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冲刺模拟试卷B卷含答案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模拟试卷A卷含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考前冲刺模拟试卷考前冲刺模拟试卷 B B 卷含答案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卷含答案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模拟试卷教学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模拟试卷 A A 卷含答案卷含答案 单选题(共单选题(共 5050 题)题)1、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葵丑学制【答案】B 2、教师在课堂总结时,把所学的知识向其他方向延伸,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起更浓厚的研究兴趣,或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这种总结方式属于()。A.开放型总结 B.认知型总结 C.封闭型总结 D.归纳型总结【答案】A 3、我国第六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上的重大变革之一是()。A.小学和初中分别设置 B.十二年一贯整体设置 C.九年一贯的整体设置 D.初中和高中分别设置【答案】C 4、读书指导法是一种()的方法。A.以引导探究为主 B.以直觉感知为主 C.以实际训练为主 D.以语言传递为主【答案】D 5、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是()。A.少先队 B.班主任 C.兴趣小组 D.班集体【答案】D 6、课程资源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是()。A.学生 B.教师 C.教材 D.知识【答案】C 7、在嘈杂的环境中人们能够敏感地听见有人喊自己的名字,这是知觉的()。A.理解性 B.整体性 C.选择性 D.恒常性【答案】C 8、To our surprise,the stranger()to be an old friend of my mothers A.turned out B.set uD C.set out D.turned up【答案】A 9、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思维过程属于()。A.联想 B.幻想 C.理想 D.想象【答案】D 10、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规定出自于()。A.1993 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 B.1996 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C.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D.1999 年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答案】C 11、在按年龄编班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的发展变化进行分组教学。这种分组属于()A.综合分组 B.外部分组 C.内部分组 D.交叉分组【答案】C 12、物理老师将“能运用所学摩擦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拟定为教学目标之一。该目标属于()。A.知识性目标 B.过程性目标 C.技能性目标 D.情感性目标【答案】C 13、利用良好的班风和校风教育学生这属于()。A.实际锻炼法 B.说服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 D.榜样示范法【答案】C 14、孟禄认为“全部教育都归之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这种观点是教育起源说中的()。A.生物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劳动起源说 D.交往起源说【答案】B 15、将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的心理学家是()A.罗杰斯 B.斯纳金 C.班杜拉 D.桑代克【答案】C 16、通过“道德两难故事法”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学者是()A.马斯洛 B.皮亚杰 C.柯尔伯格 D.罗森塔尔【答案】C 17、教育科学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是()A.客观事实、研究课题、方法技术 B.客观事实、科学理论、方法技术 C.研究课题、科学理论、研究手段 D.研究对象、方法技术、研究成果【答案】B 18、个体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A.不平衡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答案】A 19、在小学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挖掘和利用的民风民俗、传说故事、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等资源属于()。A.自然资源 B.校内资源 C.社会资源 D.个体资源【答案】C 20、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A.讲解 B.观察 C.示范 D.练习。【答案】D 21、通过对旧知识的回忆、复习、做练习等活动,对照新内容,发现新问题,明确学习任务来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方式称之为()。A.直接导入 B.练习导入 C.事例导入 D.温故导入【答案】D 22、教育方针的核心是()A.教育的性质 B.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C.教育的服务方向 D.教育目的【答案】D 23、周老师在教生字的时候,把容易写错的笔画,用彩笔标出来,这是利用(?)。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答案】B 24、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进入小学阶段的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A.培养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B.培养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C.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D.培养自我同一性,克服角色混乱【答案】C 25、王老师中途担任小学四年级(1)班的班主任,有几个学生经常缺交数学作业,经过了解,发现只要题目难一点或计算量大一点,这几个同学就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不仅如此,在各项活动中也有一些同学叫苦叫累。如果你是班主任的话,可在全班进行()A.积极的情感教育 B.人际交往的教育 C.意志品质的培养 D.良好性格的教育【答案】C 26、近些年,很多小学开设的“艺术课”将音乐、美术、形体、美学鉴赏等诸多必修课程融为一体,让学生在美的世界里全方位地感受美、学习美、发现美,这种艺术课属于()。A.学科课程 B.分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选修课程【答案】C 27、从整体看,小学生身体发育处于()发展阶段。