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表格版

举报
资源描述
第 三 单元 整体思路 单元 主题 走进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本单元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不同的意境,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了解诗歌的特点,学会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单元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对于精彩语段,要熟读成诵,积累优美的语句。 2、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品味,激发美感,感受语言的魅力 2、对于精彩语段,要熟读成诵,积累优美的语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材分析 重点 1、 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2、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难点 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激发美感,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具 课件 课件 PPT 单元整体思路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短诗三首》《绿》《白桦》和《在天晴了的时候》4首诗歌组成。本单元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不同的意境,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了解诗歌的特点,学会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9短诗三首 》介绍了三首冰心《繁星》诗集中的小诗,重点是体会诗歌的韵味和表达的情感。《10绿》介绍了各种各样的绿,重点是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11白桦》主要写白桦,重点是感悟白桦的美和品质。《12 在天晴了的时候》描写了作者看到雨过天晴的景象,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是学会合编小诗集,举办朗诵会,重点是学会用恰当的语气读出诗歌的表达的情感。《语文园地》主要内容是交流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认识了几个古代文人,学习了生字。了解描写颜色的短语,学会仿写新诗,积累理解几句名言。重点是练习写诗歌片段,理解并积累名言 单元主备人: XXX 语 文 教 案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 课题 9短诗三首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漫、涛”2个生字,读准“啊”“膝”等音变和易误读字音,会写“繁、漫”等8个 生字,理解“漫灭”“思潮”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韵味,熟读成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 分析 重点  体会诗歌的韵味。 难点 展开想象,体悟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具 课件 电化教具 PPT 二次备课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释义诗题《 纸船 》——寄母亲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这是冰心先生的一首小诗。让我们一起朗读欣赏。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冰心先生的三首短诗。 2. (板书课题:繁星)学生齐读课题“繁星”。解释“繁星”,指导书写“繁”字,上下结构,注意下面的“绞丝底”写的宽一些,上面的部分写得扁一些。 3.诗集介绍: 《繁星》:是冰心的第一部诗集,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总的说来,它们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将母爱、童真、自然融为一体。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4.今天,我们就和作家冰心先生一起,体会母爱、童真、自然的美好。 5.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散文家,社会活动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被称为“世纪老人”。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词 1.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2.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读准字音 自由读,指名读。 师生共同指正读音 (2) 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藤 膝”。 “藤”上窄下宽,上面的草字头的一横要写长一些。下面的部分是“滕”,不是“腾”。 “膝”左窄右宽,右边的部分,需要注意,上面是个“木”,撇捺要注意避让穿插,下面不是“水”。 (3)理解词语漫灭:磨灭,模糊不清。 回忆:想过去的事或指回想;反省。 藤萝:又名紫藤萝,是优良的观花藤木植物,缠绕茎,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总状花序,春季开花,花淡紫色,具有优美的姿态和迷人的风采。 思潮:某一时期内在社会上流行的思想倾向;脑海里涌现的念头。 清响:清脆的响声。 板 书 设 计 9短诗三首 冰心 母爱、童真、自然 作 业 设 计 1、 抄写生字词。读读小诗,说说自己的理解。 2、 搜集有冰心先生的小诗。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 课时 目标 1.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韵味,熟读成诵。 