之相关的故事情节。 七、作文(共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户外行走时,我们有时会遇到顺风,有时会遇到逆风。对于同一个人来说,即使风力一样,也往往感觉逆风比顺风更大。顺风时,即使感觉不到,它也一直在推着你。 生活中,顺风如同好运,人们往往会忽略它,高估自己;相反,逆风堪比霉运,人们往往会放大阻力,甚至会选择逃避。 请根据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题目自拟,立意自定;(2)除诗歌除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