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接触产品行业出口总额亦逐年上涨分析

举报
资源描述
电接触产品行业出口总额亦逐年上涨分析 一、 电接触产品行业出口总额亦逐年上涨 电接触产品是电气设备必备的基础元器件,近年来,随着我国电气化程度逐步加深,对电接触产品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大。2019年-2021年,电接触产品行业(含银基电接触产品、铜基电接触产品)内企业实现的工业总产值分别为127.80亿元、147.80亿元和191.00亿元,2020年及2021年的增长率分别为15.65%、29.23%,年复合增长率为22.25%。根据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工合金分会行业调查统计数据,2019年-2021年,电接触产品行业(含银基电接触产品、铜基电接触产品)内企业实现的出口总额分别约为6,830万美元、7,040万美元和15,608万美元。行业统计数据仅包括具备电接触材料生产能力的企业,不包含单纯外购电接触材料进行电接触产品生产的加工型企业。 二、 接触器市场发展前景 接触器作为低压电器产品中的一个通用类、基础类的产品,广泛应用于OEM机械配套、电力、建筑/房地产、冶金、石化等行业。在全球性不景气的大背景下,整个低压电器行业也如其他行业一样,在面临着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无限的机遇,也在酝酿着变化,积极调整,许多供应商都在积极思索着自己的出路:施耐德和德力西合资以后,双方都希望籍彼方的力量拓展自己的市场;ABB重组集团自动化业务部门,将低压电器从自动化产品部独立出来,成为公司五大部门之一;西门子加强了对其研发中心的投资力度,这从其斥资2亿元建设新的研发大楼的动向可见一斑;正泰、天正也都推出了自己的高端品牌,寄希望自己也能在国内中高端市场分得一杯羹;而LS产电、士林、台安等也都加大了在大陆的投资、渠道招商和营销推广力度;穆勒也有意降低了部分小电流规格的低压电器产品的价格,来加强自己的市场竞争力;上海良信—这个号称大陆低压电器行业较值得关注的黑马,致力于开拓大陆中高端市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和市场表现。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完善的情况下,接触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成本费用控制能力成为企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保障。企业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推进建立完善的成本费用管理制度和健全的控制机制,才能在市场经济浪潮中站稳脚跟,稳步前行。 目前国内市场上存在高、中、低水平接触器产品并存的现象,各种产品均被广泛使用。但从发展趋势看,中高端产品更有市场潜力,更受设计院和广大用户的欢迎。这些产品实现了飞弧距离更小、体积小型化、结构模块化;同时,产品系列化、派生品种和功能模块多样化,使用更方便、更具人性化、更安全可靠。 随着新能源汽车进入快速普及期,高压直流接触器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市场被相继引爆。新能源汽车目前的主流是纯电动汽车,为了提高续航里程,降低电池重量,纯电动汽车普遍采用锂电池作为动力电源。由于锂电池内蕴含的能量巨大,电压一般都大于200V,远高于传统汽车的12-48V,瞬间输出电流大。为保证安全,新能源汽车必须采用可靠的直流高压大电流开关来控制动力电源的输出。一般而言,每台新能源汽车需配备5-8只高压直流接触器2个主接触器、1个预充接触器、2个快充接触器、2个普通充电接触器和1个高压系统辅助机构接触器。 三、 电接触材料产量发展态势 电接触材料,又称为电触头材料,是指按照不同配方与制备工艺制成的用于生产电触头、电接触元件的金属材料,是电工合金的重要细分品类之一。电接触材料作为电触头、电接触元件等器件的关键原材料,其需具备良好的抗氧化性能、抗熔焊性能、抗腐蚀性能、导电性、化学稳定性以及较高的硬度、强度、密度等。 电接触材料性能对电器开断能力与电接触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作用。根据使用电压不同,电接触材料可分为轻负载、低压、中高压电接触材料等;根据材料不同,可分为Ag及其合金、Pt及其合金、Pd及其合金、Au及其合金、Cu及其合金、W及其合金、Mo及其合金、Ti-Co-C系等电接触材料。