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案表格版

举报
资源描述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我们知道的动物 授课时间: 课型:科学 课时:一课时 1. 核心素养目标: ①科学观念:是在理解科学概念、规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科学观念既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一些具体观念,如对物质、能量、结构、功能、变化的认识;也包括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如对科学知识的可验证性、相对性、暂时性的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以及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还包括科学观念在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②科学思维:是从科学的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主要包括模型建构、推理论证、创新思维等。模型建构体现在:以经验事实为基础,对客观事物进行抽象和概括,进而建构模型;运用模型分析、解释现象和数据,描述系统的结构、关系及变化过程。推理论证体现在:基于证据与逻辑,运用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等思维方法,建立证据与解释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合理见解。创新思维体现在: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问题,提出新颖而有价值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探究实践:指在了解和探索自然、获得科学知识、解决科学问题,以及技术与工程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探究能力体现在: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提出科学问题,并针对科学问题进行合理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并搜集证据,分析证据并得出结论;对结果进行解释与评估;准确表达观点,反思探究过程与结果。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体现在:了解技术与工程实践的一-般过程和方法,针对实际需要明确问题,提出有创意的方案,并根据科学原理或限制条件进行筛选;实施 计划,利用工具和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根据实际效果进行修改迭代; 用自制的简单装置及实物模型验证或展示某些原理、现象和设想。自主学习能力体现在:自主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策略、监控学习过程、反思学习过程与结果。 ④态度责任:是在认识科学本质及规律,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科学态度体现在: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探究和实践;有基于证据和逻辑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严谨求实;不迷信权威,敢于大胆质疑,追求创新;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善于合作,乐于分享。社会责任体现在:珍爱生命,践行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热爱自然,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对与科学技术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遵守科学技术应用中的公共规范、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权益,捍卫国家利益。 2.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一种动物,初步用语言和图示描述其特征。 难点:通过观察、比较,能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及玩具熊不是动物的理由。 3.教学准备: 学生:动物活体、玩具熊、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教学课件、班级记录单。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说说我们知道和喜欢的动物 教师活动: 师:根据你看到的图片,猜一猜,它可能是什么动物?(追问:你是怎么猜出来的?说说它还有哪些特点吗?) 师:你有其他知道的或自己喜欢的动物吗?说说它是怎样的? 师:这里还有些动物,你能说说它是什么样子的吗? 学生活动: 学生们一起齐声回答老师的问题,并表示出极大的兴趣。 活动意图 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对本节课内容表示出极大的兴趣与喜爱,为接下来的活动交流打下基础。 环节二:观察并描述一种动物 教师活动: 1. 学生共同观察,用语言描述一种动物。 师:(出示视频金毛犬的成长)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只金毛犬,你们知道它原来生活在哪里吗?老师想请同学们看看它有什么样的特点?(播放视频) 师:同学们真厉害,把金毛犬的特点都找出来了。(教师出示课件,总结金毛犬的特点) 2.老师出示实体动物(蜗牛、蚂蚁、金鱼),学生分组观察一种动物。并用语言描述一种动物。 师:你能像观察金毛犬那样,观察这些小动物吗?找找你们小组的这种动物有什么特点?(提示学生:不要用手直接触摸) 3.全班交流。交流集中在外形特征、运动方式等方面。 师:让我们来开一个“动物介绍大会”吧!哪个小组能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观察的动物?请小组成员带上你们的小动物,到前面来介绍一下它吧。 4.画一画我们观察的动物。 师:每个小组观察的动物各具特色,我们用笔把它画下来吧。怎么画呢? 教师示范,边观察边绘画,先画身体,再画翅膀,最后画其他(提出画的要求:真实,看到什么画什么,尽量画得像) 教师指导:①抓住主要特点画动物。看看学生有无把凭空想象的成分画上去的情况。②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描述动物身体的各个部分,仔细观察每个部分的特点。③图画上适当加文字(或拼音)标注。 5.交流反馈。 利用实物展台,展示学生的活动手册。 学生活动: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会跑、会吃东西、有头、有嘴巴、有尾巴、有脚等) 学生分组观察,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们积极上台展示 学生在活动手册上开始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活动意图 使同学们了解并掌握动物的特征,并学会描述与绘画出动物的基本情形与轮廓。学生的交流环节能够锻炼他们描述动物特点的能力,全程锻炼学生发现和描述动物特点的能力。 环节三:概括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师活动: 师:(出示课件)这张图片里有些是动物,有些不是动物,你能分辨出来吗? 师:玩具熊为什么不是动物呢?谁能来给大家解释一下? 教师汇总学生的发言:原来玩具熊是没有生命的,它不会动,不需要吃食物,不会长大,所以它不是动物。那么动物都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整理学生的发言,形成班级记录单) 学生活动: 生1:会呼吸 生2:有嘴 生3:吃食物 生4:会跑 设计意图: 让同学们区分动物与玩具动物的区别,使同学们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动物。它们跟我们人类一样,生活在这个地球上,需要空气,需要食物,更需要我们的保护。请大家一起做保护环境,保护动物的小卫士吧! 4.作业设计 今天,我们跟可爱的动物伙伴们一起上了一节科学课。放学后我们一起去观察我们身边的动物,注意不要伤害他们,让我们一起保护动物,和动物们和谐相处! 5.板书设计 我们知道的动物 动物的特点(班级记录单) 日期: 2.有嘴 4.生活在一定环境中 6.吃食物 8.会繁殖 10.………… 1.会运动 3.会生长发育 5.有生命 7.需要空气 9.会排泄 6.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