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青海省海北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自测模拟预测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面词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确凿(záo)            和蔼             人迹罕至 (hăn)       人声鼎沸 B.搓捻(niàn)          奥秘             不求甚解(shèn)        小心冀冀 C.尴尬(jiè)            弹簧             恍然大悟(huǎnɡ)       饥肠鹿鹿 D.枉然(wànɡ)        悔恨               煞有介事(shà)          戳然不同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滑稽      恍惚      惊慌失措       不毛之地 B.啜泣       硬朗       生机勃勃       见意思迁 C.鄙薄       殉职       精益求精       精疲力竭 D.凌乱       险躁       满腔热忱       慷慨激昂 3、下面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耸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B.一说到孩子的未来幸福,许多父母便会杞人忧天 C.他这个建议太好了,大家随声附和,纷纷表示赞成。 D.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 E.他经常不交作业,老师批评了好几回还是改不了,他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央视《朗读者》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B.“关爱生命,杜绝校园欺凌”的主题班会,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自我保护。 C.电影《厉害了!我的国》生动的展示了我国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发现,这些都是专家们研发探索和首次尝试的结果。 D.“上海合作组织”的倡议得到各成员国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中国和这些国家之间的交流领域不断扩大。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诗词默写 ①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②《论语》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次北固山下》中诗人写时序更替并蕴含生活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④请写一句与四季有关的完整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节选自《杞人忧天》) 【乙】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选自《杨子之邻人亡羊》) 【注】①杨子:杨朱,战国时著名的思想家。②党,亲族。③竖:仆人。④奚:何,为什么。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因往晓之     晓:告知,开导。 B.亦不能有所中伤   中伤:诬陷或恶意造谣,旨在毁坏人的名誉。 C.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之:代词,代羊。 D.多歧路   歧:岔(道),大路分出的(路)。 2.下列对通假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身亡所寄(亡同无,没有) B.既反(反同返,返回) C.终日在天中行止(止同只,停止) D.晓之者亦舍然大喜(舍同释,解除) 3.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2)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 4.寓言是寄寓着道理的故事,细细咀嚼,总能体会到一定的人生智慧。读了乙文,你悟到了怎样的道理?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根赋 刘增山 白杨树,树白杨,雨水泥土是亲娘。开春盼到谷子黄,盼你长大做根梁。 这大概也是祖母对我的祈祷词了。 这次请了“创作假”回去,正赶上家里翻盖房子,想不到父亲要把房后那棵大白杨树刨下来做梁了!全家人都为之痛惜,我心里更不是滋味。心想:父亲啊,这几年家里日子过得富富有有,要盖房,去集上买根梁就可以了,为啥偏要刨树呢?您忘了吗,父亲?这白杨树是您给儿子树立的一块如何生活的“人标”啊!