其中传统电接触材料为贵金属Ag、Au、Pt及其合金等,该类材料具有成本高、寿命短等特性;现代电接触材料多为以银基电接触材料、铜基电接触材料等为代表的贵/廉金属合金材料,具有成本低、寿命长、性能优异等特性。 电接触材料主要应用场景为电触头、导电刷、集电环、换线片、整流片等;终端应用领域为汽车、家电、光伏、通讯、仪器仪表、配电系统、工业控制等。近年来,在其终端应用领域快速发展带动下,国内电接触材料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产量不断提升。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2-2026年中国电接触材料产品市场专题研究及投资可行性评估报告》显示,以主流产品为例,2021年国内铜基电接触材料产量约为1120.5吨;银基电接触材料产量约为2355.6吨。 目前我国电接触材料市场参与企业数量较多,主要企业包括德国大都克、田中控股、美泰乐科技等外资领先企业和福达合金、宏丰电工、金格电工、中希新材料等本土企业。国外电接触材料行业起步时间较早,外资企业技术、资金储备力量充足,因此长期以来,国内市场一直由外资企业占据主要份额。 近年来,在国内电力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本土企业不断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电压电器制造市场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趋势不断攀升背景下,本土电接触材料企业不断崛起,目前已占据国内市场主要份额,电接触材料国内市场国产化水平得以不断提升。同时在国产品牌性价比、供货周期、售后服务等优势不断凸显背景下,我国电接触材料出口量逐年增长,占比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提升,行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四、 市场供需规模 (一)上游原材料供应状况 接触器上游主要包括电接触材料(主要是银氧化镉,其次还有银氧化铜、银氧化锌、银氧化锡、银铁等)、模塑料(电木粉)、玻璃、陶瓷和金属材料(如铁和有色金属),接触器生产成本中,原材料占比达85%以上,塑料、银、铁和铜件这几个主要原材料,通常来说占到产品成本40%~50%。 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和开采利用银矿最早的国家之一,2019年中国白银产量开始下滑,2020年中国白银产量为3200吨,较2019年减少了240吨,同比减少7.0%。 (二)产能分析 整体来看,我国接触器行业产能处于缓慢增长的通道,2020年我国接触器行业产能约为29400万台。 (三)产量分析 接触器行业的供给主要从企业的数量和企业的产量来决定。接触器行业的企业在最近几年来,都是逐年增长,同样产量也是逐年增长,从2016年的14800万台增长至2020年的19900万台。 (四)市场需求 接触器行业的需求主要来自于下游行业的需求。就最近几年而言,电力行业、汽车电子、医疗机械、半导体等行业都是国家支持性行业,需求增长迅速。据统计,接触器行业的需求量从11800万台增长至2020年的15600万台。总体而言,产量大于需求量。2020年,我国接触器产量和表观销量分别为19900万台和15600万台。随着电力市场需求的增长,接触器行业呈现产销的动态平衡态势。2020年,我国接触器产销率78.39%。 一直以来,我国接触器产品以低压市场为主,导致低压产品一直存在严重的供给侧过剩现象,拉低了整个市场的平均价格水平。近年来随着特高压市场的发展和刺激,国内市场上高压接触器的产品需求越来越多,高压产品的单价普遍更高,使得单个接触器的平均价格一直被往上拉升,这种走势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持续下去。 五、 行业发展不利因素 (一)原材料价格波动 电接触材料的主要原材料为白银,全球储量较小。从中长期来看,材料价格有上涨趋势,对资金的需求量会增长,进而影响公司运营成本。近年来,银、铜在价格攀升后出现了较大的波动,对企业原材料采购、生产周期、供货能力、销售回款提出了挑战。 虽然各国政府与研究机构都在不影响产品性能的前提下,对电接触材料的节银代银技术进行开发,但研究都未得到突破性进展,原材料价格对电接触材料行业的影响,将长期持续存在。 (二)国际竞争压力 国际电接触材料巨头,通过合资或独资的方式在中国设厂,客观上对国内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形成较大的压力。 接触器分为交流接触器(电压AC)和直流接触器(电压DC),它应用于电力、配电与用电场合。