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吉林省延吉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高分预测考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拽出(zhuài)     告罄(qìng)     战栗(lì)       怏怏不乐(yàng) B.蹒跚(pán)        阴霾(mái)       毋宁(wú)       毛骨悚然(sǒng) C.烧灼(zhuó)       吞噬(shì)       炽热(zhì)     白雪皑皑(ǎi) D.点缀(zhuì)       羸弱(léi)       遨游(áo)       芸芸众生(yún)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塌败        荒辟        烦躁             如释重负 B.烦锁        惧惮        尴尬             沥尽心血 C.隽永        交卸        渴慕             无瑕及此 D.跋涉        赋闲        狼藉             情有可原 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B.在科技比赛中,许多同学处心积虑,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航空模型。 C.其他队员撤回到8100米的营地,养精蓄锐,以便在需要的时候为突击顶峰的队员提供各种支援。 D.篮球比赛输了,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吸取教训,加紧训练。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祖国的安定团结更加激发了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爱国主义热情。 B.我家花台上放着白玉兰、玫瑰两盆花卉。 C.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D.他那崇高的品德,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经典诗文默写 (1)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2)醉里挑灯看剑,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虽有至道,弗学,__________________。(《虽有佳肴》) (4)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5)_____________,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6)_____________,神弗福也。(《曹刿论战》) (7)孤山寺北贾亭西,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8)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9)__________________,不要悲伤,不要心急!(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0)_________________,欣欣然张开了眼。(朱自清《春》)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①;食不给②,啖粥而读。既仕③,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④。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⑤,妻子⑥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范仲淹苦学》) 注:①沃面:洗脸。②给:充足。③仕:做官。④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⑤食不重肉:吃饭时不多吃肉。⑥妻子:妻子和儿女。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卿言多务,孰若孤 (3)及鲁肃过寻阳 (4)仲淹刻苦自励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 3.【甲】文写鲁肃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 4.从“孙权劝学”和“范仲淹苦读”这两个故事中,你获得了哪些启发?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老山界》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这是一家瑶民,住者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 “大嫂,借你这里歇歇脚儿。” “请到里边坐。”她带着些惊惶的神情说。队伍还是极迟慢地向前行动。我们就跟瑶民攀谈起来。照我们一路上的经验,不论是谁,不论他们开始怎样怕我们,只要我们对他们说清楚了红军是什么,没有不变忧为喜,同我们十分亲热起来的。今天对瑶民,我们也要试一试。 我们谈到红军,谈到苛捐杂税,谈到她住在这里的生活情形。那女人哭起来了。 她说地现在种人家的地,每年要缴特别重的租。她说:“广西的苛捐杂税特别重,广西军阀特别欺侮老百姓。你们红军早些来就好了,我们就不会吃这样的苦了。” 她问我们饿了没有。这一问正问中了我们的心事。她拿出仅有的一点米,放在房中间木头架成的一个灶上煮粥。她向我们道歉,说没有多的米,也没有大锅,要不就多煮些给部队吃。我们给她钱,她不要。好容易来了一个认识的同志,带来一袋米,虽然明知道前面粮食缺乏,我们还是把这整袋子米送给她。她非常欢喜地接受了。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不要掉队呀!”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 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1.选段中画线句子表现了红军战士们怎样的特点? 请结合上下文内容加以分析。 2.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老山界》选段内容,说说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原因。 【链接材料】 民国时期,财政秩序混乱。除预算内赋额征收外,又征各种附加税,县、乡、保随意摊派,滥征附加,名目繁多,数额倍增。有人戏称为“民国万税”,这个“万”说明一是捐税多如牛毛,二是捐税征纳的额度达到万元。一些地方的贪官污吏又巧立名目,横征暴敛,有些捐税名目闻所未闻,如卡税、屋税、盐捐、米捐、猪捐甚至“粪税”。有关记载说,某地军阀“见农民入城担粪,即抽粪税,每担取数文,每厕月取数百文。”讽刺大师刘师竞愤然写下:“自古未闻粪有税,而今只剩屁无捐。”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李白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乙】宣城见杜鹃花 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注释]三巴:指巴郡、巴东、巴西三郡,合称三巴。 1.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首句“暗飞声”的“暗”字,包含了不知此笛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B.甲诗中的“满”字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表现诗人闻笛后的愉悦心情。 C.乙诗的一、二句,形成自然的对仗,通过“蜀国”对“宣城”、“闻”对“见”、“子规鸟”对“杜鹃花”,时空交错,视听并置,引出花鸟形象。 D.乙诗结构上前呼后应,浑然一体,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2.两诗开头两句分别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3.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相同?请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诗人的情感是如何产生的。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语言运用——指出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或人物描写方法。 (1)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走了。(     ) (2)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 ) (3)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前面,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 ) (4)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 七、作文(共40分) 按要求写作。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独特的旅行,旅途中我们播种希望,放飞梦想:我们享受快乐,也体验忧伤……我们在前进中感知世界的奇妙,也收获生命的成长。 请你以“一段          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