三十多年来,您儿子的青春、生命和事业,都和白杨树紧紧地连在一起!每当在工作中遇到艰难困苦时,我眼前便会出现白杨树那挺拔威严的铮铮硬骨,从而激起战胜困难的坚毅和力量;每当在生活中遇到歪风邪气摇撼的时候,我眼前便会浮现出白杨那伟岸、正直的身姿,从而立定脚跟决不东倒西倾;每当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挫折的时候,我眼前便会闪现出白杨树那刺破青天、蓬勃向上的茎尖,从而又会重振进击的锐气;每当在生活中遇到不幸的时候,我的耳边便会响起白杨那哗啦啦的歌唱,从而掀去心头郁积的阴霾,笑迎命运的各种挑战…… 白杨啊,使我的生命茁壮! 白杨啊,使我献身的事业发展! 如今父亲要把我心中的树刨掉,怎不令人翻肠倒肚?可转念一想,父亲又不是个没有思想的鲁人,若论对白杨的感情,他并不比我浅啊!几十年里,父亲作为白杨的“保护人”,像爱护自己的儿子一样,精心护理着这棵他亲手抚育成材的树。记得一次,一头小驴驹把树皮啃了,父亲一鞭上去,把驴驹从坡上抽到坡下,摔了个半死;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在那个粮食比命还贵重的年代,有人要用一千斤大米买下这棵树,父亲饿得一身浮肿,也没有答应,他不想为了吃几顿饱饭而去抹掉正在大学深造的儿子心中的“人标”;1963年发大水时,山洪冲歪了白杨树,父亲硬是用他那黑红的脊梁,把白杨树给扛直了,用他的话说“可不能让孩子心中留下一棵歪脖子树”…… 也许父亲认为做大梁算是为它找到一个归宿。想到这里,心里平静了许多,我决心服从父亲的裁决。 “你去看看那树根吧。”寡言少语的父亲递给我一把镐头说,“一棵树不光是露在地面上的。” 啊,好难刨下的根! 过去,我只注意欣赏白杨树那棵露在大地上的繁华茂盛的枝叶,没想到它在地下还有如此虬曲壮观的根系。那深扎在沙石和岩壁之间的根,千条万绪、纵横盘缠,相互纠葛。那主根深不可测,那旁根、须根多不可数,那簇簇根系,千姿百态,异状纷呈。有的像一队浩荡进攻的兵士,剑拔弩张,在地下那黑暗的岩层间拼搏、抗争,开辟着进军的路;有的像一队队吃苦耐劳的矿工,在地下那岩石的缝隙中匍匐着身体向前掘进,奋战,争取着生命的发展;有的则像一群群勤劳坚韧的蚯蚓,拼命地在地下吮吸着乳汁,汲取着营养,然后把它输送给地上的树干;有的盘曲的根则更像那抛在地心的锚,为了稳固那地上的大树,而紧紧地死抱着岩石…… 刨着,刨着,我不禁对根肃然起敬。白杨啊,我终于懂得了,你那高大的身躯为什么能风打不动、雨浇不倒呢?是这地下坚定顽强的根支撑了你呢!白杨啊,为什么你能长出翠玉般的绿叶,开出轻絮飘飞的花呢?是因为地下有勇于献身的根营养了你呀!白杨啊,为什么你又能顶天立地的雄踞大地呢?是那不怕埋没的根把荣耀全部馈赠给了你呀! 父亲这时问我:“听说,地上的树身有多高,地下的树根就有多长,书上写过吗?” 父亲又问我:“还听说,地下的树根有多少,地上的树叶就有多少,书上能查到吗?” 我为父亲的话惊得一时说不出话,许久才回过神来:“都该写上。” 我不能从生物学的角度去回答父亲提出的这些问题,但父亲的提问却使我获得了一个新的生命哲理…… 1.作者为什么把这棵白杨称之为“我心中的树”? 2.文章围绕“刨树”表现了“我”情感的变化过程,试作梳理概括。 ___________→ 平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对根的描写“显其形”“传其神”,试对此加以赏析。 4.本文以“根赋”为题,却为什么写树身及父亲对树的呵护? 5.你认为结尾处作者从父亲的问话中领悟到了怎样的“生命哲理”?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岑参的两首诗歌,完成赏析任务。 【甲】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乙】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参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两三家。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知背景】甲诗略。 乙诗:天宝元年(742)春,作者游梁园。这首怀古诗写于游园之后。 【析场景】甲诗前两句写出重阳之际,流落在外的诗人内心愁苦,勉强去登高赏菊,却无人送酒,无人相伴。 【绘画面】乙诗前两句_________________ 【赏写法】甲诗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 乙诗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七年级(4)班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主题活动,同学们正在讨论阅读名著的意义。小越在朋友圈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针对朋友圈中的内容,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自己的名著阅读体验,谈一谈你的看法,不少于100字。 七、作文(共40分) 写作中,巧妙恰当地运用动词,可以使动作描摹更传神,使人物形象更丰满。请运用这种方法写一段文字。(100字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