接触器广义上是指工业电中利用线圈流过电流产生磁场,使触头闭合,以达到控制负载的电器。 六、 电接触产品按电压等级分类 电接触产品行业,上游行业为金属行业,涉及金属品种为白银和铜,下游行业为低压电器行业。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工业控制、汽车、智能电表、配电系统等行业领域。 我国电接触产品行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小规模企业产品同质化严重、附加值低,将逐步被淘汰,具有一定规模和品牌影响力的企业市场份额将逐步提高,进而推动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主要企业有:大都克、田中控股、福达合金、温州宏丰、桂林金格、贵研中希、聚星科技等。 七、 行业主要壁垒 (一)技术壁垒 电接触产品在工作时受到机械、电、热、环境气体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不同等级的电压、电流、额定负载、机械耐久性、电耐久性均需要设计具备特定性能参数的电接触材料及电触头,性能优异的电接触产品应当具备低电阻率、高抗熔焊性、高导热性、耐磨损、耐电弧侵蚀等多种特点,满足低压电器在各类复杂环境中长期工作的需求。电接触产品种类规格繁多,不同产品对电接触材料及技术路线的选择、工艺过程的精细化控制均有不同要求,涉及材料配方开发、工艺参数摸索、设备及模具开发等多方面技术,需要综合运用材料学、化学、物理学和机械学等各类专业学科知识进行较多的技术储备。因此,进入该行业存在一定的技术壁垒。 (二)资金壁垒 电接触产品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白银、铜属于单位价值较高的产品,在采购时需要耗费较多的资金,且上游供应商要求的付款账期较短,因此在采购端对企业的资金规模要求较高。在行业下游,客户的货款结算存在一定的账期,企业需要投入较多的流动资金,且随着销售规模的增大,垫付资金的规模也存在上升趋势,在销售端对企业资金规模提出了一定要求。 (三)客户壁垒 下游客户在选择电接触产品供应商时实行较为严格的考核认证制度,供应商必须符合一系列严格的选择标准,并通过长期的考核程序后方可进入其合格供应商名录。考核的内容包括企业管理体系、质量体系、环境体系、技术能力、品牌形象、生产管理流程、产品质量稳定性等多个方面,考核认证周期通常为数月至数年不等。在成为合格供应商之后,也同样需要经历一定周期的小批量试制、中批量试产才能进入大批量供应。行业内企业在通过上述严格的供应商评审之后,一般可与客户建立较为稳固持久的合作关系,这一行业现状对新进入者构筑了一定的客户壁垒。 八、 接触器市场现状分析 2020年我国接触器行业市场规模约为70.35亿元,其中直流接触器约为52.7亿元,交流接触器大约为17.65亿元。目前我国接触器行业处于成长期。该行业的产量、销量、市场规模等经济指标都是增长趋势。同样该行业的竞争加剧,受到国家政策扶持,这是明显的成长期特征。 九、 行业企业类型 根据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工合金分会出具的《关于电工合金行业相关情况的说明》,经过多年的发展,电工合金行业内企业结构趋于稳定,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类为由原科研院所改制的企业和少部分发展较好的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这类企业产值和销售收入名列行业前茅,不仅生产规模相对较大,产品较为齐全,而且其资金投入与设备投入较大,通过引进人才和制备工艺更新,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这类企业在占领国内市场中高端份额的同时,还积极投入研发并进军国际市场。这类企业分布较为集中,数量大约在15家左右,代表性企业包括福达合金、温州宏丰、桂林金格、聚星科技等。第二类为外资企业。这类企业的数量比较少,主要包括大都克、田中控股等国际知名电接触材料制造企业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子公司或合资公司。这一类企业的生产规模相对较小,且主要依托母公司的产品技术,为外资电器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其目标市场主要聚焦于国内外高端市场。第三类为专注于次级加工的企业。这类企业分布较为分散,其特点是不直接生产电接触材料,而是通过购买知名材料生产厂商的材料,进行次级产品的物理加工。这类企业的产品结构较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