A.失衡 B.平稳 C.第一高峰期 D.第二高峰期【答案】B 28、儿童刚表现改进错误的行为,家长便取消他看动画片的禁令,孩子随后表现出更多的改进错误的行为。这种取消厌恶刺激,从而使某一行为反应概率增加的过程是()。A.正强化 B.负强化 C.正惩罚 D.负惩罚【答案】B 29、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上的重大变革之一是()。A.初中和高中分别设置 B.九年一贯的整体设置 C.十二年一贯的整体设置 D.小学和初中分别设置【答案】B 30、学习迁移理论中相同要素说的提出者是()。A.桑代克 B.贾德 C.苛勒 D.哈罗【答案】A 31、天空出现朝霞,就会下雨;天空出现晚霞,就会放晴。人们由此得出“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结论。这主要体现思维的()。A.间接性 B.抽象性 C.稳定性 D.概括性【答案】D 32、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是()A.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 B.上海泸南三等学堂 C.南洋公学外院 D.俞复等设立的三等学堂【答案】C 33、下列属于学校教育制度内容的是()。A.修业年限 B.教学大纲 C.课程标准 D.课程设置【答案】A 34、人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认识它,并用词语把它标志出来,这是知觉的()。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答案】C 35、如果一个老师经常担心学生是否喜欢我,同事如何看我,花很多时间努力想和学生搞好关系这说明该老师处在教师成长的哪一阶段()A.关注生存 B.关注情境 C.关注学生 D.关爱学生【答案】A 36、一般来说,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依从、认同和()。A.反馈 B.行为 C.实行 D.内化【答案】D 37、“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人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A.嗅觉适应的结果 B.嗅觉对比的结果 C.嗅觉补偿的结果 D.嗅觉统合的结果【答案】A 38、在设计教育调查问卷时,应避免将权威论断、个人观点包含在问题之中。这体现的问卷设计原则是()。A.面向对象 B.价值中立 C.语句简洁 D.避免社会认可效应【答案】B 39、一名熟练的汽车驾驶员在开车过程中,一面观察道路的情况,一面操纵方向盘,这种现象属于注意的()。A.预定 B.转移 C.分配 D.集中【答案】C 40、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A.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 B.一周之后复习 C.隔一天再复习 D.当天复习【答案】D 41、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是 a,个位上的数字是 b,这个两位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为()A.ab B.10a+b C.10b+a D.10(a+b)【答案】B 42、乌申斯基认为,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进行思维的。该观点要求小学教学应当遵循()。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答案】B 43、“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这说明了()对人的影响。A.父母 B.环境 C.教师 D.教学方法【答案】B 44、王强做实验时不小心烧伤手背,教师应当()A.涂油 B.刺破水泡 C.用冰水冲洗 D.立即送校卫生院【答案】D 45、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属于()。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答案】C 46、张老师在生字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有丢笔少画的现象,于是把“小学生丢笔少画现象的原因及对策研究”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根据工作中收集整理的资料提出可能的假设,根据假设设计并实施教学措施,并根据反馈信息进一步调整教学行动方案,这种研究方法属于()。A.个案研究法 B.教育行动研究 C.教育叙事研究 D.教育实验法【答案】B 47、(2020 年真题)做“好老师”应该具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的特质。这是由下列哪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的()。A.邓小平 B.江泽民 C.胡锦涛 D【答案】D 48、下列选项中,属于程序性知识的是()。A.弗洛伊德的自传 B.关于袋鼠的含义 C.刘翔的个人档案 D.产品的使用说明【答案】D 49、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思维过程属于()。A.联想 B.幻想 C.理想 D.想象【答案】D 50、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要采用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就要及时应对讨论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进行小组讨论时,每组人数越少越好,因为人数越多,每个人的发言机会就越少 B.如果发现讨论中某人非常不积极,教师应该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 C.发现学生的讨论进入误区或陷入知识瓶颈时,教师必须及时进行引导 D.讨论要严格按照教师课前制订的讨论计划进行,不能更改【答案】C 大题(共大题(共 3 3 题)题)一、王老师在上数学课时,发现小漩与同桌低声说话,王老师停顿了一下,看看小漩,小漩察觉后,就不与同桌说话了。自习课上,同学们正在安静地做作业。这时小阳看到前座小伟刚剪完头发,头发很短,小阳站起来拍了一下小伟的头,说道:“光头强!”全班哄堂大笑。王老师走到小阳面前,严厉而平缓地说:“小阳,站起来,给小伟道歉!”小阳顿了一下,走到小伟面前:“小伟,对不起!”王老师继续说:“我们要学会尊重别人,小阳,请回吧!”小阳回到座位上坐好。班级又恢复了原有的安静。考试中,小刚偷偷抄袭同桌的卷子,王老师看了小刚一眼,但是,小刚仍然继续抄袭,王老师说:“小刚,自己做。”小刚不再抄袭了。问题:(1)王老师在处理课堂问题行为时分别运用了哪些方式?(2)课堂轻度问题行为的处理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答案】(1)王老师在处理课堂问题行为时分别运用了非语言手段、合理的惩罚与积极的言语手段。首先,王老师在处理小漩与同桌偷偷说话问题时采用了非语言手段。材料中,王老师发现小漩偷偷说话后及时用眼神示意小漩,小漩领会后及时停止说话。其次,王老师在处理小阳嘲弄小伟问题行为时采用了合理的惩罚手段。材料中,王老师发现问题后及时让小阳起立向小伟道歉,并教导同学们一定要学会尊重别人。最后,王老师在处理小刚抄袭问题时采取了积极的言语手段。材料中,王老师发现小刚抄袭,先是用眼神示意小刚,在小刚没有领会的前提下用语言及时制止了小刚的问题行为。(2)课堂轻度问题行为处理的要求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应避免下列误解:以为学生愈安静,学习效果愈好;以为教师的权威建立在学生对教师命令的服从上;以为学生的行为即代表学生的品性。其次,教师应确认,处理的对象是学生所表现的行为,而不是学生本身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