二次备课 教 学 过 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有节奏地朗诵三首短诗。 二、有板有眼,读出节奏 环节一:朗读《繁星》(一五九) 1.发现韵脚:发现“了”“里”,了解同字成韵。 2.读出节奏:指导分句朗读,读出分句间的强弱对比,感受现代诗高低起伏的节奏。 环节二:朗读《繁星》(七一) 1.发现特点:发现无韵诗,句式相同,节奏相仿的特点。 2.读出节奏:指导朗读“母亲的膝-上--”读出节奏,引发思考。 环节三:朗读《繁星》(一三一) 1.比较思考:现代诗与古诗之间的异同,发现诗“韵”。 2.读出节奏:感知“光”“香”“响”ɑnɡ的韵脚,了解同音成韵,关注问号的语气,读出节奏。 3.情境朗读:师生合作,接读“哪一……?”排比句式,理解“思潮”。 过渡:读着读着,你不仅发现了现代诗的节奏,你还发现了现代诗的什么特点呢?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字词,读通了诗歌。初步了解了诗歌的一些特点。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首诗歌的内容及表达的情感。 板 书 设 计 9、 现代诗三首 押韵 字数不同 作 业 设 计 1、 仔细读一读三首小诗,并且感受现代诗押韵的特点。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 课时 目标 1.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2.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二次备课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有节奏地朗诵三首短诗。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领略了《繁星》蕴含的爱与真,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冰心先生走进诗歌的意境,去感受一下自然的美好,母爱的伟大。 二、有声有色,读出想象 环节一:想象《繁星》(七一) 1.延长顿逗: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展开想象。 2.补白想象:指导破折号和“中”“下”“上”停顿并增加音长,仿照朗读。想象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作者在做什么。 3.“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 4. 理解词语:通过补白想象理解“永不漫灭”的含义。 (板书: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5.情景朗诵: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情景积累背诵。 环节二:想象《繁星》(一五九) 1.诗中两个“风雨”有什么不一样? (1)“天上的风雨”是指什么?引导学生朗读重音,分角色朗读,想象“风雨”景象。 (2)“心中的风雨”又是指的什么呢?(板书:风雨:狂风暴雨 困难 挫折 痛苦 )作者冰心此时“心中的风雨”又是指的什么? 出示资料如下: (1)1900年出生的冰心,从小便体弱多病(2)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革命对于11岁的冰心来讲是可怕的,是枪林弹雨,是无家可归…… 2.过渡:现代诗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想象,你又发现了现代诗的什么特点? 三、有情有思,读出情感 环节一:悟情《繁星》(一五九) 1.品读“风雨”:在补白想象的基础上,感受母亲怀抱中浓浓的母爱。 2.体会情感:结合作者经历,理解“心中风雨”的内涵,通过复沓朗读体会情感。 风雨是景象,是心情,更是对母亲怀抱的依恋。(板书:心情、对母亲的依恋) 环节二:悟情《繁星》(一三一) 1.情景朗读:播放海浪声音,情景朗读体会作者对大海的挚爱之情。 2.体会情感:补充资料,体会大海对作者写作带来的灵感与思考。(板书:对大海的眷恋、感激) 3.共同诵读:伴着海浪声,引导学生诵读诗歌,内化背诵。 环节三:悟情《繁星》(七一) 1.品悟月明:月是中国人心中的共同的情怀,举头望明月……月明时分又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2.体会情感:母亲给予我们生命,养育我们长大,谁言寸草心……母亲的膝上感受到什么呢? 四、情动辞发,仿写《繁星》 1.仿写诗句,唤起自我感受。 出示“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仿照着写一写。 这些事--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 )的( ), 2.教师巡视,相机评价。 3.朗读仿写,分享自创“繁星”。 4.朗读成诵,齐背三首《繁星》。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学习冰心先生的诗,被她浓浓的对母爱的赞美之情,对大自然的顶礼膜拜所打动。 2.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朗读现代诗集《繁星•春水》,摘录喜爱的现代诗写清作者和出处,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分享,开展班级诗歌朗诵会。 板 书 设 计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风雨: 狂风暴雨 繁星 困难 挫折 痛苦 心情、对母亲的依恋 对大海的眷恋、感激 作 业 设 计 1朗读现代诗集《繁星•春水》,摘录喜爱的现代诗写清作者和出处 2、开展班级诗歌朗诵会。 课后反思 (包括:优点、 不足、 整改措施) 备课组/教研组长检查签字(盖章) 教务处/教研室检查签字(盖章)   语 文 教 案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 课题 10、绿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生字。 2、掌握“墨水瓶、交叉、舞蹈、教练、指挥、按着”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节拍飘动。 2、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会整理资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教学 分析 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